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作为心理治愈的一本通俗的入门书,再重读,竟然又读出了一些欣喜。
因为是带着问题去读,我没有循规蹈矩的从头至尾,而是看着目录跳读。
读书就是读自己,我深以为然。每个时期我的阅读都像冥冥之中的安排。
心理学认为,这是潜意识作用的结果。
一,为什么而读?
第一次买这本书,标题下的一行小字:心智成熟的旅程。打动了我。彼时,我在抑郁焦虑的情绪里无法动弹,看书是我最好的治愈。
心理老师说,书籍与我来说,寄托了我所有的期待,从这里我可以获得需要的---完全关注。
我如困兽斗,在无意义的感受里慢慢沉沦。虽然当时看了那本书,现在回头再读,似乎那时的我根本没有读懂。只是暂时呆在文字里,从容了一阵。
这次再读,在我经历了三年的心理体验后,我突然进入了一个新的瓶颈,我需要在心理成熟的旅程中,寻找一点新的方向。
我将走向哪里?
我将面临的是什么?
我需要克服和努力指向何方?
二,读懂了什么?
每本书都会有一个核心的理念,可以说是整本书的顶层设计,而开篇的第一句话:人生苦海无边。正式为我们拉开一扇通向成熟的大门。
我们身边听到的最多是什么?是抱怨。稍有不如意,更多的是嗟叹命运不公,时运不济,制度不明。
生而为人,以为是一场豪华的旅行。行程已定,肆意洒脱,没有痛苦,唯有欢笑。享乐是我们生活的意义。
殊不知,生命本身就饱含热泪。
没有哭过,怎会了解欢笑的甜蜜。
书中把通向成熟的阶梯分为四阶,螺旋上升,艰难曲折:
规矩,
爱,
成长与信仰,
恩典。
三,对我有何意义?
我努力活着的蛛丝马迹,其实隐藏着我不愿接纳痛苦的事实。我极力的摆脱无意义,摆脱辛苦劳作的艰辛。所以,当我看到以下尖刻的语句时,我心灵颤动。
摘录一,懒惰
一个人的心智越是成熟,就越是能察觉到自身的懒惰,越是自我反省,就越是能找到懒惰的痕迹。
与懒惰对抗是永恒的战斗,永远不能放弃,要与懒惰斗争到底。
懒惰是爱的对立面。懒惰是人生中的一种可怕的消极力量。
懒惰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恐惧感。
抗拒现实的动机,固然源于恐惧,但恐惧的基础却是懒惰。懒得做大量辛苦工作。
心灵的成长,心智的成熟需要不断努力,而且必然是艰苦的过程,它比必须与自然法则,必须跟循规蹈矩的自然倾向背道而驰。
我们身后有一种力量,一种无可名状的力量,它使我们宁愿忍受痛苦,选择艰难的旅途,使我们敢于穿越荆棘,趟过泥泞,走向更美好的人生境界。
摘录二,爱
根据<韦氏大辞典>的解释,serendipity的英文原意是:意外发现有价值的或令人喜爱的事物的天赋和才能。
真正意义上的爱,即是爱自己,也是爱他人。
爱的唯一目标,乃是促进心智的成熟和人性的进步。
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和有效地敦促。
看着这些语句,我不得不说,我想起了我的逃避。
为了逃避艰辛,我选择继续呆在重复熟悉的工作。
即使有机会踏上新的平台,我也选择了退行,选择了回到熟悉而单调的工作。意识总是无意识的败给潜意识,那黑暗浩瀚的冰山之下。
回头再看,潜意识如果不觉醒,我们只会在命运里打转,不是鬼打墙,是潜意识让我们回到了起点。命运说白了,就是我们自己给自己设的限。
我们那么相信命,不过是给自己享乐找一个借口罢了。
不信命的,活得精彩绝伦,
信命的,活得蝇营狗苟。
张开双手,接纳痛苦的恩典,用爱打通内心的固执。
真正的爱,珍贵而有限,应该倍加珍惜妥善使用。
乡村歌手约翰.丹佛在歌曲《处处友爱中》唱到:
我知道人间处处有爱,
请你放心地成为你自己;
我相信人生可以变得更加完美,
就让我们加入这场人生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