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冲动是魔鬼:两位妈妈的“护娃”之战
(故事情节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某商场的肯德基店里,几个孩子在小游乐场里玩耍,小男孩不小心碰倒了小女孩,小女孩坐在地上哇哇大哭起来。
小女孩的妈妈立马找到小男孩厉声斥责并让其道歉,男孩涨红了脸不说话,小女孩的妈妈见状情绪更激动了,她一把拎起男孩的衣服呵斥道:“快给我女儿道歉,你这小孩怎么这么没教养?”男孩被女孩妈妈的举动吓呆了,也大哭了起来。
这时,不远处的男孩妈妈闻讯赶来,见儿子委屈了就跟女孩妈妈争论起来,争吵过程中发生了撕扯,男孩的妈妈没站稳被推搡倒,后脑勺着地,在肯德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被送去了医院;事后,男孩的家人拨打了110,女孩的妈妈被送进了派出所,最后在派出所民警的调解下才解决了纠纷。
原本孩子之间小小的的矛盾,却换来了一个住院,一个进了派出所的下场。不得不说:“冲动是魔鬼啊!”
02# 解析“魔鬼”
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生活中比比皆是,很多家长在遇到孩子发生争执时,通常出现的情况分三种:
第一种是明理型家长:这种类型的家长一般不喜欢闹事儿,看看孩子没什么问题直接带孩子就走了;
第二种是善解人意型家长:事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向对方道歉,情况稍稍严重一点还会主动要求送孩子去医院检查,担心自己家孩子伤害到了别人家孩子。一般种情况双方都会和气解决问题;
第三种就是“护娃”型家长:这类家长一见到自己孩子吃亏了,不分三七二十一上前就是劈头盖脸的骂别人家孩子,很多情况下还会激怒对方的家长,就如上述例子里一样,最后演变成两方大人的争吵,也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影响。
当孩子发生矛盾时,很多家长第一反应都会去关心自己的孩子,这也是我们做家长的本能反应。但我们要做的应该是理智对待,首先要了解两个孩子发生争执的原因,其次,从成人的角度帮孩子正确面对问题,解决争执,通过正确的引导,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化解纠纷。
03# 学会反省
原来我的微信签名是“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当时选择这句话作为个性签名也是觉得这句话特别有道理:一个人独自静坐时,要经常反省自己的过错;和他人聊天闲谈时,不要说人闲话。而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这“思己过”。
话虽简单,但又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思己过”呢?毕竟这反省不是咱们人类的天性啊!我们大人都不能做到又何况是孩子呢?诗人海涅说过:“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可见学会反省是尤为重要的。
04# 自我调整
如何培养孩子自我反省的习惯呢?通俗的说,就是自我调整。
结合今天阅读的内容《给孩子成长的力量》进行了整理:
第一、首先教会孩子道歉
“知错就改”说的就是做错了事儿就要道歉,要改正。从小父母、老师就教过我们这个道理。这也是我们面对错误应该做的事儿,原不原谅那是别人的事儿,至少道歉了我们就不失这个“理”字儿。
第二、体验反省,将错误行为记在心里。
孩子之间的事情应该给孩子机会让他们自己处理。先稳定发生矛盾双方孩子的情绪,给孩子自我反省的时间。作为家长,道歉和原谅我们都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做,只有孩子自己亲身经历了,才会更铭刻在心,比我们单纯的说教或直接的斥责更有效。
第三、让孩子面对错误、接受批评。
孩子之间发生矛盾,他们总是在第一时间寻求成人的帮助,而成人帮助孩子收拾“残局”后,孩子依然不知道事情的严重与否,也体会不到矛盾背后的“代价”。所以,我们成人要敢于让孩子自己去处理,即使被对方批评也要勇敢面对。如上述案例中的两个孩子、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妈妈为了他们的矛盾一个住院一个进了派出所。如果小男孩在碰倒小女孩后马上说一句:“对不起”,如果小女孩再坚强一点,自己站起来,或许事情的结果会是另一个走向。
第四、学会让孩子总结错误。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不可能用成人的方式去化解矛盾。如果孩子能自己找到合理的处理方法,说明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辨别是非对错能力,对于孩子的处理方法我们应该给予肯定、支持与理解;如果孩子不能做到正确的处理和解决问题,我们需要适时介入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而在事后我们有必要让孩子了解,如果处理不好矛盾会带来的“后果”,让孩子在潜意识里学会调整自己情绪及行为,尝试用正确的方式处理问题、减少矛盾的发生。
父母疼爱自己的孩子,这是大多数父母的通病。但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在保护双方的孩子不受伤害的同时,请站到一个公平公正的立场去处理孩子之间的矛盾,这的确很难,但我们作为孩子的保护者,首先要学会反省和自我调整,希望能给孩子一个“做主”的机会,还他(她)一个完满的成长历程!
以上是今天的读书小记——《给孩子成长的力量》p98,祝您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