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2016年已经到了五月下旬,眼看着六月份就到了,小学入学开始报名了。很多家长又开始纠结、焦虑:孩子上什么学校呢?要不要买学区房呢?人家都~~~,我是不是也要~~~
如果说,教育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那么择校,简直就是一个全民话题。君不见去年《虎妈猫爸》电视剧那么热播?择校,客观上讲,因为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从正面看,反应的是大家对教育的愈加重视,这不是一件坏事。但是,为人父母者,对孩子教育的重视,一定要通过择校来表达吗?只能通过择校来表达吗?在全民热议的择校问题上,有多少人认真思考过:
我为什么择校?我想择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我的一位好友兼同行也问过我。
教师、资源、同学,这是我当时的回答。
学风、家风,这是我同事的回答。
你呢?你的回答是什么?
先想清楚这个问题,然后再谈要不要择校。
你为什么择校?
大多数家长择校,看中的其实就是资源,这个资源包括:硬件、软件,硬件比如学校设备的配备:电教设施、图书、体育场地,软件比如:学校名气、教师教学能力、责任心,其实同学也属于资源(小孩子容易跟别人学,同学中都是爱学习的,孩子也会跟着进步)。学风、家风,这也属于资源中的软件。
我读研之前在江苏工作6年,待过普校和名校。来到北京也工作近10年了,也呆过普校,现在的学校算是名校。以我的工作经历,一一试着分析。
硬件,
在很多大城市里应该是比较均衡的,比如北京,城区的学校都是有统一配备的标准的,老师经常会去各个学校听课教研学习,我去过不少学校,感觉硬件条件相差不大。
软件,既然说是软件,其实是有点儿务虚的。
1.学校名气——这不是三年五年就能改善的,也不是凭校长的一己之力就能改变的,而且,有名的学校当然不错,但也不乏名不副实的学校,和名气不大但小而美的学校。
2.教师教学能力和责任心——其实这个对学生来说,才是最关键的。教学能力方面,以我自己的工作经历来说。首先,教委教研室都会组织老师定期进修、听课、教研;其次,公立学校的老师90%以上都很负责任,很认真。所以这个不是固定不变的,只要校长有能力,老师肯进取,教师教学能力,是可以不断提高的。责任心,这点其实并不是因为在什么单位、从事什么职业,就能引起改变的,而是一个人的本质。并不是说名校的老师一定责任心强。但是从概率上来说,选择公立学校、资质好的学校更有保障。
3.教学质量——这一点与教师教学能力和责任心密切相关。虽然名校、大校的教学质量(包括学业考试和素质教育)相对会更高,但是并不代表普通学校的孩子学习成绩就一定差。不了解偏远地区,就我这些年的工作经历,并没有感觉到待在普通小学里,教学压力就比名校小,有时候恰恰相反,普通小学为了在竞争中杀出血路,在教学上往往更拼!
4.同学——也就是所谓的生源。大家都明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都希望班风正、学风正。但是随着国家就近入学的政策逐渐落实,很快就会得到改善。
5.家风——也就是学生的家庭。父母文化水平高,相对更能够辅导孩子学习,但是也不是绝对的。父母文化低,教出好孩子的,我也见过不少。父母都是高知、博士、领导,有时候高高在上惯了,往往听不进去小学老师的意见,又觉得凭自己的能力,完全能够安排好孩子的一生,并不甚在意小学这几年,有时候孩子的习惯并不好。
这样一分析,是不是择校不是像想象中的那么必要?当然,谁都想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条件,在有能力的情况下,我不反对择校。但是,我不赞同举全家之力谋一个学区房,不赞同那种如果上不了某某学校,孩子一辈子就完了的极端看法,不赞同上了某学校,就赢在了起跑线上的过度乐观。
诚然,好的学校自然有他好的道理。
我读研之前在江苏工作,读研后到北京,这十几年来,待过4所学校,有普校,也有名校。就我自己的经历来说,名校的领导管理水平、办学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学校的硬件,学生的学风,家长对学习的关注,等等方面,不可否认比普校要强不少。更不用说,名校的平台之高,有很多活动,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是普校无法抗衡的。但是,特别有意思的一点是:我所待过的这两所普校,现在都成了名校。——可见,名校、普校之间的鸿沟,并非不可逾越!
但是,普校也有普校的好处。
孩子之间不会那么攀比。相对来说,孩子的压力要小一点儿,竞争没那么激烈。
优秀孩子更容易脱颖而出。对于家庭重视教育、资质不错的孩子来说,还有一个有利之处,就是,在不那么激烈的竞争中,更容易脱颖而出。比如说,评选优秀学生,名额是要上级决定分配,一般名校人多,名额会相对多一点儿,但是假如名校3个名额,普校1个名额,别忘了比例,名校2500人有3个名额,普校500人却有1个名额,谁胜出的可能大?而且有时候一些重大的评优,并不按人数给名额,而是每个学校都可以上报申请人。我就见过名校普校、大校小校都是1个候选人。
所以我说,在有能力的前提下,比如:有不菲的金钱,可以支持你买学区房,或者上很好的国际学校、私立学校,比如:你能够在名校片区内居住,比如:有的牛单位能搞定子女入学(虽然现在这样的所以共建是在逐渐取消的,但是地方上不排除还存在的可能)。如果这些条件都不具备,那么绞尽脑汁、倾尽全力、砸锅卖铁、银行借贷,我觉得不值得、没必要!
再来看大家都想挤进名校的原因,主要是资源,可是经过我刚才的分析,这些资源,不管是软件还是硬件,其实都是外在条件,而我们学过哲学的人都应该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内因比外因重要。在学习这件事上,孩子自己的努力、家长的付出,才是内因,而学校、老师、同学,都只是外因。如果内因不够,外因再好也没用啊!
选择学习抓得紧的学校?还是轻松的学校?
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关于择校的话题,家长们首先容易纠结的是:要不要择校?而在能选择的前提下,家长就开始想太多,犯了选择综合征:是选择学习抓得紧的学校,让孩子从小就适应压力呢?还是选择压力小、作业少的学校,让孩子不太累、更快乐?
我想说:家长们,你们是不是想太多了?
学习,不就应该是认真对待、上课听讲、放学写家庭作业的吗?不就应该是“头悬梁锥刺股”吗?不就应该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吗?从什么时候起,学习可以不写作业、快快乐乐、玩玩闹闹了?
亲,寓教于乐没有错,快乐学习没有错,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没有错,但是这些只是一种方法、一种手段,绝不是最终目标,好吗?快乐学习,也仍然是以掌握知识和技能为最终目的的!
在我这么多年的工作中,见了不少这样矛盾的家长:既想让孩子没有压力,不写作业,快乐玩耍,又想让孩子考试成绩好,上个好中学好大学,成为人中龙凤的。请问,您用脚趾头想想,觉得可能吗?
如果家长在学习的快乐和压力之间,态度明确、决心坚定,那就顺从自己的心意做出选择吧!如果你对此并没有自己明确的看法,只是随大流,盲目追求快乐教育,轻轻松松,那问别人的看法,其实意义并不大。话说回来,如果您只想让孩子快快乐乐了,那还择校干什么呢?
对孩子教育的重视,除了择校,还有什么?
开头我说了,择校反应了大众对教育的愈来愈重视,我也反问了,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只能通过择校来表达吗?
当然不是!
择校成功并不代表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真正的起跑线,是家庭,是父母!
对教育的重视,一定少不了的,是家庭的教育。即使择校成功,也少不了父母对孩子学习的重视和帮助。如果不打算择校,或者择校失败,亦或无法择校,那么不管学校、老师、同学如何,做好自己,家长关注学习,孩子认真努力,也一样差不了!
对孩子教育的重视,除了择校,还有什么?
开头我说了,择校反应了大众对教育的愈来愈重视,我也反问了,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只能通过择校来表达吗?
当然不是!
择校成功并不代表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真正的起跑线,是家庭,是父母!
对教育的重视,一定少不了的,是家庭的教育。即使择校成功,也少不了父母对孩子学习的重视和帮助。如果不打算择校,或者择校失败,亦或无法择校,那么不管学校、老师、同学如何,做好自己,家长关注学习,孩子认真努力,也一样差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