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哲学角度讨论,时间具有一维性;
从文学角度讨论,时间一去不复返;
从经济学来讨论,时间就是金钱;
从物理学角度讨论,时间方向是单向的;
从生物学角度讨论,时间只会越来越“老”;
······
时间是无限的,人的时间是有限的。
这个道理很久以前就懂了,
可是为什么我总是要等到明天?
去年12月,第一次考六级。
一个单词都没有背过,
试卷整合起来做了5套左右,以失败告终。
今年6月再战,这次更惨。
一套完整的题都没做过,
坚持背了一个星期的单词因为各种忙碌耽搁闲置,
导致计划流产。
就像以前高中那样,
每次放假前都是信誓旦旦地计划,
一事无成地收假。
其实,是一直把计划放在心中的。
没事,还有一个月呢!
今天好累,明天一定开始实行。
那么晚了,明天再说吧。
不急,明天再正式开始。
从明天起,我一定开始···
类似这种内心独白已经演绎n次了吧。
要说内心不在意也说不通啊,
始终惦记着,就是迟迟不行动。
说好听点,叫拖延症患者;难听点,就是比猪还懒。
因为懒惰而使时间紧凑进程变慢,
但事情得以圆满解决,最好不过。
然而若不改变,长期以往,必然影响极坏。
举个小例子,一个作业本来有半个月的时间来完成。
由于总是“等明天”,到最好一晚拼命赶作业。
也许你要跟我说,正是因为这种急中生智,
最后作业居然还获奖了,最短的时间最好的效益。
相信有少数同学会遇到这种情况。
Ok,从眼前利益来看,这真的是令人心花怒放。
但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件事情,就弊大于利了。
这最后一晚上,
你可能会熬夜来完成这一个作业,
而熬夜会让你的身体受到损伤。
(大家都知道,只是我们都在熬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好,你说就算不赶平时你也熬夜,一样的。
其实不然。
如果你敢说你几乎每晚的熬夜都是学习,我无话可说。
如果你的熬夜内容是
看小说、聊天、刷微博、看视频等,
那就大相径庭了。
前者的熬夜无论是生理和心理都在负重状态的,
需要动脑需要承受压力;
反观后者,几乎是处于完全放松状态的,
当然,除了眼睛疲劳。
综上所诉,可得:某些“等明天”万万不可取,
除非不在乎生命。
撇去对身体的危害不谈,
某些“等明天”造成的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是可以让你短期感受到后悔莫及滋味的。
再举一个小例子——买票。
当然,这可能是我个人的案例。
可以买票的第一天,我经常是不急的。
因为不确定具体日程,又总想着票还有大把。
算了,等过几天再看看吧,再买,不急。
但是可以改签,可以退票,
我为什么总是不买了保险呢?
吃了好几次亏,想买时没了或者成了无坐。
再举个例子——看到一份心仪兼职,
是有时间马上打电话询问或者直接面谈的,
但总是不马上行动——等改天吧!
等你行动的时候,好吧,兼职已经招到合适人选了。
“等明天”带来的遗憾,
大多数人应该或多或少都曾经经历过。
除了懒,某些还缺乏勇气。
当“等明天”成为一种习惯,是非常可怕的。
因为人的时间是有限的,每一个阶段的时间更是有限
——每过去一个明天,就少一个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