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关注积极面多鼓励。沟通模式:体会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请求。与他们建立联系,然后聆听他们的请求。发生的事情,表达感受,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提出具体的请求。“当我看到,听到,想到………,我感到……因为我需要(看重)……你是否愿意……”“当你………你感到……吗?因为你需要/看重……,所以,你想………”评价自己的行为时,专注于尚未满足的需要,培育对自己的爱。用选择做取代不得不。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1愤怒时停下来,除了呼吸别做什么事,2。想想是什么想法使自己生气了。3。体会自己的需要,并倾听他人4。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用心了解彼此的需要,勿对人对己太苛刻。表达感激时,1说出对我们有益的行为,2我们的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3我的心情。可以把批评改为直接说出需要。刻意请求反馈,哪些因素会妨碍建议的实施,对方是否同意建议?主要用于协调争论和冲突,不适合用于改变别人使他们行动符合自己的利益。自己的感受有:幸福,兴奋,喜悦,欣喜,甜蜜,感动,自信,开心,快乐,陶醉,满足,喜出望外,放松,踏实,安全,温暖,放心,无忧无虑,害怕,担心,忧虑,着急,紧张,忧伤,沮丧,灰心,伤感,愤怒,生气,厌烦,不耐烦,不高兴。失望,难过,疲惫不堪,惭愧,内疚,遗憾,不舒服,妒忌,尴尬。
第一章:让爱融入生活
第二章:是什么蒙蔽了爱。分类和评判提倡的是暴力。比较也是一种暴力。我们可以用负责任的
语言代替回避责任的语言。我们无法强迫他人按我们的期待生活。
第三章:区分观察和评论。不区分观察和评论,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第四章体会和表达感受
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区分感受与评价,判断。
第五章 感受的根源。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别人的行为可能刺激我们,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根源。听到不中听的话的四种选择:
责备自己,责备他人,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一旦人们开始谈论需要,而不指责对方,他们就有可能找到办法来满足双方的需要。以下是每个人都有的基本需要:
自由选择,庆祝,言行一致,滋养身体,玩耍,情意相通,相互依存。做生活的主人,对自己的意愿、感受、行动负完全的责任。
第六章 请求帮助
当对方给予反馈,表达我们的感激。如果对方不愿反馈,倾听他的感受和需要。请求没得到满足时批评和指责是命令,利用对方内疚达到目的也是命令。清楚地表达无意强人所难就是请求。请求要具体,比如一周一次,给我一些建议好吗?某事可以满足你什么需要还有别的事可以满足你的需要吗?我想多一些时间和你聊聊,不知你是否愿意每周和我吃一次午饭?
第七章 用全身心倾听
分析妨碍了倾听。不要急于提建议,安慰,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用心体会别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使用疑问句来给予他人反馈他人的观察和请求。询问前先表达我们的感受和需要。保持关注。有时可以主动表示我们的理解,来帮助对方了解我们在何种程度上明白了他的意思。在交流过程中我们保持持续的关注。
当我们痛苦得无法倾听他人时,我们需要:1。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2。大声地提出请求3。换一个环境。
第八章倾听的力量
别人生气时要倾听,不要说但是。如果别人说不可以引导他表达出他的感受和需要。
第九章 爱自己
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也许是培养对自己的爱。自责是尚未满足的需要的可悲表达。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直面人生的苦难:遇挫时充分体会人生的悲哀和内心的渴望。它帮我们从经历中学习。一旦专注于尚未满足的需要,我们就会考虑如何满足它。自我宽恕:感到遗憾时我们试图了解过去的行为所要满足的需要。当我们拥抱自己的各个方面,并理解它们所反映的需要及价值观,我们活在对自己深深的爱中。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让我们的行动基于对生命的爱,而非恐惧,内疚,羞愧或义务。我选择做————,是因为我想要——————。我们主动根据价值观和需要来选择生活。
第十章 充分表达愤怒
充分表达愤怒的第一步是我们不再归咎于他人。生气的原因在于我们的想法——对他人的评判和指责。当我们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时,越用心体会自己的心理活动就越意识到自己的需要,就更体贴自己而不是生气。如果一心考虑别人的过错就会生气。希望他人因为内疚而发生改变,就是将刺激和原因混为一谈。
我们专注于对方的感受和需要,也不会感到生气。愤怒是我们的思维方式造成的,它的核心是尚未满足的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我们就会有意识地用”我生气是因为我需要。。。“来取代。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需要,愤怒就转变为为服务需要的情感。
一旦意识到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就会发现彼此相同的人性。留意头脑中出现的暴力想法而不评判它们。练习把每一个指责都转化为尚未满足的需要。把节奏放慢些说话前想一想,甚至停下来什么也不说来练习使用非暴力沟通。
第十一章运用强制力避免伤害
惩罚,体罚,指责和否定往往加强了对方的敌意和抵触心理,导致关系的疏远。比如学生打架,先倾听打人的那个孩子的感受和需要,接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和请求不带指责”我很伤心,因为我希望我们既能得到尊重又不树敌。不知道你是否愿意和我探讨,是否有其他的方式可以使我们得到尊重?
第十二章 重获生活的热情
专注于我们想要做的,而不是追究错在哪里。体会自己或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可以释放压力。一旦我们发现自己心底深处的愿望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我们将会重获生活的热情。可以接受别人的感激,大多数人渴望得到别人的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