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丫很满足,离开了沙盘室。小姑娘已经不再陌生,玩过几次,这一次沙箱里的呈现轻松了许多。
小丫和妈妈一起来的,这一次,我一如既往也和妈妈闲聊几句,孩子似乎已经很明了事后我和她妈妈的对话,很识趣的离开沙盘室到外面玩耍,而我依然没有诉说太多,对她妈交代:“总结稍后网络发给你!”
从前后盘的感觉看,孩子的焦虑紧张值直线下降,妈妈说,可能与她和孩子爸爸接纳包容孩子有关,我说肯定是。
我感受到孩子近期在一个被容纳的舒适区里自由成长着。妈妈告诉我,从孩子的盘看自己要注意点什么来陪伴指引孩子呢?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吗?我说,每一个沙盘,我不分析,不评价,只写我的观察和感受,孩子做的就只针对孩子,如果你有需要,可以来做一下沙盘,我再陪伴观察并呈现对你的感受。
妈妈说:“自己现在就在一个舒服区,出不来!道理全明白,就是出不来。”
孩子也在一个舒适区,倒感觉孩子很享受。那么,问题不在舒适区,问题在哪里呢?
妈妈说:“可能是我不满意自己舒适区的状态吧,想更实现自己一些,然而行动上没跟上。”
既然我们什么都明白,为什么还需要找个人呈现一下呢?
接着妈妈说:“等孩子开学了,我就去做助教了,在家待久了不行。”
嗯,我想这就是她和我说这一翻话背后的动力吧,正所谓“适当觉察,适当呈现”的好处。用沙盘游戏中一句术语来说:潜意识告诉她,离开舒适区!
那么,用动力沟通师的语言来说就是:
语言就是个屁,让我们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