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被“散养”的时间,并用这样的时间实现自我提升,是在职场或学习中的必修课。
有几个实践的方法:
一、细化小目标,对抗拖延明确周/日目标,在每周最后一天,列出下一周想要完成的工作每天工作结束后,把一些周目标工作挪到新的日目标列表上。
一旦完成了日目标就停止一天的工作。列入这样的短时间目标能让你纳入一些不紧迫但重要的事情。
周目标让你专注较大的目标,而日目标会让你远离压力,轻松面对。这种做法的核心是短跑理论。研究表明,意志力不仅仅是一种精神状态,还是一种可以被“用光”又可以“充电”的类似于汽车电池的资源。
拖延的时候并不一定是因为懒惰,而是可能因为人的内部能量即将消耗殆尽。短跑理论鼓励人专注完成一件事,这一理论针对一些需要一定纪律和约束才能完成的事情。所以在设定时间的时,关注所做的事情,才能避免太早消耗体能或者跑得太慢。
二、设置“捕捉装置”这条建议出自热衷条理性的人们奉为圣经的《搞定》(Get things done,GTD)。捕捉装置是一种无论何时都能记录事情,想法,项目,任务或者通知的方法。
比如,可以是随身携带的笔和纸。无论什么时候,记下接收到的信息,写在纸上。回到家以后,把这些信息誊到更精密的储存信息的系统中。捕捉装置是解除记忆压力的首要方法。
善记笔记,可以让人避免不慎遗忘时间,或者忘记后续要求或新的待办事情。
三、组织系统利用组织系统将所有的工作信息分成三类——归纳之后你会发现,很多类别的事情,是大部分人都不需要的。
前两个大类是项目和任务。一个项目是有共同目标的许多个任务的集合,任务就是具体要去做的事。在工作的海洋里,如果任务缺乏结构,它们就像是游来游去却没有脊骨或复杂的神经系统的水母。但任务被集合在一起成了一个项目,就能体现出那个更重要——写一本书是一个项目,写其中的一页就是任务。
首要需要完成的,是大的项目,而非纠结于细小的任务。一个任务的牺牲可以换来整个项目的完成,项目相对稳定,不会因为新的信息而被快速更新。
所以,项目可以帮助你规划未来几周甚至几个月的生活。
每日目标,是每天唯一需要检查的内容。任何没有项目可归属的任务,都要把它们归为总体的待办事项。
如果这个任务这一天就要完成,那就直接归入日工作列表。
第三大类——活动。它是一些只能在特定时间干的事。待办事项可以在任何时候做完,但是活动常常有时间限制。如果跟客户约好12点吃午餐,那14:30吃就是不可以的。
在日历上记录这些活动,如果活动日快要到了,把这个活动从日历移到每日工作列表上去。时间管理技能的提高会对个体生活质量、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产生积极的影响。
那些善于管理时间的人因此而收获的幸福感,可能比你空闲时间瘫在床上得到的幸福感更多。
学会了高效利用时间,完成想做的事和该做的自我提升,剩下的即便“浪费掉”,也都算不上浪费了。
认真理理思路,看看自己想做什么、该做什么,尝试用新的思路管理自己的时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