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国人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抬起头来,掀起学习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的热潮,于是乎“与国际接轨”。然而发展至今,中国的各行各业似乎都习惯了这样一个评判标准:向国际看齐,与国际接轨,定政策、干事情、出结果,一切都要参照所谓国际通行规则,乃至“月亮也是外国的圆”,却几乎浑忘记自己本身也就是国际,民族的自信在所谓“与国际接轨”中日渐丧失。
诚然,不能做井底之蛙,不能固步自封,应当跳出去看一看。天地很大,有很多值得我们反思、学习、改进,在很多事情上我们应当“与国际接轨”。但是,在“反思、学习、改进”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失去民族自信力,不能失去判断力,我们要特别注意扬弃。“与国际接轨”,谁是“国际”?在我们眼里,外国是国际,在外国眼里,中国又何尝不是国际?“国际”上有好的,有该吸收为我所用值得弘扬的;还有不好的,有不适合我应为我所摒弃的。同样,我们有缺点,需要反思改进,但更有无数优点,值得“国际”学习改进。
“我就是国际”,我们应当有这样一份自信。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民族雄立世界的东方,这本身就是最好的证明。从这个意义上说,并不是什么都要“与国际接轨”,很多时候,我们应当考虑“国际与我接轨”。这一点,老一辈革命家已为我们作出了榜样。老一辈革命家的自信和底气,不少中国人乃至外国人至今都耳熟能详、记忆犹新。他们敢于破旧立新,敢于破除国际陋习,建立适合东方大国的更合理的国际新规,从无到有,从建立到完善,到为国际普遍接受。每到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每到国家面临重大抉择的重要阶段,他们总能作出顺应历史和时代的决断,并且每每得到印证。
今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率领全党全国人民正努力实现伟大的强国梦,开创崭新的大国时代,中华民族更应该展示这样的自信与担当,才能赢得国际更多的瞩目与尊重,才能更多更好地在国际上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