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行》因爱粉身碎骨,《恶意》因恨万劫不复。”
东野圭吾于我来说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推理小说家,前前后后读过他不少推理小说,在我的印象里他一直都是一个温情而执著的作者,许多故事虽然有些残忍、心痛,但最后它的动机往往是源于心中那份诚挚的善意。当然,我承认对于作者的认识还十分片面,或许正如推荐上所说的——“读完《恶意》,才真正认识东野圭吾。”
我这个人读书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对于荣获各种大奖或者在排行榜上位居榜首的作品看完后时常不感兴趣(定是不懂得鉴赏),而往往喜欢那些与奖杯擦肩而过或者少有人问津的作品。于是慢慢明白,别人的褒贬爱恨并不能取代自己对事物的认知,你没有去亲身体会,没有去一步步地验证和探求,又怎可轻易地做出定论,小说中的加贺警官也正是凭借着心中这份诚实与执著,才能抽丝剥茧识破的真相。
小说用野野口修和加贺恭一郎两条线索串引起来,作者通过转换叙述的视角让读者先走进他设的圈套,再不断推翻、证明从而寻找真相。整个事件以及涉及到的人物都十分明晰,然而关于动机,简单得令人震惊——仅仅是因为怨恨。
“我就是看他不爽。”
因为恨,就算被捕也不怕,即使赌上自己所剩无几的人生,也要贬低对方的人格,这份仇恨深得连自己都无法解释,这份恶意终将他们推向了万劫不复。
然而当我们向前追溯这股恶意从何而来,你不得不惊叹,竟是恩德招致了怨恨。死者日高与凶手野野口在童年曾是亲密的伙伴,日高是那样一个善良的少年,曾在别人都欺负野野口的时候反过来救他,而这时的野野口心里除了感激外更多的是自卑和它引发出来的怨恨。长大后,看着好友功成名就,嫉妒、着急、气愤让小时候怨恨的种子滋生,进而策划了整个事件,不仅要夺走日高的生命,还要毁掉他所有的名望和声誉。
我认为这部小说是一把刀,作者用老辣的文字剖开了读者的心,让我们扪心自问,谁能说自己心里没有一个野野口呢?那些身边最亲密的人,对于他们的嫉妒是不是远甚于周围所有人?面对他们的成就和光芒,你除了赞美与祝福外,在心底是不是也有一份自卑和气愤?毕竟我们是那么相似的人,毕竟,他是我最了解和信任的人啊!这何尝不是一种恶意。
通过野野口我们都应该正视那个阴暗的自己,虽说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会犯下这种不可饶恕的罪行,但它给我们所有人忠告与警示——对于心中一丝一缕的恶意,不要逃避或纵容,你终究是一个善良且理智的人。
除此之外,书中有一个情节让我难以忘却,野野口为了毁掉日高的声誉编造了一个与事实截然不同的“真相”,公布于众后,舆论对于受害者日高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日高的妻子气愤地对加贺警官说:“在这桩刑事案件后,我们才是真正的受害者,可世人是怎么看待我们的?他们把它当成演艺圈的八卦绯闻,甚至有人说我们才是错的一方。”
多么讽刺啊!人们关注的不是日高被杀的事实,而是他盗用友人作品的新闻,无知的世人被野野口欺骗虽说没有错,可是当人云亦云时你没有诚实地询问自己的本心,没有自己的意识,而是同行尸走肉般跟从他人的言语,净把自己的快乐和愤怒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这样盲目地参与进社会舆论中,又算不算是一种恶意?
读完这本小说,我想感谢作者,感谢他以笔为刀,让我们正视血淋淋的现实,同时他也用字熬药,让我们认清做人的底线,收服自己的心魔,远离那片罪孽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