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开工的第一天,我早早的来到公司,在这个熟悉的座位上,开始写今年的第一篇读书笔记。
《追忆逝水年华》作者马塞尔·普鲁斯特说:每个读者只能读到已然存在于他内心的东西。书籍只不过是一种光学仪器,帮助读者发现自己的内心。“ 我也总是问书对我的现实生活有什么指导意义,我想从这本书去反思自己所生活的世界是他的意义所在吧。
我虽不是与作者一样出生在闽南,却因生长在浙江最南部的小城,从小深受闽南文化影响,乃至于我打小使用的方言都是闽南语。在阅读这本书时,更有了一份额外亲切与熟悉。
皮囊和我即将失去的爷爷
皮囊中的的阿太,让我想起家中的长辈。爷爷今年九十,造血功能衰竭,只能靠家人捐献血小板维持。血小板不低的时候,爷爷真的和平常人一模一样。健康爽朗。但是,所有的亲戚朋友都知道,停止输血,老人家很难扛过1个月。
油尽灯枯, 这副皮囊总将废弃。最好的离别莫过于此吧。交代完所有的事情,无其他痛苦安然等待生命的等一点点熄灭。
《母亲的房子》与温州人的房子
过年回家听说小舅卖了两套房子中的一套房子,把债务都还清了。
有亲戚建议卖掉剩下的一套再借点钱换到江边的新区去。想来也是可悲,除了房子,在我童年生活的地方还有什么可以彰显成功呢。毕竟,家庭幸福是大多数人看不到,而出入的那个小区谁都可以看得见。
全国大概没有比温州人更爱折腾房子的了。在农村随处可见五六层楼高的房子,十来个房间,远远超过了实际的需求。我见过很多高层房子,装修随意,像样家具没几件。少盖一层楼炫,多下的钱可置办些像样的家具。亦可还清债务。
作者的母亲,还算是为了爱情。可我曾生活的土地上大多数人只是盲目的虚荣。
11年在贵州支教的时候,我见过一个90后小哥。因为长期劳作,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大许多。不过20是出头的他已经有个满地跑的孩子。在红枫湖水库的半山上,他为自己的家人盖了两层小楼。除了打地基和上梁几样需要人手的工程,其他都一家人完成。妻子负责帮忙运些沙石,孩子就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下雨天,他们就在家里贴磁砖,做些些木工活。房子不算精致,但每块砖都是自己砌上的。这样房子才有温度吧。
天才文展 厚朴 阿小
我们身边都存在这几类人。总有那么一个会读书但是交际很差的人,也总有一个青春热血的一塌糊涂最后却被自己的热血掩埋的人。我想起我一个高中同学阿挺,虽不像是文展那样天才,但高中的时已经和我们聊"玄理论"。高中开始的时候,我及其不适应封闭式管理的校园生活,一度严重失眠,有的时候睡不着阿挺就会陪我聊天,聊着聊着就睡在这家伙的床上。 高考前几个月,每日都在看小说。最后,他也是觉得大学没什么可学,退学了。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给他打了一个电话,他又换了一份和上一份完全没有关系的工作。他说自己的性格就是这样。这样的人很遥远,但是又生活在我们中间。
我的身边没有像厚朴一样的人,可能那个就是我,如他一样热列和叛逆。没组过乐团,但也组过不同的社团,包括莫名其妙的魔术社。肆意翘课,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阿小,最后落入父辈生活的旧友谊。而很多人生活意义就是为了不过父辈的生活。看着他,才能理解鲁迅多年后返回家乡看到闰土时的哀伤吧。
关于成长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类似皮囊文章中的故事,我可以想起因为酒精中毒早早离开人世的远亲叔叔,会想起生意失败一个人在西藏养藏獒的姨夫。那些儿时的玩伴,那些你工作后遇到的人。无论怎样的生活,只要是自己的选择,并付出努力,能欣然接受结果即可。
无论是《皮囊》还是《我们仨》,让我意识到没有什么完美和完全幸福的家庭,即使我一直认为自己是最幸福的人,在仔细端详时,也是冷暖自知。而庆幸是父母亲善良的心,淳朴的性格,为这个家庭抵挡了许多风雨和变故。也感慨自己到了担当更多的年纪。
结语
最后,我很想告诉我身边的这位女生,我愿意和你诉说过去,说起那些心底的话,更愿意和你一起营造未来,我们共同的理想。生命中有很多坎坷和不易,也有很多欢声和笑语。我愿意用这副皮囊与你同甘共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