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电弧存在零休现象,但直流电弧却没有。所以说直流电弧的熄灭要比交流电弧难得多。那么具体是根据哪种原理,采用什么方法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直流灭弧原理
还是上次的伏安特性曲线图,我们再来看下。
首先我们看伏安特性曲线,《断路器中电弧的控制(基础部分)》中我们提到EK与H1的两个交点中存在着电弧的稳定燃烧点。熄弧就是要使得电弧的稳定燃烧点不存在。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发生两个手段:
1、拉长电弧,使得H1变为H2,这使得EK与H1无交点,这就不存在稳定燃烧点。其物理意义就是电弧电压大于电源所能够提供的电压,电弧不能维持。
2、增大回路电阻,使得EK变为EK’,也避免了稳定燃烧点的出现。物理意义同上。
下面我们来看看电路方程:
要使得电流呈现减小趋势,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我们可增大Uh。Uh可分为近极区压降U0和弧柱区压降El。其公式如下所示:
其中Uh为电弧电压,U0为近极压降,N为栅片数目,E为电弧弧柱电场强度,L为电弧长度。
3、将长弧切割成串联短弧,以提高近极压降,来增大Uh,使得电流呈现减小趋势。
4、增大弧柱电场强度,来增大Uh,使得电流呈现减小趋势。
1、2、3经过交流灭弧部分的学习大家都好理解,那么增大弧柱电场强度,这该怎么做呢?我们都知道E=Ud,E实质上就是弧柱单位长度上的电压降。那么这就好理解。弧柱的导电性能差(类比电阻大),E就变大。这样我们就好理解了。
二、工程实践中常用的方法
Ⅰ、拉长电弧
在交流电弧中的吹弧、多断口灭弧、提高断路器触头的分离速度依然有效。这里我再补充两个内容。
①利用绝缘栅片拉长电弧
其示意图如下所示:
当电弧进入灭弧罩后,受到绝缘栅片的阻挡,电弧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弯曲,从而拉长了电弧,并加强了冷却。
电弧进入灭弧栅后的示意图如下:
上部绝缘栅板磁阻较大,以电弧下部垂直纸面向里的磁场占主导,电弧AB、BC和CD段所受的电动力都使电弧压向绝缘栅片顶部,增大与栅片表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强了电弧的冷却与去电离作用。而DE段所受的电动力使电弧向上拉长,更加深入栅片间隙,更增加了电弧与绝缘栅片的接触面积。
除此以外,电弧AB段和CD段相互作用产生一相吸电动力,CD段和EF段相互作用产生一相斥电动力,使AB、CD和EF段压向绝缘栅片;CD段和EF段对DE段相互作用也产生一相相斥电动力,使DE段向上运动。
这种灭弧装置充分利用了自身磁场产生的电动力。
注:此种改变磁通分布与金属栅板不同,金属栅板是通过远处更小磁阻,改变磁通分布。而绝缘栅板是近处更高磁阻,改变磁通分布。这两种方法都使得电弧能够按计划进入灭弧结构。
②利用触头回路结构进行吹弧
上文已经提到通过改变磁通分布来利用自身磁场进行吹弧。下面来看下此图:
1、6的下部根据右手定则可得磁场方向为垂直纸面向里,左右触头结构中电流流向分别是向上和向下,根据左手定则,可以得到电弧所受电动力方向如上图所示。
Ⅱ、增大回路电阻
在开断电路时,逐级串入电阻。适用于只适用于开断小电流,高压电器会采用此方法,辅助其他方法,开断电路。如下图所示:
随手画的,运行时,三个断路器均在合位。出现故障电流时,先分QF1,使第一个R串入回路;再分QF2,使第二个R串入回路;最后由QF3分断故障电流。
Ⅲ、将长弧切割成串联短弧
其示意图如下所示:
其原理就是上文中提到公式,增大电弧电压,使得电源供给不足,电弧无以为继。具体介绍请参见《DC1500V直流快速断路器详述之一(灭弧结构)》
Ⅳ、增大弧柱电场强度
电场强度是单位长度的电位降,增大电场强度,从某种角度上可以视为增加电压,通过使电弧的导电性能变差,即电阻升高,来使得电压增大。常从这三个方向入手:第一,增大气体介质的压力P(如采用压缩空气);第二,增大电弧与流体介质间的相对运动速度(纵吹和横吹);第三,加强电弧与耐弧的绝缘材料的密切接触(如纵缝灭弧),这些都在交流灭弧部分有所讲解,不再赘述。
Ⅴ、制造人工过零点
这个方法比较新颖,具体都是通过半导体器件或LC回路之类,我也不太清楚。看个图,明白它的意思就好。
当开断故障电路时,在断口处会产生一个电弧电流I1,此时预先充好电的电容被当成电源通过LC回路提供一个与I1方向相反的电流I2,两个电流在主回路上叠加强制电流过零。
三、小结
至此,关于电弧,灭弧的相关知识都介绍完毕了。接下来,继续看断路器的其他结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