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双节假期到现在余额已不足48小时,整个假期除了祖国妈妈生日当天与朋友们小聚了几个小时,其它时间就是在家陪娃陪夫君。也继继续续地看了两本书,不过都没完整看完。昨天终于“功利性”地给自己下了指标,必须看完毛姆的《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并写下感受。
其实在上个月时,已在有书上听完此书,当时迫不及待地去书店买了此书,又给自己没按时看到此书找了不少借口。真是不该!还好听了有书上主播有趣的讲解,对书中第二部分内容,也就是讲解几个文学世匠的生平(也是八卦)颇感兴趣。于是这也成了我对此书念念不忘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先是看了第一,第三部分,第一部分好理解,主要讲述了毛姆的读书观念即”读书应该是一种享受“。也正如他所说的,我在阅读此书第二部分时,就特别享受,而且是抱着吃瓜群众的心理看毛姆有趣的讲解各名家的生平趣事。
第一部分当中也提到一些读书方法,比如跳跃式的阅读方法,比如同时阅读多本书籍等。显然,这些读书方法于我来说,都不适合。之前在听完此书后,就尝试着同时阅读几本书,结果一个月下来,都没完整看完一本书。最后,这个方法还是被我过了。我想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阅读习惯,阅读的过程也是我们不断摸索的过程。也或许这还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淀,是个境界的提升。所以我还需不断探索。
在第一部分中还说到一些小说应该具备的一些特性,如小说的主题要能够引起读者持久不衰的兴趣,小说中的人物要具有个性,小说中的对话也得符合各个人物的身份,一部好的小说还必须引人入胜等等。此外,关于这些特性在此书的第二部分中,作者也有论述,着实也让我大开了眼界,学了不少知识。
至于第三部分有关哲学的理论,我还是一知半解。最有共鸣的是作者在谈到看一幅画或是听一段音乐时的那种感觉。“因为一幅画作或一段音乐会挑逗起你的欲望,让你感伤往事,让你思绪飞舞,莫名兴奋……”“那是一种兴奋夹杂着喜悦的感觉,同时充满理性和感性,是一种让我获得某种力量进而从人性的束缚中获得解放的幸福感。同时,我感觉到自己处于一种充满人类同情心的温柔心境之中。我因此而觉得踏实,内心平静,精神上也感到超然。”作者用了四个字来描述这种感觉:与神合一。他说:”艺术的价值不在于美,而在于正确的行动。“于我而言,我不懂哲学,却在此刻突然觉得这冥冥中类似于王阳明的心学即”知行合一“。当然,我也不知道这番理解是否正确,我想这也是未来,我还需要学习的一大部分。
说到第二部分,我这枚吃瓜群众也就兴致勃勃了。世界上几个伟大的文学巨匠在毛姆笔下仿佛都经历了一百多年还展示在我们眼前,他们或傲慢自负,或深沉思索,或神气凛凛,或挥霍无度……总之,用作者自己的话来形容就是——仿佛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人,双脚还站立于这个世界上。
作者用轻巧、幽默、有趣,且外带三分邪诞的语言风格来描写各位巨匠的生平私事,也好让我们读者以故事的轻松姿态阅读完此书。于我个人而言,对狄更斯,司汤达,福楼拜,托尔斯泰及陀思妥耶夫斯基更为好奇,看完此书后,也更想去阅读他们的作品,及感受他们笔下的人物。也许我们不能以现在的道德评判标准去评价他们那个时代的人类行为,也许那时他们的社会也正如我国古代的三妻四妾,又或许不平凡的人注定会有不平凡的经历。当然,还有我的才疏学浅。
后言:
用午后休息的时间写了这不是文的文,自当自娱自乐。就如毛姆在书中讲到自己为了看莫泊桑的书,”只好站在那里,想偷偷从那些未裁开的书页间瞄到几行字。只待店员一走开,我就立刻裁开一页,大看特看起来。“我也自当如此,看书写文有时也是这般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