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做家务,突然听到隔壁甜美的说话声:“开门,奶奶开门,姑姑开门,开——门。”很明显,这是一位妈妈在教她的孩子说话,我没有见到这个孩子,我猜应该是一岁多,可能马上要开口说话的孩子。我觉得这位妈妈很有耐心,时时刻刻都在教育孩子,启发孩子,让孩子学会说话,于是我也更有兴趣地听着这位妈妈的说话。
“开——门,看我嘴型,开——门,开——门……”这位妈妈把这两个字重复了很多遍,恨不得今天就要让孩子学会这两个字,但我一直没有听到孩子的声音,也许他还太小,还没有能力学会说话,但妈妈就是不放弃,重复了很多遍。听着听着,我都觉得烦了,我想孩子可能对此更反感吧!
父母想让孩子学到更多,重视幼教是没有错的,但我们的教育不能太急功近利,比如这位妈妈,教孩子说开门,恨不得就一次性想让他学会,但这是违背儿童发展规律的。在幼教时期,我们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视界的宽度,让孩子接触更多的事物,接触更多的语言,这会刺激幼儿大脑的发育,而不是一味追求眼前的战果,教孩子一样就必须让他学会。孩子天性活泼好动,专注一件事情的时间比较短,可能前一秒在想这个,下一秒就对别的事物好奇,如果我们强行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我可以这么说:第一,我们办不到,我们没有那么大能力去改变孩子的专注力;第二,我们强行地破坏孩子感兴趣的事物,会增加孩子的厌恶感,如果有反感情绪,我们用心教的东西他更学不会了。所以,我们更应该重视教育的宽度,尽可能让孩子体验各种不同的事物,如果孩子眼睛看着门,我们就教他说门,如果对窗户感兴趣,我们就教他说窗户,如果他看到的是狗,那我们就说狗,如果看到的是猫,那我们就就说猫,总之,孩子看到什么就代表他对什么感兴趣,那你就只用在他看到什么事物就把那个事物说出来就可以了。这样的教育才是符合儿童发展规律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才会让孩子学得更多,学得更快。
我观察过一些孩子,说话的发展是一个快速的过程,有时候,前一个月可能只会说一两个字,后一个月可能就会整句话整句话地讲,而且有一些词语是你压根就没有刻意地去教的。或许他们在我们大人的谈话中无意间听到了,也就“偷偷地”学会了,语言的学习真的就是一个悄无声息的过程。我们能做的,就是丰富孩子的视界,丰富孩子的词汇量,量变必然引起质变;我们最应该做的,也是保护孩子的兴趣与好奇心,只有他们自己想知道的,他们学得才快乐,才自在,才更容易学会。
因此我认为,在幼儿发展阶段,我们更应该去发展孩子的事物量,拓展宽度,而不是挖掘深度。
切记,教育莫要太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