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真的是罪过,小学时期每一次清明节我都感觉像是春游,少有肃穆追怀的氛围。
那时,每逢清明,学校会安排烈士陵园扫墓的活动。吃罢中饭,全校按班级在操场上列好队,在老师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向陵园进发。学生们一般穿着那个时期集体活动的标配:白衬衫、黑裤子,由优秀学生举着旗帜,抬着花圈走在队伍前列。到达目的地后,有老师作缅怀演讲,学生代表发言,敬献花圈等这样一系列仪式,完毕再走路折返回校。
四月的乡村很美,麦苗青青,油菜花、桃花盛开,温度又适宜。在这样的环境里怎么会不让孩子觉得是在春游呢。我们一路走一路叽叽喳喳说说笑笑,时而掐朵野花,时而扔个土块,打个水漂。当然,不能太放肆,会被老师呵斥的。最关键的是,返回学校后一般也到了放学时间,下午半天的课就逃掉了。
每次祭扫后,老师照例会要求写一篇作文,记述感想,同学们照例会写“年年清明,今又清明”之类不咸不淡的话,或者干脆将往年的作文拿出来照抄一遍。并不是说孩子们没有是非观,只是那个年龄还驾驭不了“国家、民族”这样宏大的主题,天性中的玩心还很重,有趣的事物更能吸引他们,会本能地远离严肃。当然,长大后我们三观还是很正的,说不定就有当年历史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
参加清明祭扫不光是祭奠,也是一次踏青放松的机会。能在略显沉重的节日里找到开心的地方,不但是孩子,我想大人们也是愿意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