出差时总想买一本薄薄的书,一两个小时就能看的八九,让旅程不那么枯燥。机场书店翻了半天,励志成功类的书籍琳琅满目,喜欢的书却不见几本,翻了半天找了一本江弱水的《诗的八堂课》。
作者从八个要素对诗进行了剖析,博弈、滋味、声文、肌理、玄思、情色、乡愁、死亡,虽然并不喜欢用理性剖析感性的事物,但是作者的分析字字在理,看起来还是蛮有趣味。
博弈有别,博者,赌徒也,博者之作,洋洋洒洒,犹如神灵附身,字字有神,激荡笔者和读者的心灵和精神;而弈者,棋手也,棋者之作,严谨周密,权衡损益,斟酌浓淡,推敲之后自长吟。但是就像作者所说,人类精神的创造过程,远不像终端产品那么美妙,“意匠惨淡经营中”,历经苦行和鬼相方现千古名句。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近古的粤音读法下,诗句声音沉雄有力,似乎能听到千古战场上那强进的风声鹤引满而发的共生。不曾细细琢磨,竟尚不知语音与某种特定的心情、特定的物性挂钩。“数会细写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匀圆”双声,发声时嘴唇撮圆,正好张成樱桃小口。“情思雨余黏地絮”,唇、齿、舌之间最微细的厮磨与粘扯,入骨地表现着那胶着、纠结、无法排解的痴情,真的是最好的诗人发出最好的声音。
诗是乡愁,深层次的乡愁是对逝去的美好事物的追忆,诗会引领人们回到往昔幸福的屋檐下,回到心中的家。乡愁是诗,是一种软力量,能抚慰人心,治愈创伤,弥补损失,把失散的个体引领回去,与原有整体重新结合。
故乡芦花开的时候/旅人的鞋跟染着征泥/黏住了鞋跟/黏住了心的征泥/几时经可爱的手拂拭? -----戴望舒
未知死,焉知生,或许我们应当赋予死更丰富的内涵,死亡不光是黑色的、恐怖的,它一事绿色的生,亦是迷幻的美。生死相互依存,死的寂然启示着省的希望。只有认识死的面孔,才能感受生的深度,只有在阴阳交错的境域,声音才能永久而和畅。
向死而生,惨淡的死与鲜活的生相摩相激才更能感悟生命本味,除了通脱的气概,死死亡本身也常带来美感。樱花绚烂的盛开本身是一种惨烈的死亡,但又何尝不是一种近乎悲哀的优美。
从诗者对死亡的避而远之,到对死亡的震撼展示再到对死亡的思辨,是人小心翼翼有锲而不舍地探求着死生之美。死亡是美的,因其深意而虚无,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即是那接纳死亡的吟者,亦是年复一年死生装换的象征。
用时光来冲淡苦痛和血痕,日日斟出一杯味甘的苦酒,死亡本为悖论与反讽的存在。“如恒河水,三兽俱渡,兔马香象,兔不至底,浮水而过。马或至底,或不至底,象则尽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