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17日西安网络平台直播课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4孙权劝学
第一课时
授课教师:西安铁一中分校 杨楠
整理人:陕西省于红梅名师工作室成员、陕西省学科带头人刘宏工作坊成员赵萍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相信(“吴下阿蒙”“刮目相看”)这两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讲的是名将吕蒙的前后变化。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成语的源头,走进《孙权劝学》,了解这两个成语背后的渊源。
二、知人论“文”,出处导学
1了解出处。
要了解一篇文章,先要了解它的出处与来源。这篇课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是一本很有名的古书。请同学们在书上记下与之相关的重要内容。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它是按时间来记述史实的,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纂的目的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也就是说,这本书是写给统治者的。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古义指历史),有资于治道”。
2了解作者。
这本书的作者司马光,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少时有名,有“司马光砸缸”之勇。
3了解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的背景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孙权的大将周瑜联合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军队。不久周瑜病故,鲁肃代替周瑜成为孙权的谋佐。然而刘备很快取得了益州,形成了魏蜀吴三方鼎峙的局面。为了加强国力,孙权劝吕蒙多学习。本文记录的就是这件事。
三、以读促解,理解劝学
1本课的第一个重点是结合字音、停顿,梳理文章大意,同时整理和记忆本课重点实词虚词。我们要怎么做呢?(1)结合课下注释,认真听课记笔记。(2)在作业本上进行重点语句的翻译、重点语句的整理。自主进行再次记忆积累和整理。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面对一篇文言文,我们最重要的就是“读”,多读,带着任务读,去揣摩和理解文章。最起码要读三遍。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遍读出停顿,第三遍读出文意。
我们首先来进行一读——读准字音。老师收集整理了往届同学们爱读错的字音,同学们可以笔记记下自己易混淆的读音,进行标注。
易混淆字音:
孰(shú) 遂(suì) 更(gēng) 岂(qǐ) 吕蒙(méng)
卿(qīng) 当涂(dāngtú) 即(jí) 邪(yé) 涉(shè)猎
二读——读出停顿。大家和老师一起读。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孟母,结友/而别。
三读——疏通文意。在了解了停顿以后,我们一起来疏通文意,请同学们拿起笔来,随时进行批注。
(1)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孟母,结友/而别。
(2)重点字词句:
初:当初;
谓:对……说;
今:现在;
掌事:掌管事情;
辞以军中多务:倒装句,以军中多务辞;以,介词,用;务,事务;
岂:难道;
为:成为;
邪:语气词,后作“耶”;
但:只,只是;
往事:历史;
孰:谁;
若:与……相比怎样;
以为:认为;
乃:于是;
始:开始;
论:议论;
议:议事;
复:再,又;
即:就;
更:重新;
何:为什么;
之:无实义;
遂:于是;
而:表承接,然后。
(3)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官掌管事情了,不能不学习了!”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教授经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军中事务繁多,(说起事多)谁能比我事务多呀?我常常读书,自己认为读书有很大的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与吕蒙议论事情。他(听了吕蒙的见解后)非常吃惊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经不再是当年的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人分别多日,就应该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了,长兄您怎么认清这件事这么晚啊!”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告别了。
四、回顾总结,落实基础
我们来总结一下。
1一个通假字。
“邪”通“耶”,语气词。
2三个古今异义。
博士:古指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今指学位的最高一级。
往事:古指历史;今指过去的事情。
更:古指重新;今指更加。
3三个语气词。
邪:句末表反问语气,“吗”。
耳:句末表限止语气,“罢了”。
乎:句末表反问语气,“吗”。
4两个一词多义。
以:蒙辞以军中多务(用,介词)
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动词)
见:见往事耳(了解,动词)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动词)
5两个表人称的词:卿、孤。
6三个表说的词:谓、言、曰。
五、探究课文,精析对话
本课的重点二:围绕“对话”,深入分析文本,探究三人的人物性格特点,同时领会“对话”中的写作妙处。用对话彰显性格,窥语言感知形象。
虽说是劝说之辞,却并不让人觉得枯燥。这篇文章的亮点在于劝学是由对话展开的。央视有一个著名的访谈节目就叫《对话》。通过对话,可以体现人物的性格,突出人物的形象。如果我们将这一次劝学当作一次对话节目来看,会发现有许多有意思的地方。
1比如说,对话的第一幕。此时的关键词是“劝”。对于吕蒙不学习这个现象,孙权首先进行了一劝。
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一劝)
这里给同学们补充两个解读小锦囊:(1)孙权,吴国君主。(2)当时处于三国鼎立关键时刻。
在开篇我们已经讲过了,这第一劝其实很有技巧。孙权用自己的身份、国家的处境、吕蒙的职位三点出发,有理有据地指出学习刻不容缓,指出了学习的必要性。
但是吕蒙使出了我们大家最喜欢用的一个借口:“我太忙了!没有时间学习!”早被孙权看在眼里,于是孙权进行了第二劝。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二劝)
这第二劝更有技巧。首先,他降低学习难度,“我并不是想要你成为一个精通读书的人,而只是想要你去了解了解”,这句话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克服了吕蒙畏学的心理;然后,孙权个人现身说法,显得亲切而又有力;同时点明了时间问题,直言不讳,“连我都在读书,你能比我更忙吗”,婉拒了他“太忙”的借口。
经过这两番劝说,吕蒙的学习之路成为了一条必走之路。从这两次劝说我们可以看出孙权循循善诱,对于部下,虽严格要求,但又关心下属,同时他又是一个爱才惜才的人。
2如此苦口婆心的劝说,效果如何?效果是由孙权身边的谋士鲁肃来体现的。出现了对话的第二幕:关键词“赞”。
鲁肃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鲁肃对吕蒙现在的变化非常吃惊。这里也有两个解读小锦囊:(1)吕蒙,年长于孙权。(2)鲁肃地位高于吕蒙,学识渊博,纵横经纬,是孙权身边第一大谋士。可能在学习不太好的吕蒙眼里,鲁肃就是他们学界的学神。这样一位学神没有端着,没有藏着掖着,当看到吕蒙的变化时,他不加掩饰地赞叹,诚心诚意地佩服。这种坦诚不失为大将之才。
吕蒙略带调侃地回复,更是显得有意思。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他对于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显得坦然自信,颇为认可,同时又显得怡然自得。这种自信也是一种大将风度。
但是,这样的成绩是吕蒙轻易得来的吗?不是。从这里我们既可以看到学神鲁肃善于为他人的进步鼓掌,豪爽幽默,敬才爱才。更可以看出,吕蒙虽然年长于孙权,却能知错就改,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虚心求教;同时当自己终于取得一点成绩时,也能自信坦然,有坦荡之才。
3小结写作特色。
我们再来看这两段对话,无论是对话的第一幕,还是第二幕,都有它们的写作特色。
对话第一幕:关键词“劝”。通过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寥寥数语,突出人物。
对话第二幕:关键词“赞”。通过鲁肃的话来侧面描写。没有直接表现吕蒙的才学大增、学有所成,而是从鲁肃的言语中侧面表明吕蒙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六回顾总结,布置作业
1本节课我们学习整理了本课的重点实词虚词,熟悉了翻译;同时从对话总结人物性格与写作手法。
2课后作业:(1)在作业本上对《孙权劝学》进行逐字翻译,并整理重点词。
(2)在作业本上分别用几个词语概括三个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