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昧从来没有给人带来幸福,幸福的根源在于知识。
--胡小乙践行式读书第2日
1.自控力是有极限的。
自控力像人的肌肉一样,是有其使用极限的。随着自控时间的加强,人的自控力会被消耗的越多,所以应该把自控力运用在最重要的地方。把“我想要”的事,安排在意志力最强的时候。
当我们做了一个艰难的选择,或者成功自控后,我们可能就会变得虚弱无力,这时候补充能量。比如吃糖可以让我们恢复自控。
小乙的思考:
观察自己的意志力消耗模式:在一周里意志力的波动情况,记录并分析。然后根据意志力的波动情况来安排工作。
当因疲惫而无法自控时,尝试看自己能否挺过第一波疲惫的感受,就像做极限运动一样,挑战一下自己。
日常小练习:
增强“我不要”的力量:克服一些微小的坏习惯,比如抖腿。
增强“我要想”的力量:培养好习惯,并督促自己去践行,比如读书。
增强自我监管能力:多进行自我量化管理,记录自己的时间花销。(用安卓手机的伙伴们可以下载一个叫“应用计时”的APP,观察一下自己一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是多少。)
2.自控与道德无关。
警惕“道德许可效应”,即当我们做了好的行为后,总是允许我们做一点坏事。这类对补偿的渴望常常使我们堕落,因为我们会很容易的认为,纵容自己是对美德最好的奖励。我们因而忘记自己的目标,向诱惑屈服。
比如,如是我们去了健身房就觉得自己很好,没去健身房就觉得自己很环,那么很可能早上取得进步,下午就变得懒散。
当我们达成某个目标时,会觉得自己足够“好”,然后以这个“好”为借口,去做一些看似无害但实则有损长远目标的事情;而当我们没有达成某个目标时,屈服于斤症或者无法克服诱惑时,我们会不会又觉得自己“坏”,觉得自己又做了一件违背美德的事?
小乙的思考:
看到这段文字后,小乙有泪奔的冲动。去年有幸遇到一位时间管理方面的大师,跟着他学了一些时间管理的技巧。在高效的培养了一些好习惯后,我开始觉得自己“很不错”,然后就开始变得懒散,再然后我就很惭愧,花大力气再重新把崩坏的自我管理体系建好,建好一段时间后再松散,再重建。如此反复。原来根源在这里!!!
当每一次小的进步后,可以奖励自己,但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应该更坚定的万出步伐和更积极的自我鞭策。
3.“今天犯错,明天补救”误区
我们常因想到末来面放纵自己。比如:“明天我就减肥””吃完这顿我以后再也不吃了“。这些都是削弱自控力的行为。我们要时警惕”还有明天“的想法。
另外,我们常常会将不好的行为”合理化“。比如:”烟里的尼古丁其实没那么可怕,不会损害我的健康““巧克力其实没有那么多卡路里,不会让会变胖的。"这是心理学里的“光环效应”,它让诱惑我们的物品自带光环,显得十分美好,从而减轻我们的负罪感,让我们自控力薄弱的行为合理化。
小乙的思考:
想要避免光环效应,即不能从主观上来进行判断,要有具体的测量标准。比如对于食物,如果我能说出每个食物含有多少卡路里,吃完后我需要花多长时间跑步才能消耗掉这些多摄入的脂肪,那么在减肥的道路上,必然可少走很多弯路。
1.不要从道德角度来判断自己的行为。牢记做事情的理由,不要陷入“道德许可”的陷井。
2.不向明天赊帐,明天与今天并无不同。
3.当两个自我,自控的自我与本能的自我冲突时,问一下自己”你是谁?“。
4.多巴胺的奖励
大家都知道“巴普洛夫和狗”的故事,经过训练,狗会条件反射的听到铃声就流口水。这种条件反射在人身上也同样适用。当我们受到奖励刺激时,大脑的奖励中心会释放“多巴胺”神经递质,它会告诉大脑其他部分需要什么才能让贪婪的自己得手。
注意:多巴胺带来的其实是欲望,是为了满足欲望而产生的行动,而不是快乐。
多巴胺会刺激我们去做“我不要”的事情,有时我们真正做了这些事情之后,会发现我们并没有得到多巴胺承诺的快乐。但这个时候,我们并不觉得是多巴胺出现了问题,我们会期待下一次会变得更好,下次我会变得快乐。
许多商家会利用多巴胺原理进行营销来刺激顾客进行销费,顾客在多巴胺的刺激下购入物品后冷静下来发现这并不是自己需要的。而当下一次多巴胺刺激再出现时,依旧会冲动消费。(购物狂即是如此。)
小乙的思考:
多巴胺的分泌并非恶事,能善加利用,多巴胺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自控。比如,我们可以试着把平时不想做的事情找出来,设置上奖励,利用多巴胺的奖励来让自己快速行动。
也可以做个小试验,做一下自己很渴望很想做的事情,用文字描述下这种深切渴望的感受;当做完之后,再记录一下做完这件事后的感受。两下进行对比。对比之后分析,现实的结果与大脑给我们的承诺在是否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