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为什么说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颔联是千古佳对?

引言

今天小楼要精读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这首诗是杜甫写怀亲诗中的经典名篇。

思亲怀友,是古典诗歌中最常见的题材,题材常见,写的人就多,要写好这类诗,就要不落俗套,力避平庸。杜甫这首《月夜忆舍弟》,手法匠心独运,语言出神入化,故能成为这类诗歌中的千古名篇。

这首诗中,最为人称道的是颔联“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一联对仗工整,用词新奇,可谓是千古佳对,后面小楼会详细分析。

通释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的这首诗,写于乾元二年(759),其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史思明的叛军还在黄河南北猖獗,西面还有吐蕃不时侵扰,杜甫弃官流寓秦州,他的四个弟弟,只有杜占在他身边,杜颖、杜观、杜丰则散在河南山东等地。舍弟:家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戍鼓,戍楼夜时所击禁鼓。断人行,即宵禁戒严,禁止人外出。

边秋,一作“秋边”,边境的秋天。秦州地处边境,形势紧张。

戍楼上的禁鼓敲响,大街上不再有人行走。在这边塞的秋天里,一只也孤雁在悲鸣。

首联点明时间、地点,以及战乱的景象,已隐含着忆弟这情。大雁通常是成群飞行,古人常用“雁行”、“雁序”来喻兄弟,诗中,孤雁失群,让人自然联想到兄弟分散。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今天适逢白露节,从今夜开始,秋露更加寒冷;月色照人,却总不如故乡的明朗。

颔联点题。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天气自此转凉,早晨草上会凝结露水,故名。天气越来越来冷,正应诗人内心凄凉的心情。月是故乡明,是故乡月明的倒装,诗人不直言而倒装,便在客观实景的描写中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情感。天下之月,本无差别,诗人却偏要说故乡月最明,这明明是诗人的幻觉,这样不合情理的表达,恰恰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微妙的心理。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无家,杜甫巩县老家毁于安史之乱。

我虽有四个弟弟,却都被战火分散,老家被毁,不知去何处打探他们的生死消息。

颈联转入思人。国破家亡,兄弟分散,“分散而有家,则谁死谁生,尚可从家中问知,现在是既分散而又无家,连死活都无问处,语极悲切”(萧涤非《杜甫诗选注》)。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况乃,何况是。

想要寄去书信,却难以送达,何况现在战乱未息。

“无家”则寄书不达,何况战乱未息,在这样动乱的时代,兄弟之情犹为难得,尾联家愁国难一起收束,含蓄蕴藏,无限深情。

赏析

一、全诗层次井然,结构严谨,情感深沉。

清人吴瞻泰在《杜诗提要》中评:“此情至之诗,而起承转结,八面玲珑,则又无法不备,莫目为公率易之篇,未经锤炼也。”

首联写现实景象之凄凉,此诗落笔便是兵戈扰攘带来的凄凉景象,大街上一个人都没有,边塞的雁鸣逗引着诗人的忆弟之情。

颔联写节气时间之凄凉,节气是白露,天气会越来越冷,时间是夜里,月色照人,他乡之月,让诗人思念故乡之月。

前两联中,始终笼罩着一种凄凉的情绪,到了第三联,这种情绪具体化为对家弟的思念。最后以寄书不达,战乱未息收束。

诗以“戍鼓”起,以“未休兵”结,起结照应。因“未休兵”,所以要实行“戍鼓”宵禁,因“戍鼓”而“断人行”,因“雁声”“月明”而忆弟,因“分散”“无家”,而生死不明,寄书不达,全诗一句转,承转圆熟。

在我们刻板印象中,杜甫总是老夫子的形象,总结得他诗中的情感不如李白那样动人,其实杜甫诗中的情感,只是不太显露,细细品味,却是极为深沉动人的。在这首诗中,如“月是故乡明”那样微妙的心理,以及“无家问死生”那样沉痛的情至之语,都在告诉我们,杜甫是一个至情之人。

二、千古佳对

杜甫的这首《月夜忆舍弟》,颔联“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最为人称道。

1)造语新奇

宋人王得臣《诗人玉屑》中说:杜子美善于用故事及常语,多离析或颠倒其句而用之,盖如此则语崚而体健,意亦深稳矣(《麈史》)。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之类是也。

“露从今月白,月是故乡明”本是从江淹的《别赋》中来,江淹《别赋》有云:“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别赋》本就是写离别,翻入杜诗,与主题十分契合。杜甫将“明月白露”四字拆开,翻作两句十字,将寻常之语离析倒装用之,十分新奇,遂成妙绝古今的名句。

2)对仗极工。

格律诗要求颔联要对仗,但对对仗的要求并不是十分严格,而这两句诗的对仗,却是十分工整。

“月”与“露”对,是以物对物,两者都有清寒之意,“从”与“是”动词相对,“今夜”与“故乡”以时对地,还含有今昔之对比,"明"与“白”是事物的特性相对。

3)艺术美感。

诗并不是因为技巧高超就能成为千古佳句的,要成为千古佳句,必须是运用这些高超的技巧能产生美的艺术效果。

“露从今夜白”,本来就是表达今天就是白露的意思,但杜甫却将两字拆开颠倒,加入“从今夜”三字,这样的表达有什么好处呢?“从”字是一个动词,它表达了一种变化,这样写就呈现了一个节气变化的过程,还蕴含了天气会越来越冷的意思,更能传达杜甫凄凉的心境。

同样,“月是故乡明”,“是”是一个强调,有他乡之月与故乡之月的对比,空间的迁移让诗境更加空阔,更能体现诗人内心微妙的心理。

杜甫通过词语的拆分颠倒,表达的匠心独运,呈现出了一个更为空阔清冷的诗意空间,读之有一种独特的艺术美感,故称其为“千古佳对”,并非虚誉。

文 | 谢小楼

精读《唐诗三百首》078:杜甫《月夜忆舍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772评论 6 4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458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610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640评论 1 27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657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90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62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31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70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11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04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86评论 4 31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69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4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79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4,742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40评论 2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