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灵出万象,风骨超常伦
知(zhì)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zhì)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天下名士,中州过半
心在汉室,原无分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
百川归海,原不分湘水汉水
惟楚有才,何须辨湖北湖南
南阳史话,南阳四圣是智圣—诸葛亮,医圣—张仲景,科圣—张衡,商圣 —范蠡。在南阳史话中,又提到了“父母官”的来历,就是邵信臣和杜诗,南阳人民称邵信臣为“邵父”,称杜诗为“杜母”,合称“父母官”。南阳还有汉代冶铁遗址,河南有多少历史遗迹,可能很难统计。
看看中国从春秋战国到大汉中国的地图,还不是以河南为中心,加上山东西部河北南部,陕西中东部和山西东南部,以及安徽西北部这一块地方,古代称为中原的这块地方。
如果河南不能代表中国,我不知道还有那里更能代表中国。
河南就是缩小版的中国。河南的优点和缺点,同样在中国人身上有体现。
齐楚燕韩赵魏秦,华夏民族在黄河流域的图腾,就是这地儿。
汉文化 楚文化 湘楚 荆楚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四面楚歌 晏子使楚
楚河汉界
论楚国八百年到底洗脑了多少楚吹
众所周知,楚国起源于河南南部,今南阳市淅川县一带 南水北调移民搬迁
长沙、武汉、徐州、宜昌哪里能代表历史上的楚国?
楚国最早兴起于汉江流域淅川一带,其全盛时的最大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湖北、湖南全部、重庆、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江西、浙江、贵州、广东部分地方。
楚国(?~前223年),又称荆、荆楚,是先秦时期位于长江流域的诸侯国,国君为芈姓(金文中为嬭姓)、熊氏(金文中为酓氏)。周成王时期(一说即前1042年~1021年),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
楚怀王时期攻越国,尽得越国故吴地,越国因此而分崩离析。但因为怀王用人不当以及秦相张仪欺诈导致国势渐衰。前223年,秦军攻破楚都寿春,楚国正式灭亡。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西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是故非澹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①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②,险躁则不能治性③。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④。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不服周 上有九头鸟,下有湖北佬
奸黄陂、狡孝感,又奸又狡是汉川,十个汉川佬,比不上一个天门苕
”这句顺口留,本来是指黄陂、孝感、汉川三县市人头戴斗笠,而后经人为地渲染,竟指鹿为马:黄陂人奸诈,孝感人狡黠,汉川人既奸诈又狡猾,如同洪桐县里无好人一般莫大怨枉,让黄陂、孝感、汉川人哭笑不得。
扎硬寨,打死仗
曾国藩:成大事者,规模远大、综理密微 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阙一不可。
湖湘文化 心忧天下、实事求是 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坚忍不拔
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 调子要高
湖南人的血性:
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是楚人屈原“九死而不悔”的血性。
吕温:“天下起兵诛董卓,长沙子弟最先来。”这是三国时长沙人“敢为天下先”的血性。
郑思肖:“举家自杀尽忠臣,仰面青天哭断云。听得北人歌里唱,潭州城是铁州城。”这是写长沙人誓死抗拒蒙古人的潭州之役的。潭州者,长沙也,古之潭州其辖镜相当今之长沙、株洲、湘潭、益阳等地。这又是湖南人“宁死不屈”的血性。
谭嗣同:“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不昌也。有之,请从嗣同始!”这是湖南人“变法流血从我始”的血性。
黄兴:“天下事,所谓不爱钱、不要命,无不成者也。”这是继彭玉麟讲湖南人“三不要”后再说“二不”的血性。
蔡锷:“吾人以一隅而抗全局,明知无望,然与其屈膝而生,毋宁断头而死。此次举义,所争者非胜利,乃中华民国四万万众之人格也。”这是蔡锷在云南起兵反袁世凯称帝时的心志表白。这是湖南人誓死捍卫共和、争国民人格之血性。
又比如湖南人的忧乐情怀:
杜甫:“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陈大纲:“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左宗棠:“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