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蒙山樵夫
2018年5月28日,一个重磅新闻吸引着众多网友的眼球。“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简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发布会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考古研究成果证实中华文明起源于5300年前,这一重大考古成果证实了中华文明5000年悠久的历史。
有着5000年文明的中华民族,走进了21世纪。一洗近代百年屈辱走向繁荣盛世的中华民族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的历史进程。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伟大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个伟大的中国已经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经渐渐由梦想走向现实,中华民族已经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泽惠世界的中国方案,带着中国人敦厚仁和的人文情怀从中国出发,将世界连接成为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8戊戌新年的大年初一,央视荧屏一个节目“经典咏流传”撞击着炎黄子孙的情感心扉。人们突然发现那些流传千百年的经典诗词,原来是这样动听,这样味美。现代音乐与古诗词的意境达到了高度的契合;3000多年前编钟,800年前的古琴与现代电声乐器,碰撞出古典诗词最美的弦音;华风夏韵洛水天依的新科技虚拟歌手洛天依与京剧演员王佩瑜联袂演唱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机器人伴舞与英俊小伙王俊凯唱响《明日歌》。3000前的《诗经》,2500年前的《离骚》,百年前的《送别》,60年前的《咏梅》,强大的经典诗词阵容列队走进了21世纪的中国,走进了2018年的央视荧屏。流传千百年的经典古诗词与盛世中国幸福地遇见了,这幸福感染了13亿中国人。
走进十几亿中国观众心里的不只是这三千年诗韵的古诗词,还有那些把这些古诗词带给后人的诗人们。3000年前《诗经》开创的现实主义了源头;2500年楚国的屈大夫以他的楚辞开创了浪漫主义的源头。顺着这诗歌河流的两大源头,那些3500年《诗三百》的歌手,2500年前楚辞歌手,还有紧跟着他们走来的中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源头的庞大的诗人队伍,从遥远的时空里列队而来,他们要看一看这21世纪的盛世中国,他们把自己隐身于那动人的诗行里,隐身于那优美的诗境里,隐身于无数中国人的泪光里,隐身于世世代代炎黄子孙的情感里。这庞大的队伍走进了九百六十万土地的每一个角落,走进13亿后世子孙的血脉情感,这时间和空间有时无法承载他们,他们就走进太空,化为夜空里的灿然群星,每当夜晚来临之时,他们用动情的目光,深情注视着东方这巨龙的传人,深情注视着他们的后世子孙们。
睡梦中,“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被李白吟咏的明月唤醒;“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我跟1200年前的张九龄一起望月怀远。就这个夜晚,一首首经典古诗词,被动情地唱响。我夜不能寐,我只能用我笨拙的文字呼应着千百年来我膜拜的诗人。我知道,他们在陪伴着我,他们那些遗训化作优美的诗句时刻在滋润着我干渴的灵魂,时刻陪伴我孤独的心灵。
不仅仅是我,走进经典咏流传的有88岁的巫漪丽老人,有74岁的陈彼得老人,有4岁的小朋友王恒屹、6岁的小朋友马艺芮、7岁半的闫笑然,是优美的古诗词把妇孺老幼聚集在这经典咏流传的舞台。假如1300年前盛唐的李白听一听“凤凰传奇”放歌《将进酒》,他定会吃惊的,连女孩都能高歌他的醉酒诗?假如北宋的流行乐坛第一高手的柳永到此,他肯定会羡慕不已,没想到千年后的子孙们会有如此的阵势,会有如此庞大的乐队,会有这么多歌手演绎他优美的词境。800年前辛弃疾所描绘的“东风夜放花千树”美丽图景,今天变为现实,他的作品的讯号被一位74岁的陈彼得老人动情传唱。
千百年的诗词怎么会产生如此大的魅力,一个历经病痛折磨在苦难里与病魔斗争的农妇白茹云靠诗词的力量获得了生命的转机。千百年的诗词怎么会产生如此大的力量,82岁的作曲家谷建芬老师在丧夫丧女的悲苦悲痛里,依然为孩子写新学堂歌。除了谷建芬老师的历史的责任和对民族未来的高度关注,除了看到全国各地的孩子欢快传唱她所谱写的古诗词歌曲那份感动喜悦,我们确实感到经典古诗词跨越时空的艺术魅力。公元806年34岁的白居易的《长恨歌》流传到今天已经1200多年了,可是谁能想到到了2014年86岁的王之炀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在病榻上用颤抖的笔用生命的最后一点力气为《长恨歌》谱曲,当年轻的歌者王铮亮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与已经逝去四年之久的王之炀老人通过现代技术手段隔空对唱之际,现场的观众是含泪在心里一起吟唱,这是多么打动人心的场景啊!还有那些热心的网友,他们因演唱王之炀临终谱曲的《长恨歌》而走在一起,这首凝结着1200年前白居易情感的《长恨歌》,这首带着无限期待离开人世王之炀老人的《长恨歌》,这首连接着无数人温情的《长恨歌》,已经从1200年前时空中走来,走向无数人的心里。我想,1200年前的白乐天先生,肯定不会想到他的作品会在1200年后的后世子孙中间引发这么多温情故事。《长恨歌》中“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到了今天,我们感到应该是天长地久无尽头,此爱绵绵无绝期。我们感恩历朝历代的诗人,是他们给我们孤寂的凄苦的心灵里留下了温暖温情的记忆。
3000年诗韵悠长,我们历经地震洪灾,我们历经战火硝烟,我们历经种种的灾难,可是,经典古诗词却顽强地在一代代龙的传人血脉里深深扎根。即使有外族入侵,他们是战场的胜者,可是,他们不得不叹服中原文化的魅力,他们被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所折服,在中华文化面前,他们不是胜者,他们是不折不扣的俘虏。这经典古诗词是捍卫民族生存的武器,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原动力。
当时代走到了21世纪,人类历史进入飞速发展的时期,可是,迅猛的发展挤占了内心狭小的空间,于是,人们把目光投向了流传千百年的古诗词,人们在这里找到了灵魂和情感的寄托,找到了精神的故园,找到了民族血脉传承的种子。经典永流传,我们的民族文化从未断流。
千百年的经典古诗词,遇见走向盛世的中国;是列祖列宗对后世子孙的殷殷期盼,是列祖列宗对后人的谆谆告诫。今天,我们欣喜看到年轻的一代爱上了古诗词的传唱;正在成长的孩子,用稚嫩的童音吟唱着他们还不能理解的古诗词,这些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新一代传人已经扛起了诗词传承的大旗。
生逢盛世的我们,展开流传千百年的经典古诗词,我们的面前是正在成长的新一代认真动情地传唱,我们的背后是千百年来灿若群星的诗人们的温情脉脉的目光。走向未来的中国,有诗词经典,有传统文化,我们会沿着民族奋进之路民族崛起之路民族腾飞之路,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可以告慰列祖列宗,我们伟大的先人们,皇天后土,天地可鉴,后世子孙定能传承中华文化,定能迎来中华民族中华文明伟大的复兴!
(写于2018年6月5日,农历戊戌年四月廿二丑时)
ex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