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有三点想法,记录下来。
1,无法接受失败:我是一个无法接受失败的人吗,看起来不是,因为失败在人的一生当中总归是无可避免的,甚至有可能和成功对半开,而我活到现在似乎也挺正常的,推出我应该是能接受失败的。
我在潜意识里面应该是无法接受失败的,不然我不会在每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都想尽力争取到100%的成功率,而不是选择一个最优的成功率平衡付出与收获的关系。为什么我无法接受失败,因为我更在意他人对我的看法,为什么我会如此在意他人对我的看法,因为我不自信,对自己定位不准,需要他人的认同让我获得确凿的定位,想想我这样的人其实是挺可悲的。
一旦失败的事实产生,我似乎又能堂而皇之的接收,为什么我在失败发生前无法接受失败,而在失败后又能轻松接受失败呢,因为的无法承受不能承受的后果,自我调节机制马上启动就将心态调整过来了。该过程有两种描述方式:自我调节能力好,或者是自欺欺人。不敢怎么样,结果是好的就行。
虽然我在失败前无法接受失败,但是失败后的自欺欺人的能力非常强,也不失为一种互补,从一个更高的层面看,甚至是一个高优组合。失败前全力以赴,即使失败了也能迅速满血恢复,两个好处都让我占到了。
最近几年,或者说我的前半生似乎总会有印象深刻的失败伴随着我。比如说小学转学备受歧视,初三那年跟不上精神备受摧残,高考失利人倒是很轻松,但是对我个人的前途影响很大。再往后,大学陷入骄傲与卑怯的怪圈。毕业后似乎没有那么大的失败了,不过最近几年似乎仍旧如此,包括科目二的两次不过,M100S的辗转反侧。从小到大的这些事情,身处其中时让我备受煎熬,时过境迁之后又让或获得成长。好在我的自欺欺人能力比较强,过后只记得有这件事情,这件事情很痛苦,如何痛苦反倒忘了。同样的,成长的快乐我也无法体会得到,只有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发现自己似乎比以前强了一些,才发现是通过哪个痛苦成长的,然而并没有什么雀跃的欢欣,因为觉得似乎自己就应该是这样的,没有预期,自然也不会有情感上变化。
如今的考研,我似乎终于没有无法接受失败,失败了就放弃吧。考研这件事情本身的原因只是为了投资自己,原本以为只是金钱上的投入,(此处不得不说社会上对MBA,MEM交钱就能上的谣言害死人),没想到时间上的投入更多。从备考到读研,艰难的备考结束了还有更艰难的读研在前方等待,让人看不到希望。他意味这我需要放弃生活中很多我认为更重要的东西,那些让我觉得是生活真正组成部分的东西,故而对成功的渴望就不再强烈,自然也就无所谓失败。另外应该是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越来越不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2,确定性的选择:我更愿意选择确定性的答案而不愿意选择冒险获得更大的收益,这个性格基本上决定我的一生。想想,人每一天都在做选择,每一个选择又决定了后面的方向,就像量子力学里面的平行宇宙理论,每一个选择都分化为2个世界,可能有另一个世界的我在电脑前写简书也未尝可知。为什么我更愿意选择确定性答案,因为我恐惧不确定,他将给我带来极大的不安全感。可见我确实是一个安全感很低的人。从我选择上一所年年投档线贴着二本走的学校,到我选择在武汉买房,从日常生活中对任何概率极低的风险的研究,到选择我共度一生的伴侣,只要涉及到风险的事情,哪怕概率极低,一概选择放弃。而且是影响越大对确定性的倾向也越大。
所以我活成我现在这个样子,一切都中规中矩,然而这种类似于机器人的活法让我无法感受到生活的激情与美好。为什么我选择交大,因为我不对考上交大的确定性有要求。还有哪些重大决定等待我去完成,我大概率会做怎样的选择,这种大概率的选择真的是我所需要的吗。这个问题可以提前想想,提前干涉。
3,面对恐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是一个懦夫,我害怕面对恐惧。在本次逻辑,语文,英语作文未复习的条件下参加考试,终归是害怕的。具体怕什么也说不上来,可能是结果揭晓后对自己的打击。然而最终还是硬着头皮上了。然而事情并没有想象的糟糕,这次一模还是学会了不少的东西的。包括考试的技巧,对自己信心的提升。
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击破恐惧的最好方式是面对恐惧,执行后并获得确定性的结果。无论结果如何,总不会比逃避的结果更差。很多时候恐惧都只是自己内心给自己筑建的一座高墙,这是内心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其实现实中是不存在这样的高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