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云: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元好问云: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爱是什么,这是千百年来让我们思考的话题。
希望被人爱的人, 首先要爱别人, 同时要使自己可爱。
- 富兰克林
不被任何人爱,是巨大无比的痛苦; 无法爱任何人, 则生犹如死。
- 格林贝克
我们为什么要找寻爱,
我们如何找到圆满的爱?
这本书都能给到你答案。
原来我以前很多相信的都是错误了,原来这么多年的寻找都是徒劳的。
1、为什么我们要找寻爱?
人天生是弱小的,生命是有限度的。
因此终其一生我们渴望能够摆脱孤寂,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结合。
人在达到这一目的过程中的完全失败就会导致人的疯狂,因为人只有通过完全彻底地脱离周围世界,以至于不再感到与世隔绝。
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结合有集中方式有纵欲、与他人保持一致、实现创造活动。
如果我与他人完全一样,我的感情、思想与他人一致,我的衣着、习惯和看法都与这一组人的楷模看齐,我就可得救,就不会再经历可怕的孤独
对人类存在问题的真正的和全面的回答是要在爱中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统一。
2、有爱的对象,我们就可以圆满地爱了吗?
当我们没有对象的时候,我们觉得自己不够可爱,我们想的是如何才能得到爱,如何才能被爱。
男人会通过获得权力和财富来找寻爱,女人通过修饰自己的外表来找寻爱。
但是本质上我们爱不是我们是否值得爱,而是我们是否能爱人。
我们不是因为没有爱的对象,而是是否能力爱。
比如我们享受画画带来的喜悦,而我们不先练习画画的技巧,而只嚷嚷着说要去找一个画的对象,这不是本末倒置么。
3、为什么爱的激情不能持久
在很多时候激情消失得很快。
激情能够持续的时间约为1年零三个月。
激情的原因主要来自于性吸引和性高潮的结合。
当激情褪去,我们觉得自己不爱了?
而这种激情真的是爱情吗?
爱一个人不仅是一种强烈的感情——而且也是一项决定,一种判断,一个诺言。
爱应该是一种意志行为,是一种把握的生命同对方的生命紧紧维系在一起的决策行为。
因为情感可以快速消失,而意志却可以长久地发挥作用。
4、为什么爱是一门艺术?
把爱比作一门艺术,主要是指若想掌握这门艺术,就需要理论与实践。
我们需要了解理论知识,并身体力行地进行实践。
而现如今的我们会为了学习一门技能花上一万个小时,却不愿为了爱付出一点时间,多么地可悲啊。
他们强烈地渴望着爱,而几乎别的一切事情都被看作比爱更重要。
所以学习爱的这门艺术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也就是不可能希求能够快速掌握一门艺术。
其次就是对掌握这门艺术要有极大的兴趣。
5、什么是真正的爱?
爱是给与,而不是索取。他应该同别人分享他的欢乐、兴趣、理解力、知识、幽默和悲伤——简而言之一切在他身上有生命力的东西。通过他的给,他丰富了他人,同时在他提高自己生命感的同时,他也提高了对方的生命感。
爱是关心。如果你说你爱一朵花,但却任由它枯死,那么你便不是真爱它。
爱是责任心。责任心是一种完全自觉的行动,是我对另一个生命表达出来或尚未表达出来的愿望的答复。
爱是尊重。如果我爱他人,我应该感到和他一致,而且接受他本来的面目,而不是要求他成为我希望的样子,以便使我能把他当作使用的对象。
爱是了解。如果不以了解为基础,关心和责任心都会是盲目的。我知道这个人很生气,即使他不表露出来。但是更深一步,我知道他不但是在发怒,他也很害怕和不安,是一个处在恐惧和惶恐不安之中受苦的人。
6、爱有哪些形式?
母爱。我什么也不做就可以赢得母亲的爱,因为母亲是无条件的,我只需要是母亲的孩子。母爱是一种祝福,是和平,不需要去赢得它,也不用为此付出努力。
父亲是有条件的爱。父亲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像。”
性爱。仅仅由于肉体的吸引的爱会快速地消逝。性爱就具备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我从我生命的本质出发去爱对方,并且去体验对方的本质。
自爱。一切有能力爱别人的人必定也爱自己。
7、爱的实践可以从哪里开始?
每一个试图学会一门艺术的人最重要的步骤是要学会一个人单独呆着,而且不看书,不听广播,不抽烟和不喝酒。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比如冥想。至少每天早晨要做二十分钟这样的练习(如果有可能还有延长)和每晚睡觉前坚持练习。
比如专心做一切事。专心听音乐、看书、谈话或欣赏图画。
比如学会倾听。
比如对自己要保持清醒。譬如在感觉到累或者消沉的时候,不应该听之任之和用随时可以捡来的消沉的想法去加剧这种感受,而应该问问自己: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我那么一蹶不振?
8、爱的实践还需要什么条件?
获得爱的能力的主要条件是克服自恋。
真不知有多少父母首先关兴趣的是他们的孩子是否听话,是否使他们高兴等等,而不是孩子自己经历了些什么,是怎么经历的
真不知又有多少妻子认为她们的丈夫无能或者软弱,而实际上仅仅是因为丈夫不符合他们童年时代想象中的光彩夺目的骑士啊!
同自恋相反的是客观性,客观性就是对人和事物持有开放的态度,能实事求是地看待事物。
客观性是例外,而不同程度的自恋是常规。
我们应该努力去认识一个被我的自恋歪曲了的人的形象同这个热的实际面目,也就是同我的利益、困难和恐惧无关的之间的区别。
9、有哪些我们想当然的其实并不是爱情?
第一种是一方或双方都牢牢地抓住父亲或母亲的形象,并把他以前对父亲或母亲的怀有的感情、期待和恐惧成年后都转移到“所爱者”身上。比如对于男子来说,他们找的是一个母亲。他们的目的是被人爱,而不是爱自己。比如对于女子来说,他们找的是一个父亲的形象。这些妇女常常愿意他们的丈夫和她们吵闹,而不是正常地、理智地与他们相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她们暂时地失去紧张和恐惧的感受。因此她们往往会不自觉地去激怒丈夫,一结束折磨人的空虚。
第二种是被人们称为“伟大的爱情”(经常出现在小说和电影里)——是偶像化的爱情。一个没有达到产生自我感觉高度的人(这种自我感觉的基础是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力量)倾向于把自己所爱的人“神化”。
第三种假爱情的形式就是人们称之为多愁善感的爱情。这种爱情的本质就是它只能存在于想象中,而不是存在于同另一个人实实在在的结合之中。比如一对夫妇可以通过回忆过去的爱情而受到深深的感动,虽然他们当时根本就没有感受到爱。这种情况和幻想未来的爱情完全一样
第四种是一套投射做法。这种投射做法能导致回避自己的问题,从而把注意力放到“所爱者”的错误和缺点上。当一个人感到自己没有能力赋予自己的生活一种意义时,他就会试图在他的孩子的生活里找到生活的意义。
10、为什么有这么多伪爱情形式?
这主要看西方文明的社会结构以及这一社会结构产生的精神是否会促进爱情的发展。
现代资本主义需要大批能在一起协调工作的人。这些人对消费的需求越来越高,但他们的口味是标准化的,既容易受到控制,又能预测。
在这一异化了的结构中,人在爱情上的基本要求是“结伴”思想,这在婚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无数宣传美满婚姻的文章中,一对毫无摩擦的伴侣被奉为是理想的结合。
把爱情看作是性满足的产物,把爱情看作是结伴思想和防止孤独的避风港,这两种观点是西方社会中爱情衰亡的两种“正常”形式,是由社会决定并造成的爱情病理学。
我知道当你看完会这么说,原来爱这么难啊,真让人太绝望了。
可是我要问你,你当真觉得习得爱的艺术重要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