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算是个比较体贴的人,但是面对我不时的抱怨,他还是会小声咕噜一句,想让我听到,又怕我听到的样子。
有一次他小声咕噜道:不就是在家带孩子,再做点家务而已,怨气那么大。我听到了,愣住了,然后假装没听到。挺难过,却我不知道怎么反驳。对啊,不就是那么点事?可为什么我觉得那么累和烦躁?
7月流火,南方沿海城市更甚。Sunny早上起来有点发烧,怎么哄他没多大胃口吃饭,挺烦扰的。我问他最想吃什么?他说红糖馒头,感觉像遇到救星般,两个人赶紧穿戴整齐。时间差不多十点多,我抱着着他出门打算走到小区正大门口,目的是去买两个他最爱的红糖馒头。走路的话,距离不短。一路上没凉风没阴影,空气燥,有股热隐隐的热浪。瘦瘦的我抱着不瘦瘦的孩子,没多久汗流沿着脸颊流下来。只感觉热,晒,重,坦白说我开始有点暴躁了。十几分钟的路感觉怎么也走不到头。
不就是买两个红糖馒头吗?竟然大费周章,竟然流汗不止,竟然满腹担心,担心生病的孩子热到了,又担心自己晒黑半个月都白不回来,(原谅一个女人的爱美之心,已经土了,不能再黑了)……
这事如果换成孩子爸做的话,不过是一个人坐电梯到车库,然后开车到车库门口,停车买馒头然后再开车回车库上电梯回家。几分钟,轻轻松松就完成了。一样的结果,成本却大大不一样。
对,是做事的成本不一样,突然豁然开朗。一样的结果妈妈们要付出更多。扫地时,孩子来抢扫把要帮忙,死活不放手,一阵乱扫过后,那些扫成堆的垃圾又四处散了。一个小时也没把地板彻底扫干净利索;拖地也是如此。煮饭的时候,他有时候心血来潮跳到身上来硬是不下去,想和妈妈一起做饭,于是就只剩下单手操作了,你试试单手洗菜切菜?像不像在耍杂技?想好好看一本书时,他过来缠着你要陪他看绘本,一遍又一遍反复讲给他听,于是你的读书周计划先是变成了月计划甚至变成季度计划。该睡觉时,他兴奋的不得了,他不睡也不给你睡,于是你想困了就睡,让自己及时休息及时回复体力就变成一种奢望,于是你更加健忘和暴躁。以前从起床到出门10分钟搞定,现在要一个多小时才搞得定,先起准备早餐,然后伺候他起床刷牙洗脸,吃喝拉撒,还要跟他解释很我出去有什么好处,半哄半拖拉出去。带着他上班时,以前2个小时能做完的事情,现在得做一天。因为你得随时停下来看他在哪里跑,他在玩什么危险的没有,不时给他换尿布,准备点心,提醒他喝水,得用心听他想跟你分享什么,还要注意他突然饶过身后关掉你电脑主机,还有他不时蛮不讲道理爬到你身上,再爬到桌子上对着键盘一阵乱按……不停的打断和干扰,你做事费力费时不说还因为注意力连接不上来导致错误百出……
有个词叫:分身乏术,还有一句话叫做一心难两用。两件简单的事情如果先后做是普通人都会的,而且轻松。但是同时做,就完全不一样了。一手画圆一手画圈。
列举那么多,并不是想说这都是孩子的错,或是孩子欠我们什么。付出这些我们是心甘情愿的。我只是希望,从家庭角度出发,大家可以更加客观的看到妈妈的付出。单独带娃的麻麻本来就是像是负重前行的人,人家背一百斤走一公里和你轻装上阵走一公里是不一样的。
如果职场是个讲效率的地方,看的是结果而非过程,再多苦劳都是无用功,根本都比不过一个功劳。而家庭是个讲爱的地方。我们应该是要多看过程付出而非只看结果,所谓的过程付出就你的做事成本。只有看付出成本,每个人努力才会显得更加有意义。 残奥会的成绩对于正常人员来亲也许根本不值一提。很多人觉得,不就是游个泳,不就是跑个步,也没比我快多少。但是放在残障人员来说,都是付出非同一般的努力,因此那个成绩就是他们的荣誉,是对他们付出的认可。拿这个来比喻似乎有点不妥,但是妈妈们和他们都有个共同特点就是:条件限制,力不从心。她们每一分努力都额外吃力,都是带着爱在坚持,都应该是荣誉,都应该得到尊重。
而耳非云淡风轻的说:不就是……
在对一件事下结论的时候,请先把它放回特定的环境,估算下它的做事成本在来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