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这本书,你能更明智地花钱,收获幸福的人生

现在社会,钱变得非常重要,我们有没有能力驯服金钱,关系到我们的人生过得是否幸福。我们从一出生就开始花钱,但我们真的会明智地花钱吗?

有人可能会说花钱还不容易吗?能有什么知识呢?

但是如果我们不知道合理推断货币价值的方法,我们没有确立起应对不确定性的正确方法,我们很难做到明智花钱。

很多人的人生经验教训也告诉我们,人并不是我们所想象得那么理性,我们懂得了很多道理,却从来不做,我们有贪图享受、目光短浅等等不适应现代生活的本能,我们还确信自己能明智地花钱吗?

《学会花钱》是一本好书,它将告诉我们一些观点和论据,告诉我们论证的过程,会让我们醍醐灌顶,给我们恍然大悟的感觉。

在没有钱的远古社会,人们必须当天就把食物吃掉,而当钱出现之后,因为它稀有、易于携带、易于保存等特性,被大家都认可作为等价的交换物。

有了钱以后,钱的好处就太多了。人们可以在食物多余的时候,把食物换成钱,在食物不够的时候,再用钱买到食物。所以,自从人类社会有了钱,人们逐渐认识到,为了让我们人生的整体都能幸福,我们除了要考虑现在的需求,努力过好当天的生活,还需要思考规划未来的需求,让未来的自己也能过得和今天一样好,甚至更好。现代人交纳养老金、储蓄、购买生命保险等都是出于这种考虑。可以说,金钱使人们认识到了未来的不确定性,让人跳脱出动物的局限,站在一个人生整体的角度来看待自己。

书中举了一个伊索寓言的故事叫《蟋蟀和蚂蚁》,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对于金钱和我们的人生的关系,我们可能会犯两个极端的错误,一种是过成蟋蟀一样的人生,消费无度,不知积蓄,到头来老无所依、生活无着。还有一种是过成蚂蚁一样的人生,一直工作,不知享受,变得像巴尔扎克笔下的守财奴葛朗台一样,成为有钱的穷人。

这本书就是这样,聊钱聊得一点也不俗气,还聊出了人生启示。“食能果腹,衣能蔽体,屋能挡风遮雨,足矣。”书中有一点很重要的提示,也可以说是中心思想,那就是,我们赚钱的目的是为了摆脱金钱的控制,所以拥有满足必要的需求的财务自由就够了。把人生过得丰富充实幸福,才是赚钱的目的。

方向盘已经把好,那么怎么明智地花钱呢?

《学会花钱》这本书讲了花钱的三个途径,分别是消费、投资、投机,还给出三种花钱方式的价值计算公式,还讲了既然是人作为花钱的主体,那么必然存在的各种各种的主观感受错觉、非理性的东西。最后提出了两个降低风险的方法。

现在对每种花钱的途径一个个详细地讲。

首先是消费。消费指的是我们为了满足欲望而购买使用商品、服务的行为。这个定义体现了消费的价值是体现在满足个体欲望上的,书中说可以用“效用”来表示,所以,消费的商品或服务的价值的计算公式表示就是:

消费品价值=效用

效用,也就是个体满足程度,因为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所以有很高的个人主观性,没有统一的理论,有很多很多因素会影响这种效用。

比如说同一件商品在便利店的价格往往高于大型超市的价格,一般来说,大型超市划算。但有些人加班到很晚才回家,他们买食物时还是会选择离家最近的便利店,这个时候,对他们来说,便利的需要更强烈。所以,便利店里的同样的商品的效用高于大型超市的,价值提升,所以,高昂一点的价格也是可以接受的。如果是这样的,那么消费也就是合理的。这时,价值观、身处的客观环境影响了物品的价值。

同时,时间也会对效用产生影响。时间产生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将来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可能会拥有完全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思维方式,也就是说,将来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可能对于效用的感受会不同。现在对你来说很有价值的东西,让你满足的东西,可能放到将来,对将来的你来说一文不值。大家应该也有所体会吧,很多东西我们当时买的时候很喜欢,现在它可能还是完好如新,品质并没有下降,但我们却不喜欢它了。这个时候,可以说这件物品对你来说一点价值都没有。

第二个方面是,当我们花钱的时点和实际消费的时点不同时,我们感受到的效用也会有变化。我们会认为现在的效用高于未来的效用。比如说消费的时点比现在花钱的时点晚一点,我们就会感觉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也就是说我们感受到的效用大幅减少。消费品未来的价值要低于现在的价值,所以付钱和消费之间的间隔时间长,效用就大幅减少。

另外,行为经济学家,诺贝奖得主卡尼曼提出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也揭示出我们感受到的满足程度的变化量会随着获利或损失的增加而递减。如图。

我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经验,即使再好吃的食物、再快乐的场所,体验次数增加之后,感觉就会逐渐变淡,满足程度的增长速度也是逐渐变得迟缓。口渴时喝一罐果汁,感受到很大的效用,那如果收到一年份同样的果汁,我们并不会感受到365倍的效用,反而会觉得腻烦。

我就有过这样的体验。我平时生活比较节俭,所以偶尔工作聚餐、家庭聚餐的时候吃到一顿美味,我体验到的效用极高“食物真是太好吃了”。但是有一段时间,经常被邀请去吃饭,一连吃了几天后,我就体会不到在外吃美食的那种满足感了,反而吃不下,闻到那味道就厌烦。

所以说,效用就是我们在消费时对商品或服务的,在心中的价值判断。

刚才讲的都是价值,但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看到的实际上不是价值,看到的是这个东西的市场价格。

价格和价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消费品价格的确定就有很多种情况,一种纯粹是供需关系确定,比如迪士尼门票的价格,一种是成本决定的,比如地铁票价,还有一种是综合考虑效用和成本后确立价格。

消费明不明智就在于,我们有没有考虑购买物品后得到的效用与所支付的价格是否匹配。

这就是消费的决策机制,说起来非常简单,无非就是对提供的商品服务的价值进行思考和判断,当价格高于价值时,我们就觉得亏,观望不买,当看到价格低于价值时,我们就觉得物美价廉。

为此,我们就要更了解清楚自己的个体满足点,遵从自己的感受。钱消费掉,给我们带来效用的满足,才是真正成为钱。

但是考虑到很多不确定性的存在,我们也不能老是把钱花光,所以在这三种花钱的途径中,为了得到用于消费的钱,适当投资增加资产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如果想要挣钱而沉溺于投机中,很可能会花光辛苦积累下来的资产,所以还要区别投资和投机,避免掉到投机的陷进中去。

那么什么是投资?该如何投资?

投资指的是为了增加将来的资本,投入现有资本的活动。也就是说,投资就是把钱花出去,到时间后,钱会变多的一种方式。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就是,我在某个对象上花了100元,期待日后它可以带给我多于100元的回报。

这多于100元的回报,用一个专业一点的术语说,就叫作现金流量,当然,更准确地说,是我们预期的现金流量。

书中认为,我们可以用现金流量来判断投资价值。

要如何区别消费和投资呢?

消费追求的是效用的满足。投资追求的是现金流量的期望值。

所以,如果是追求效用的,就是消费,比如女生去健身房健身,使用昂贵的化妆品,为了满足自己变美的感觉,这是在追求效用满足,属于消费。当然,如果同时,这个女生希望通过提升形象,从而期待获得职业上、婚姻上等各方面的回报的话,也可以称作是对自己的投资。

是不是有一点模糊?

其实,区别消费和投资是看实际上产生的是效用的满足还是现金流量。有时候这个女生可能是追求职业上、婚姻上的回报,但实际上并没有,那么我们说这个女生还是在消费呀。

我去年买了一间商住楼,我期待以后把它租出去能给我带来现金流回报,所以我可以说我在投资,但,是不是呢?

今年5月18日,上海出台了针对商住楼一系列的严厉的政策,商住楼的买卖、租房信息已经在链家网、悟空找房等app上面下架了。那么,如果说商住楼以后不能出租了,意味着它不会给我带来现金流量。那么,我实际上是在消费,虽然我原本是想投资的。

投资价值如何计算呢?

用一道公式来表示是:

当前时间点的投资价值=N年后的现金流量的效用÷(1+折现率)^n

这里,折现率等于收益率,两者是表里统一的关系。区别是,从风险的角度考虑就是折现率,从投资回报的角度考虑就是收益率。

比如我投资股票,当前这支股票的价值是否和股票的票面价格相符呢?

根据投资价值公式,我们就可以计算一下。比如我买了票面是100元的股票1股,投资三年,折现率根据无风险的国债利率确定,比如说是1%吧,不算税费的话,我想有所回报,那么三年后我需要获得的收益,代入公式就是3元。如果我判断有很大的可能性自己投资股票能产生3元的收益,那么就是有投资价值的。比如说实际上,第一年的收益是20元,所以变成120元,第二年的收益是40元,变成160元,第三年的收益是-25元,所以三年后的收益35元。投资价值成立。

房屋作为实体,它有折旧率,所以书中还提出了一个对房屋价值的评估公式。当前房屋的价值=当前每月的房租*12÷现金流量折现率。书中说日本的房屋现金流量折现率大致是6%。所以这个公式又可以变成房屋的价值=每月的房租*200。

为什么可以用房租来计算呢?因为房租反映了地段、租客的承受能力等所有因素,并且体现的是这个房子产生的现金流。比如我买的商住楼,如果按照原来的计划,可以出租的话,那么预计有2500元每个月的租金收入,乘以200等于50万元。我的房子买了86万,房子的价值低于房子的购买价格,所以我买贵了。

根据投资价值公式可以算出真正的价值,而市场价格未必反映应有的价值,因为价格和价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当我们发现价格和价值发生较大偏离时,我们就要谨慎。

这里还要区别清楚的是,价格和成本也是两回事。有人喜欢用自己的购买成本来计算自己房子的价格,这是不理性的。因为在买方市场行情下,坚持用自己的购买价格去挂牌销售,那就是浪费时间,因为根本没有人买。

我刚看到这个投资价值公式的时候,觉得好高级啊,这下好了,用公式一算,我就知道什么该投资,什么不该投资了。但实际上并没有这么简单,这个只是一个理论上的公式,有时候,人并不是理性的,现实中有很多很多因素会干扰。

第一是人的认知干扰。因为效用是人的一种感受,逃不开人的认知的作用。这里要提到感觉和知觉的不同,比如眼睛,将外部的信息通过视网膜传送给视神经,当时映射的信息实际上是二维的,这是感觉,但人类总是可以感受到距离,看见立体的事物,这是大脑知觉的功劳,大脑把光信息变成有意义的对象。

虽然在我们看来,这是理所当然,但仔细想想会发现非常不可思议。后天习得的知识经验会在无意识中作用于人类大脑,这就叫做认知。眼睛看到的事物并不是直接的认识,而是在大脑内进行的各种修正处理后的产物,与其说是眼睛看事物,不如说是大脑在看。同理,人对效用的感受也是如此,这在消费的部分也有说到,人对效用的感受是因人而异的。

第二是人们感受到的时间与电子表上的不同,人们感受到的时间长度会因为各种原因发生变化。如果有人对你说,想象一下从现在开始一年的时间有多长,你能够正确想象这段时间吗?

你不能。而且即便你能,你对于一年的感知也会随着时间和情境的不同发生变化。

人们常说,人类感知时间的快慢会根据心情年龄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即使播放同一首乐曲,在很安静或者睡眼惺忪的时候,会觉得它节奏很快,但如果是在剧烈运动或工作之后就会觉得节奏很慢,可以说人类感觉时间的快慢是相对的。

我们应该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年纪越大,越觉得时间过得快,一年时间就像一天一样。这个叫作雅内法则,就是说能感知的时间长短和自己的年龄成反比。

有心理学家认为,我们之所以觉得时间过得越来越快,是因为上了年纪之后动作和思考的速度变慢,单位时间的工作量因此下降,也有心理学家认为,年纪越大越觉得时间过得快,是因为感受到的时间和累积的经验量成反比。

而且我们和眼睛看东西不一样,我们甚至没有感觉时间的器官,对于一年时间有多长的判断就更加模糊。我们可以看到距离不同的两根手指长短相同,但是对于时间我们就不能这样来感知。

如同在消费部分说到的,人们会对消费时间和购买时间的时间差产生损失感一样,我们对今天拥有的钱和未来拥有的钱的价值判断也是不一样的。一般情况下,人们倾向于重视现在,人对于近在眼前的时间的价值,会认为比未来的时间更高。如果有人说,现在要给你1000元,和一年后再给你1000元,你会觉得价值一样吗?甚至说,现在给你1000元,和一年后给你1200元,你会选哪个?很多人还是会选择马上拥有1000元吧,即使一年20%的收益率已经很高了。

在一定时期内,我们能够利用折现率推算出未来现金流量带来的效用,所以有这样一个投资价值公式。如果时间是在遥远的将来,我们就会意识到自己生命有限,我们会选择较高的折现率。

第三是对概率的错觉。投资的概率比投机的概率难计算。比如投机的典型例子赌博,都是事先确定好概率的,而投资的概率并没有事先确定。

投资时,概率是通过风险确定的,风险就是不确定性,用统计学的语言表示就是标准差。标准差是用数值表示的各个数据与平均差平均数的偏差。从统计学的角度考虑,如果一项投资,比如股票的收益波动,符合正态分布,那么平均收益加减一个标准差,形成的数值的范围,就会非常接近68.3%。如下方的正态分布图所示。

什么意思呢?比如你买100万的房子,投资三年,平均收益是11.6万,标准差是1.24万,我们可以说下一年这个房子的现金收益有68.3%的概率落在9.36万~12.84万元的区间,有95.5%的概率落在9.12万-14.08万元的区间,只有各2.25%的概率,收益落在9.12万元以下,14.08万元以上,这就是另一本书叫《随机漫步的傻瓜》中说的黑天鹅事件。68.3%的概率或者说95.5%的概率,人们还是认为会认为不确定,有风险,这也是人之常情。但与投机相比,投资的收益较为确定,风险已经很低了。人会有这种感觉,对较高的概率还不放心,是因为我们对概率有很多错觉判断,其中之一就是主观概率错觉,本书作者有在投机的部分非常详细地讲到。

第四是再次要提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一方面,我们感受到的满足程度的变化幅度是随着获利或损失的增多而减少的,如图。

它不是斜向上的直线。实际上,究其原因是人类因为进化的选择结果。人类从原始社会开始对于变化的反应就很敏感,比如人们的动态视力非常强,却注意不到逐渐发生变化的风景。

为什么呢?因为远古社会求生存,人类必须拥有对变化的东西保持敏感性的能力,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危险,生存下来。而要有这种对新奇的东西敏感的能力,就要对经常出现的东西习惯化,形成自动反应,这样我们平时就能不用脑子思考就能对外界作出快速反应,这是习惯带给我们的好处。

有利就有弊,坏处是,一旦我们形成一个习惯,我们常常会在明知错误的情况下,还会自动去做,这是因为我们没有动脑子,被自动化思维带着走了。

人先天就会更容易形成适应远古社会的思维捷径,这是我们进化选择的结果,因为能让我们快速学会适应远古社会,从而生存下来。但是近三年来的科技突飞猛进,现代社会完全不同于远古社会了,但我们还会被这些从出生开始就极容易形成的思维捷径带着走,大多数时候表现出来就是一些匪夷所思的不理性。不理性表现之一,比如说喜欢吃高热量的食物囤积脂肪。

但我们也不妨想象一下,人不能对经常出现的事物习惯化的场景。你走在路上,有一个人吓了你一下,你哇一声吓了一跳,等你平静下来,那个人又吓你一下,你会怎么反应?基本上那个人吓过你以后,你就不会再被他吓到了。但是如果你没有这种习惯经常出现的事物的能力呢?你会再一次哇一声吓一跳,就像刚发现这个人一样。再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我们刚进入一个臭烘烘的房间,我们能闻出臭味,掩鼻,但是呆久了之后,我们就闻不出味道了,这也是同样的道理,也能说明为什么边际效用会递减。

这是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原理,因为卡尼曼本人就是一位心理学家。

另一方面,即使收益和损失相同,增加损失的不满足程度也要比增加收益的满足程度更大,这种现象被称作损失规避。也就是说,我们通常对于损失反应过度。

a的巅峰时期拥有200万元的资产,但是现在减少到100万元。b所持有的资产从50万元增加到100万元,虽然A和b两个人都拥有100万元的资产,但是比起失去了100万元的a来说,增加了50万元的b才会感到满足。

然后再说一说投机。

投机指的是做好会亏损的思想,在恰当的时机投入资产挑战一下,看是否能够获得比付出的金钱更多的回报,比如赌博、彩票。

投机和投资容易混淆,因为两者都是花费金钱,期待更多回报的行为。两者都伴随着不确定性,有风险。但正因为如此,才要更区分清楚才好。

第一,投资是可以预计到的,投资对象自身是具有挣钱能力的,比如工厂有生产产品的能力,产品可以变成金钱。

而投机并不会产生现金流量,比如期待黄金钻石这些贵金属或绘画等美术作品升值而投入金钱的行为,在本书中也被归类为投机,因为黄金和钻石在你持有的过程中并不会产生现金流量。

投机的商品或服务,它们的价值由预期收益和概率决定的,投机价值公式是:投机的价值=概率*预期的收益。

赌博就是提前知道发生概率的典型例子。书中举了一个摇骰子的例子,每个点数掷出的概率都是1/6,我们假设掷出一个点数就可以获得该点数十倍的奖金,这次游戏的价值可以通过下列公式推导出来。

游戏的价值=1/6×(10+20+30+40+50+60)=35。

如果参加这个游戏的费用少于或等于35元,我们就可以参加。但实际上,赌局的庄家为了挣钱往往会收取较高的参加费用,同时会把游戏的价值压得更低。 再比如彩票、马犬的庄家会事先决定好奖金数额再决定彩票和马犬的价格。所以赌博时,你获胜的概率是偏低的,是很不划算的。

巨奖彩票一等奖的中奖概率是千万分之一,也就是说一等奖的期望值是500万元的千万分之一,代入投机价值计算公式可以算出,中一等奖的投机价值是0.5元,而一张彩票2元的价格的确较高,不划算。

第二,前面也提到了,一般来说在于投资风险低,投机风险高。投机很多时候是投资的反义词,就要否定投资的含义。

书中再投机的内容部分,大量的篇幅讲了概率。确实,投机和概率的关系更密切。

人们非常不擅长概率。有时候,大脑虽然可以推导出合理的概率的,但最终还是会相信自己的直觉落入到别人的陷阱,使用了错误的概率结果,错误判断商品或服务的价值。原因有:

第一,人们总是选择遗忘先验概率。许多人都知道飞机事故的发生率要远远小于机动车事故,但是恐怖袭击事件引起的空前恐惧感,让这个先验概率从人们的大脑中抹去。人们只关注到出事故时接近100%的死亡率,而忘记了飞机事故极低的发生率。

第二,人们对回归平均有误解。如果你掷硬币时,前10次硬币全部正面朝上,那么下一次掷硬币时,你会赌硬币正面朝上还是背面朝上呢?

这时,认为应该是背面朝上也是人之常情,但是下一次扔硬币时,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还是50%。

因为无数次扔硬币结果的全集中,正面朝上和背面朝上的结果各占一半,这叫做大数定律。按照大数定律,扔硬币正面朝上的次数会越来越接近理论值,这叫做回归平均。

但我们常常会因为只观察少数的几个样本,比如连续扔10次硬币都是正面朝上的时候,我们就会认为第11次会是背面朝上,这叫做小数定律,也被称作赌徒谬误。

书中强调,即使前10次硬币全部正面朝上,也并不意味着剩下的90次中更容易出现背面朝上的结果,剩下的90次中正面朝上和背面朝上的概率依然是各为50%,不会受到之前10次结果的影响。

书中是这样计算的,剩余的90次中,大约会有45次正面朝上,这时和最初十次的结果加在一起正面朝上的期望值就是55次,而不是50次。虽然最初的10次中,正面朝上的概率是100%,和平均值偏差非常大,但是100次之后再看,正面朝上55次,非常接近平均值百分之五十了。这才是回归平均。

很多人会将回归平均错误地理解为对于一个我们期待的结果,如果这一次出现了一定的偏差,下一次一定会出现与这次相反的结果。

在我们面对的概率陷阱中,赌徒谬误是最具诱惑力的一个。“我一直输钱到现在也差不多该赢了吧。”这种想法甚至看上去俨然真理。但是就算连续十次硬币都是正面朝上,下一次正面朝上的概率依然是50%。

但估计即使大家能明白这个道理,还是会觉得怪怪的,明知道错误,还是会直觉第11次背面朝上的概率会提高吧,这也是人之常情。

人们有时候理性上明明已经发现根本是不公平的游戏,胜算并不在我们这边,但是我们还会选择遗忘,凭直觉认为可能不是这样子,命运应该会眷顾自己,我已经输了那么多次,这一把该赢了吧。我们忘记了即使前面我们输了再多次,这一把也不会因此提高胜利的概率。

第三,我们对概率的错觉判断。书中解释了为什么人们那么不擅长概率,甚至作者自己在写作的时候也会弄错,这是因为现实中的事实是独一无二的。概率论能从各种样本中推导出一定的比例,但现实中,很多时候我们只尝试一次就会产生结果,根本就没有再试一次的机会。

概率论可以说是一门神之视角的学问,每个人在神看来都不过是众多样本中的一个,但是对于我们自己来说,很难客观地将自己当作样本看待,所以关于概率的错觉根深蒂固。

那么,我们对概率有哪些错觉判断呢?一个中奖概率是50%的游戏,我们买两次,中奖概率会提高到100%吗?

答案是,抽中奖率为50%的奖券,即使抽两张,中奖率也不会变成100%,这种情况下的中奖率是75%。如果是无限制的抽下去的话,中奖率是接近63.2%。

第四,主观概率的偏差。

前面有提到过购买彩票的人大多意识到彩票是种不划算的赌博,即便如此,彩票还是年年都在售卖,明知不可能还一直买彩票的理由是什么?

第一个原因是500万元的奖金是彩票面值的250万倍。人们往往忽略投机的价值,而只关注到预期的收益和价格之间的巨大差距。一张彩票才2元,但如果中奖的话就有500万元,我们就会觉得,相对于500万元来说,2元的损失根本不算什么,损失就损失吧。

另一方面,500万的奖金是所有上班族一生工资的平均数,足够使人们的种种想象变为可能,诱惑刚刚好。

第三个原因就是人们的主观概率和实际概率之间存在偏差。许多人都知道,一等奖的中奖概率非常小,千万分之一,可以说几乎为零,但是几乎为零并不是零。行为经济学家的鼻祖,丹尼 卡尼曼提出的理论中有一种解释说,人们对于较低的概率会反应过度,对于较高的概率则会反应不足。卡尼曼称为可能性比例函数。 当理论概率在35%以下时,主观概率高于理论概率,当理论概率在35%以上时,主观概率低于理论概率。

将彩票一等奖的理论,中奖率千万分之一,带入卡尼曼的公式计算后,感觉自己会中彩票一等奖的主观概率变成了0.00281%,是实际概率的281倍。

每年都购买年末巨奖彩票,但从未被幸运之神眷顾,这个人可能会这样想,我至今为止一次奖也没有中过,所以中奖概率差不多该提高了吧,但是,你买彩票的次数少得不值一提,前面说过,这叫赌徒谬误,中一等奖的概率并不会因没中过奖有所增加。而且你还对概率有错觉判断,因为即使购买一千万次,你中一等奖的中奖率也不是100%,最高也只是63.2%。

最后聊一聊风险,有没有可能保持收益率不变,只减少风险呢?

作者认为有,主要是两个方法,资产组合和期权。

资产组合理论是美国学者哈里马科维茨在1952年发表的论文《资产组合的选择——投资的有效分散化》中首次提到了这个理论,并于199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航空公司规定,同一架飞机的三名飞行员在起飞之前不可以吃相同的食物,这就是分散投资的例子。

我在书评文章《三步走,让钱不再妨碍你》中概括了《拿工薪,三十几岁你也能赚到600万》一书的投资策略是“股债指基投资组合”法,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这篇文章。

我正好拿这个投资组合来说明分散投资对风险的降低作用。

以投资指数基金为例,

第一种方案是建立“股债指基投资组合”,3.6万投债券指数基金,4.2万投沪深300指数基金,4.2万投美国标普500指数基金,平均收益是1.2万元,标准差是3.19万元。

第二种方案是12万全部投其中一支股票指数基金,平均收益是1.2万元,标准差是3.53万元。

第三种方案是12万全部投另一支股票指数基金,平均收益是1.71万元,标准差是6.24万。

第四种方案是全部投债券指数基金,平均收益是6000元,标准差是100元。

比较一下,发现,第一种方案和第二种方案收益相同,但第一种方案的风险低于第二种方案,长期来看,第一种方案比第二种方案更稳定。

第一种方案虽然收益略少于第三种方案,但风险小太多了,在第一种方案和第三种方案中,如何选择,就看你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

第四种方案虽然风险小于第一种方案,但收益也小。

综合来看,分散投资更能兼顾收益率和风险。

第二个方法是期权,书中认为期权是规避风险的最强手段。

期权是指针对某种标的资产,在事先规定好的未来某一特定的日期或某一段时间内,按照一定的比例和价格进行交易的权利。

举个例子,假设你购买了一百元的A股票,股价可能会上涨而使你受益也可能会下跌而使你蒙受损失。因此,如果提前购买任何时候都可以将A股票用一百元的价格卖出的权利,你就可以安心投资了。这份安心费就是你提前支付的期权价格,称为权利金期权。

期权就是为应对万一会发生的不好的事情所做的准备,是花一点钱,来减少未来现金流量偏差,或者说稳定我们未来的现金流量的。减轻了偏差,也就是说可以帮助规避风险。这种为了规避期权交易的风险而买卖股票的行为称作风险对冲。

原本的风险变动要大,期权才有价值。怎么说呢?因为期权的价值在于让我们的现金流更加的平稳,如果原本就没什么风险,期权就没有用。这就像如果我这个人永远不会死,人寿保险就没有任何价值。

所以,保险也是期权。因为癌症保险、医疗保险、死亡保险等全部都是在万一发生不好的事情时,保险公司支付给我们的补偿。

我们不希望这种损失发生,但是一旦这种损失发生,我们有保险这种期权来对冲风险,帮助我们减少损失。

结尾

这本书说了那么多怎么花钱,钱钱钱。这里要讲讲作者对金钱的看法。在作者看来,在人、物、钱的排序中,金钱是自己不会产生收益的。金钱产生收益的前提,是流动起来,投入到人的身上、物的身上。

所以,投资的排序是什么呢?

第一顺序是人。人才是真正产生现金流量、产生价值的,是最具有生产力、创造力的。年轻人首先必须掌握的是挣钱的能力,而不是存钱的能力。

现金是不会产生价值的,现金在你拥有的那一刻起就开始腐烂。如果地球上的人类、国家、企业只是在一直的攒钱,所有人都不靠劳动取得收入,那么经济就会停滞。

资产也是一样,没有人的生产,资产也不会产生现金流。比如说房产,它是可转让资产,只要出钱就可以购买,也可以出售,不知何时就会离开你,不会背叛的财产只有你自己。

第二排序是物品。如固定资产厂房、住房等能提供生产产品的场所,能产生租金。

第三排序才是货币。

我在文章开头提到过书中介绍的《蚂蚁和蟋蟀》,这个故事是这样的。夏天,蚂蚁们储备过冬的粮食,专心工作,毫不懈怠。蟋蟀瞧不起辛勤工作的蚂蚁,兴致勃勃地拉着小提琴唱着歌。终于,冬天来了,蟋蟀发现自己找不到食物,于是慌慌张张找蚂蚁,求其分一些食物给他,蚂蚁就拒绝了他说:“既然你夏天唱歌,那冬天就跳舞怎么样?”最终蟋蟀死了。

这个故事的第一层含义是,如果人们像蟋蟀一样,不为将来做准备,会落入非常困苦的境地,所以要像蚂蚁一样常常考虑到将来会发生的危机,提前做好准备。

第二层含义是,其实蟋蟀的人生这么选择是因为蟋蟀看不到冬天,他们在冬天到来之前就已经死亡。而相对于蟋蟀,蚂蚁的寿命也只有两年,但蚂蚁在夏天收集食物作为储备粮得以过冬,到了第二年春天,它其实活不过第三年来,但它还是在为过冬囤粮,所以蚂蚁的一生,所有的时间都在工作。所以第二层含义就是如果人们为了晚年生活拼命工作,埋头存钱,在不停存钱的时候却死亡了,这种人就和工蚁一样,也是非常可悲的。

人们一直相信,如果自己变成有钱人,应该就会拥有幸福的人生,但是就如前文所说,对于现在还没有钱的人来说,没有办法想象变成有钱人时感受到的满足程度,而且那种满足程度会很快适应,你会追求更多的钱带来的满足。

为了成为有钱人,比别人多付出成倍的努力来工作学习,年少贫困的经历会成为动力。但如果太过努力,就会唤醒自己内心对于金钱的异常执着,扭曲自己的人生目标。

当人们达到自己某种程度的财务自由时就应该感到满足,贪得无厌地追逐金钱,意味着你已成为金钱的奴隶。我们获取金钱的目的是为了摆脱金钱的束缚,关键是拥有更加充实的人生。这就是本书的金钱观。

END

By逆水行舟读书会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5,033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725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473评论 0 33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846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848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91评论 1 28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53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700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2,856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76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87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30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34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90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18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174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26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