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写了关于投资的几篇文章,从反馈来看,好像确实给很多读者带来了一些帮助,但是投资这件事其实考察的是人方方面面的沉淀,之前文章里提到过投资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心态的把握,然后心态又是由自己的思维与意识决定的。所以,这篇文章我想好好谈谈作为一个合格的投资者,甚至可以说作为一个想持续精进的人必须具备的一个能力。
独立思维的能力。
一、意识形态的破碎与重建
要讲独立思维,我觉得先必须要讲的就是意识形态。
关于意识形态,百度百科中是这么说的:
意识形态,属哲学范畴,可以理解为对事物的理解、认知,它是一种对事物的感观思想,它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意识形态不是人脑中固有的,而是源于社会存在。人的意识形态受思维能力、环境、信息(教育、宣传)、价值取向等因素影响。不同的意识形态,对同一种事物的理解、认知也不同。
我将其抽象的更为简洁一些:
对于个人来说,你从出生到现在所接受到的所有信息的集合就是你的意识形态。
那么我们来回忆一下,我们的信息来源都是哪些呢?第一是社交:从小生活在家庭环境当中,主要信息来源于家人,上学时期来源于老师和同学,成人后来源于各类朋友和同事。第二是教育,从上幼儿园开始,到进入高校的学科教育直至毕业,然后进入政府或企业接受职场教育,以及个人自发性的各类阅读延展教育。第三是各类媒体,包括电视,报纸,互联网等传播信息的渠道。
以上的信息,在个人的主观世界尚未建立的时候,基本都是处于被动接受的阶段。被动接受,就是你没有进行自己的判断,就把它吸收了,我们一直扮演的是一个听话的角色,而对所接受的信息没有一丝的质疑,也没有进行任何的过滤。直到长大后,随着学识的增加、经验的积累,慢慢的有了自己的思维体系和判断标准,这时你开始筛选你眼前的信息,并结合自身经历去对比体会,然后获得新的认知,很多人在这个时候,就觉得自己已经可以独立思考了,也就是具备了独立思维的能力。
那么问题来了,你真的确定你具备分辨信息主次的能力么?你真的确定你具备分辨信息质量高低的能力么?你真的确定你具备分辨真假信息的能力么?
人常常在自己的认知高度层面搜集信息和做出的判断能力都很强,但是高于自己认知层面的东西,就完全不一样了。举个简单的例子,像比特币和区块链这种不是一两句能说明白的东西,可以类比为是一种高于一些人认知的东西,当我在跟别人讲的时候,很多人听了之后第一反应都是将信将疑的,然后当你拿出很多关于比特币正面言论的信息给这些人的时候,他们就感觉懂了,认可了,接受了,还会问你怎么投资。这时候我说别急,我又拿出一些说比特币是传销,是政策不允许之类的信息给这些人,他们又开始紧张了,感觉又是个骗人的东西,短短的十几二十分钟之内,可以做出完全相反的决策。
当你接触到一个跟你之前的思维层面不同步的领域之后,外部信息在你脑中冲撞,你是很难做出理性判断的,这种时候,你做出的决策其实就是凭感觉,也就是主观的选择你更愿意相信的那一边,然而这种选择往往就是站不住脚的,随时可能因为一条新的信息就彻底逆转你之前的决策。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在投资领域不成熟的新手,很容易受一些所谓的消息的影响,然后成功的被庄家收割。
外部信息的被动接受往往很难真正成为让你信服的材料,只有真的进行主动自驱性的搜集调查分析,获得的信息才是你真的可以接受并认可的。但是难就难在,自己主动搜集的信息又是受自己思维的影响,你找到的信息其实大部分都是你想看到的信息。所以,在建立自己新的一套思维体系之时,一定要从不同的角度搜集大量的信息,再进行分组和筛选,直至完成重建。
由于一个人意识形态的形成往往是受很多之前固有思维的影响,也就成为了个人思维的天花板,有意识的破碎并重建自己的意识形态,通过各种渠道去理解并判断高于自己认知层面的信息,才能不断的打破固有的认知,并作出新的决策。而这个主动的搜集各类信息,敢于质疑他人,质疑自己,不断打破之前已有思维的方式,建立全新意识形态的过程,就是独立思维的过程。
刚刚说的意识形态仅仅是作为一个个体的范畴,然而
意识形态之于个人是价值观;
意识形态之于商业就是用户心智;
意识形态之于历史文化就是宗教信仰;
意识形态之于国家就是政治;
.......
讲到这里,其实很多事情就变得清晰了,任何意识形态运用独立思维都是可以进行重建的,不同的意识形态本没有对与错,而只有你自己到底选择用哪一套意识形态来面对世界。
二、独立思维的实际运用
a.体制内外的选择
到底选择体制内还是体制外,这是很多人纠结了一辈子也没有解决的问题。有一部分人,顺风顺水的当上了公务员,各项福利待遇也不错,地位也不低,但是老觉得自己屈才,然后毅然决然的跳出体制,有些人获得了成功,有些人却从此没了声音。还有一部分人,看多了职场励志鸡汤,从毕业时就鸡血满满,家里给安排了不错的体制内工作也不去,说什么也要进入某某名企,想着当CEO、娶白富美,有些人待了几年之后,发展受限,被生活的压力压的喘不过气,后悔年轻时的不懂事,有些人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也确实实现了当初的想法走上人生巅峰。
所有会纠结这个问题的人,都是对现有状况不满,想做出一些改变的人,跳出体制,你或许可以重燃斗志,在事业上开辟出自己一片新的天地。进入体制,你或许不用再没日没夜的加班生活中摸爬滚打,更好的经营自己的恋爱和生活。
那么到底怎么选呢?
其实这根本不是选哪条路可以成功的问题,而是你到底选择哪一种意识形态去面对人生的问题。
体制内收入不高但稳定,没有过多的不确定性,大部分事情可以计划,由于工作相对轻松,也有更多的时间去过悠闲的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资历和见识慢慢提升,也可以慢慢走入领导岗位。但成长路线基本是线性的,而且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因为你的价值是由领导决定,而不是个人决定的,也正是这样的一种价值评判标准,就出现了很多寻租的现象,并且对于搞关系,会办事等等的要求比较多。
体制外收入较高但具备各种不确定性,你所在的公司随时面临倒闭的危险,并且市场当中的血雨腥风与体制内的明争暗斗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体制外你的价值由市场来决定,这样的评价体系就导致你只有不断的学习与成长才能生存,然而持续学习这件事要做到真的没那么容易。
以上简单概括了一下,这个问题要是深入探讨,应该可以说个几天几夜。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体制内的人会把搞关系就当做一种能力的表现,但是这正好是体制外的人所不屑的。体制外看中的持续学习成长进步,却被体制内的人看做是装X没用的。其实两套思维并没有对与错,也没有高与低,只有你愿意选择哪一套体系去面对,你进入了一种意识形态之后就要用这个世界的生存法则去运作才可以,不然就会变成这个世界中的异类,想明白了到底哪种意识形态才是你愿意追寻的,你自然就不会过于纠结到底该如何选择。至于利弊权衡这件事,真的有意识形态的选择为前提,也会更加的清晰。
b.人际交往的倾向性
之前反复提到过关于社交的重要性,说到过长时间在自己的圈子当中会只注重垂直领域的深挖,而忘记横向的拓展。
人在社交的过程中是始终会寻找倾向于自己的同类,然后再进入类似的圈子,但是这样的圈子也是受你自己思维的影响,那么这种时候的选择也容易一直处在某一种意识形态当中。如果这个时候调用自己的独立思维能力,你就会去开拓一些与你意识形态不同,甚至相悖的圈子,在这样的群体当中,哪怕你不舒适,但是由于思维想法的巨大差别,你的收获也会变得更多。
人际交往的倾向性导致当你长时间处于一个群体或组织当中,就会受到这套价值体系的影响,本来你或许是一个具有独立思维的人,但是由于长期的信息同质化,也会变为另外一个层面的非独立思维。所以,要保持持续的独立思维能力,就要时刻警惕自己现在有没有重新掉入非独立思维的世界。那么有意识的扩大一些你可能本不愿意进入的圈子,听到一些不同于大家的声音,你也会更具备判断力。
c.朋友圈舆论的辨识
有了《你不应该逃离北上广》就会有《你应该逃离北上广》,包括某些明显的出轨事件和之后爆出的各类八卦,要不就是某个像《欢乐颂》这样的热剧的剧情又引发了什么思考,又或者是最近大家都在讨论的国兵事件。
我们的朋友圈永远都有人会在同一件事情上因为不同的文章,观点就在两边无限摇摆,今天信这个,明天信那个,丝毫没有一点个人的立场和想法。因为每一个观点都有很多例子,也都具备逻辑性。可是他们没有意识到逻辑性和真假是没有直接关联的,任何一个点你只要打算证明,总可以进行推理得到。其实每当看到这类文章的时候,最正确的就是不要随意转发,不然很可能就会过几天被打脸,也会让大家知道其实你根本不具备个人的独立思维能力。很多时候可能一条无心的朋友圈,由于三观不合,你就少了个朋友。
调用独立思维能力,去收集两边不同的言论再进行判断,你会对这些热点问题的认识更加心中有数。
d.各类产品的脑残粉行为
粉丝经济之所以得以推行和传播,就是因为互联网可以从天南海北聚集意识形态相同的人到一个群体当中。但是和前面所说相似,互联网的链接,如果持续在一个群体当中,也会受到这个群体价值观的影响,然后导致思维同化。无论是各类APP也好,还是某大V公众号也好,亦或者是社群也好,即使这个产品再好再优秀,也要冷静下来进行辨识,这里不便于点名说出这些产品的名称,况且某些公众号所输出的意识形态确实有毒,可是由于切中了很多用户的心理和需求,就会变得无比火热,火热就会变的越来越大,很多东西过于庞大,就会造成群体性洗脑,然后让非独立思维占据了用户心智,乃至不断的无休止的掏腰包。
如果你拥有独立思维去进行分析,就不会为商家的各种引导买单。
e.政治中的意识形态斗争
此点牵扯到敏感话题,请读者自行体会。
独立思维可以让你在人云亦云的社会中保持理性思考,在凶险的投资世界中保证冷静的决策,在意识形态斗争的领域中做出合理的判断。掌握了独立思维的能力,对于未来的掌控就多了一份胜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