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自己还是学生的时候,就总听语文老师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尤其是语文这一科,字、词、句都是基础,不可轻视!
惭愧的是,自己并没有把老师的话放在心上。学生时期,因为懒于背记,基础知识就不太牢固。在以后的学习中,就不少吃亏。工作的前几年,仍未吸取教训,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也不够重视。因此,所教班级总显落后。后来,一次次跟别的班进行细致比较,才发现,学生与学生间的差距,更多的就是差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
不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像苏霍姆林斯基打的比方,就是“我们盖一幢漂亮的楼房,可是把墙基打在很不牢固的混凝土上,灰浆不断地剥离,砖头也在脱落;人们每天都忙于消除工程中的毛病,可是始终处在楼房倒塌的威胁之下”。
因此,这两年,我开始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开始扎扎实实地带领学生学习并掌握基础知识,力求帮他们打好学习大厦的“地基”。
这其实也是着眼于学生的基本读写能力的培养。我们学校的学生,大多数都是位于城乡结合部的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小学时基本上跟着爷爷、奶奶这些老人家在乡下或是郊区学校上学,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更没有阅读习惯,到了初中,连基础的字音、字形都需要花较长的时间才能较好地掌握。因此,反复学习、复习并加以听写过关及运用,就成了我们帮助学生学好的必经途径。当然,付出是有回报的,这么操作下来,绝大部分同学的字词就掌握得较好了。可以说,在更加注重语文素养的今天,这一基本操作的效力仍旧不容小觑!
当然,不只是字词的学习可以这样操作,扩展到诗词名篇的学习,也可以采取同样的方法。每节课课前花三五分钟的时间,要么抽背,要么默写,日积月累,反复重复,需要掌握的古诗词就自然而言地记得滚瓜烂熟了。
此外,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可以借鉴苏霍姆林斯基的游戏方式,让作业和学习带有游戏的性质。如果像他所说,学生能养成自我教育和自我检查的习惯,那么,不仅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用发愁,其他学科的学习也不用畏惧了。
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时,不要再让单调的运算塞满他们的头脑,而应当把尽可能多的智慧精力用到创造性劳动上去”。因此,教师要“竭力做到,使随意注意、随意识记跟不随意注意、不随意识记结合起来”。总而言之,就是要想方设法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这也是学好其他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