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上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效应:皮革马利尼翁效应。意思就是说你的期望和暗示如何,那么结果就会倾向于如何。国外有人做过实验。把智力相等,能力差别不大的学生分成AB两类。然后对任教的老师说,你看A类学生,就是聪明,绝对有潜力表现得更好,相反,告诉老师B类学生能力不足,表现较差。于是一段时间过去了,原本相差无几的学生果真有了差距。A类学生表现越来越好,而B类学生则差强人意。实验中的老师,因为受到不同暗示,于是对学生有了不同期待和不同要求。而学生通过捕捉教师的一言一行乃至一个眼神,都能感受到老师对自己心中的期待,进而影响到学生的自我认知。
这个效应已经在诸多场合被人提了又提。而我上述所说的也都只是凭自己的一点印象结合自身的理解,没有再去认真核对和回顾。尽管如此,我还是愿意来说它,是因为它在我工作中实在是出现得太频繁,而往往又是我容易忽略的。我希望自己通过文字将它写出来,来告诫自己时刻关注这个现象,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偏见,影响到了我的学生。
今天,我就未自己的行为表示深深的后悔。事情起源于班干部选定事件。一位班级非常活跃也有一定能力的女孩子,私下向我申诉苦恼。她愿意当班干部,但是她害怕像以前一样,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害怕因为自己成绩不拔尖而没办法在班级起带动作用。
如果面对这样的问题你们会怎么回应?
当时的我经过斟酌是这样回应的:班干部条件有三。一是责任心,二是能力,三是成绩。班干部选定综合考量多个因素,学习成绩是主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可是,可是,后来的我才发现,看似理性的回应,却并不理性,甚至不合格。因为,这个女生在这之后再没申请了。我当时也没多想。
那这故事跟皮革马利尼翁响应有什么关系?
后来,一位老前辈告诉我,如果是他的话,他会这么说:初中成绩只是代表过去。步入高中,一切皆有可能。你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不要担心成绩的事。人机关系处理本来就复杂,你已经有了经验,相信未来能做得更好!
注意,老前辈是实实在在地给她鼓励,代表正能量。因为从他说的每个字都可以看出他对学生满满的期待,这种期待是乐观的,向上的。他暗示学生,你很好,你还可以进步,你有能力。
对比之下,我终于明白为什么那女生再没提申请班干部的事了。因为就我的回答,其实我的隐含前提是,对,你成绩不好,对,你不会处理人际关系。虽然我有强调责任心,处事能力,但于她而言,她最在乎的是前两点,然而我给了否定,我给了她消极的暗示。我是如此的负能量,悔不该。
老师,今天我交给你一张白纸,明天您会交还给我们什么呢?每个父母把孩子送到学校时,多少有担心,有忐忑。我问自己,我能保证白纸未来的灿烂吗?
我要期待,要乐观的期待。我要暗示,要积极的暗示。所有的这些,如果想在无意间做成,那么请先让我自己做一个积极乐观的人。你怎样,你的学生就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