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重读《平凡的世界》一书,时光仿佛一下子回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
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电视机还没有普及。记得小学的时候电视台热播港台剧《霍元甲》,我们院里唯一有电视机的人家,每天晚上把14寸黑白电视搬到院子里,大人小孩儿都按时搬着凳子来看。那时候我和妹妹最快乐的时光就是模仿电视剧里的人物对白和动作,在院子里“打打杀杀”。那时候人们的娱乐生活非常单调,每天中午院子里的广播都要播放评书,大家端着碗,一边吃着午饭,一边聆听刘兰芳或单田芳的评书,每每听到“且听下回分解”,才意犹未尽地砸吧着嘴,收了碗筷回屋,盼着第二天“分解”的情节。等待的过程,怀着无比的期待,心里是痒痒的、急切的,充满了一种热气腾腾的幸福。
父亲上班忙,中午基本不回家吃饭。于是,每天中午母亲做好了饭菜,等着放学归来的孩子们。我们拿起碗筷,迫不及待地说:赶紧打开收音机调台,听评书。不管上一刻家里如何吵闹,只要评书开讲,母亲便说:“别吭声!”,我和妹妹便安静下来,一家人屏神凝气听评书。记得最早我们听的小说是《冯香罗》,后来大多听的是历史小说和传奇人物,比如《刘秀传》、《隋唐演义》、《樊梨花》、《百年风云》、《三闹汴梁》、《蛙女》、《燕子李三》、《张玉良传》等等。后来,为了更好地学习,我和妹妹住进了父亲在高中的办公室。记得有一次我下晚自习,妹妹做完作业先睡了,我的书桌上放着她剥好的花生,拼成了两个大字——“请吃”,如今回忆起来倍觉温馨。每天睡觉前,我会如约打开收音机,开始听评书小说,怕影响睡着的妹妹,我把音量调得很低,听着听着就进入了梦乡。。。。。。
了解《平凡的世界》里的故事,源于读初中时候收音机里的评书,至今刻在我脑海里的还是说书人低沉的诉说,那些鲜活的人物,孙少平和金波的友情,孙少安和田润叶的爱情,润叶爸爸用陕西话喊着:润叶、润叶。。。悠长的声音回荡在田埂上。在听到孙少平热恋的田晓霞,作为记者在抗洪救护中牺牲,我流下了眼泪,情不自禁地把这件事写到日记里。孙少平一生坎坷,爱读书看报的他,成为一个有思想有抱负的年轻人,家境困苦困不住他勤奋的脚步,不管处于如何困境,面对怎样的磨难,他从未被打倒过。生活的磨砺,锻造了他坚强的性格和不屈的意志。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孙少平的经历和品格,深深影响了我的少年时代。
在所有听过的评书中,最让人忘怀的是赵淑侠的小说《我们的歌》。母亲文化程度不高,整天忙于家务。但是,如果我问她,你还记得我们一起听《我们的歌》吗?她能马上回应:“当然知道啦,不是那个海兰娜,于直云吗?还有江啸风!”那个时代出国热,于直云和许多年轻人一样出国深造,却被家人寄托着更重要的目的——获取“知识嫁妆”。我清晰地记得于直云和江啸风的爱情,他们在德国慕尼黑的英国公园里,中国塔下的浪漫,还有理想和价值观的矛盾冲突。后来江啸风回国,于直云另嫁一个科学家,过着外表光鲜,内心挣扎的不幸福的生活。最后,他们还是回到了祖国,更需要他们奉献的祖国。
因为听了这部小说,在所有中国以外的国家里,我特别喜欢德国,向往慕尼黑。小说里人物江啸风的价值观也影响着成长中的我。后来,我的同桌过生日,我特意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我们的歌》送给她,希望也能启迪她的人生。
高中时家里买了电视后,我们很少再听评书了。但是那些听评书的时光,永远温馨着我们的记忆。当了教师之后,我在课堂上会不由自主地说着评书里的常用语: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欲知详情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