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群有爱有智慧的妈妈,她们就是育心智慧妈妈,有一群宝贝,她们就是育心经典宝贝!
记得我们漳州读经班的浚凯妈妈写了一篇“妈,我活着有什么意义”?原来是因为读经时态度不端正妈妈的口气重,孩子有了点情绪,还问妈妈活着有什么意义,在听到这种问话时我们大都家长是揪心的,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孩子在佛前跪后告诉妈妈,佛告诉他活着的意义要发展读经班,带更多的小朋友读经,浚凯宝这么小的年纪就能有这么高的格局,还能够在受到批评并有了情绪后很快调节好情绪,难道不是有了经典思维,我们成人有时都难做到何况于一个孩子,发表在群里时我们看了很感动,贺老师是这样评价的;孩子的心是最纯净的,自己觉得好就想着让身边的好朋友也能一起学习上。所以就用心去做了。反而我们大人,顾虑重重,害怕别人说我们这样做是有企图的!
曦曦宝贝加入育心前俊凯宝贝之前每期都会约上曦宝贝参加读经班,加入育心后,两宝贝进步都非常大,这是上期两宝贝主持读经活动的美拍.自信而从容!
还有我们的果果宝贝,不仅学习思维也很活跃,哪怕是一盏路灯她也能给大家分享出一篇生动的日记,有一次由于做作业态度拖拉被妈妈批了,有情绪但很快她就调节好心情,不但立刻改变了学习态度还给了妈妈一个惊喜,因为她知道妈妈是很爱她的,她把妈妈对她的爱和她对妈妈的爱用绘画表达出来!上面写了妈妈我会加油的,看了都是满满的感动,这些在我看来就是经典思维的运用和转换呀!
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三个多月的系统读经,渐渐已养成习惯,有时我在忙德之会提醒我什么时侯开始读,因为现在是四年级,作业比较多时他自己会安排好读经时间和内容顺序,这学期以来学习上和自理能力上基本不用我过问和操心,作业字迹也工整了不少,考试成绩经常也是满分,老师也让他当上了语数组长A读经也给了我和德之学习和生活的动力,有时也会冒出一两句诗词周日带孩子试听英语课。因为在学校上的英语课基本是在教书写,他说上课效率低。正好他好朋友在外面一个班学的挺好,我们就去试听。上课时,看到别的孩子都很积极踊跃,一节课下来也没有看到他发什么言,就坐在那一副看似很认真的样子。我在旁边观察他也快一个小时了,心想,这里的教学虽是外教环境也不错,但不知道他会不会看着别人学得挺好,心里着急。后来老师给他发了一张作业很快也完成了。下课我问她,学吗?他说想学。我问,你是这里程度最初级的,你会着急吗?他说那没事,学校的班人太多,老师也很少教怎么说,只教书写,所以在这里学好,进步得快。看来,我想多了,孩子想的是学的效果,不是我看起来这样的。
有一次我介绍小区一家长去试听。那堂课老师教她儿子怎下,然后让他下了一盘以后,觉得继续多下也无益,就让他一直在老师身边,看他给其他学生点评。男孩在老师身边站着看到下课。课后,家长看样子很心疼儿子,抱怨老师不考虑孩子感受,不给孩子锻机会等等,最后没学。
其实,那男孩当时并没有像家长那样感觉被冷落或是被不公平对待,他的感受是表面而单纯的,是家长给事实添加了很多延伸联想和结论。
和孩子相比,我们成年人是看到一个简单事实,脑子里就衍生出一堆想法,比如:我孩子想跟人家玩被拒绝——是不是说明他不受欢迎?会不会给他带来心理阴影?是不是说明我教养很失败吗?以后长大他在群体里都会这么弱势吗?他会永远都是跟随者吗?......
其实小孩的大脑还没有学会产生这么多联想出的结论,因为他们的经验少,没有足够多的经历编织出各种情节,而成人的大脑往往是在进化中、成长中,容易养成复杂的心理!
记得唐老师在大易讲堂中说过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及其深远,无论是习惯,性格,情绪还是教育!而同样我们父母的语言会影响孩子的思维模式,我们成长中,往往幼年时,父母的语言对于我们头脑中形成怎样的内部对话,至关重要,它也是我们学习思考的最初教材。
有个现象不难发现,受教育程度低、个人成长幅度小的人,即使成年了,头脑中也仍然满是各种衍生的判断结论,然后这些判断和结论就继续衍生出一堆情绪,这些建立在虚假结论上的情绪就像垃圾一样,堵塞在人的心中,并漫延至他周围的环境里。
所以,现代科学也发现正nian等练习,可以训练我们的大脑,清除不断产生的这种“垃圾”,提升运转速度,静生定、定生慧,消耗能量,要回到当下,心无旁骛,正念做事……
那么,家长的智慧就在于,要能看出自己头脑里产生的这些“衍生判断”中,大部分是不准确、没依据、错误的;能知道,人的头脑就有这样运作的本能,它自动会产生一连串无端的推理和结论,我们不能都听信这些唠叨,要清醒地去分析,努力做出尽可能客观的判断,然后,有能力建设性地、乐观地、前瞻地重新看待这些事实。
如果我们不知大脑有这些癖好,加上自我价值感低,产生的“衍生垃圾结论”就会特别多,那我们就要帮孩子提高认知,从更积极的、有助于解决问题的角度去引导,反倒加剧孩子的焦虑,给孩子二次挫败。下次再经历类似事件时,孩子从原本的单纯反应,倒学会了沮丧挫败焦虑。
比如,曾看到过,几个八、九岁同龄男生在打闹,最初是闹着玩,后来,其中一个男孩被追打,哭着跑向他妈妈求助。也许男孩妈妈平时就总说她儿子特别懦弱,总被欺负哭,这时见状更加生气,对跑来的孩子上来就踢几脚。“打不过别打啊!有本事打就别哭着找我啊!”她此时所踢的,是她头脑中这个“我儿子窝囊软弱,怎么会这样?简直太丢人了!”的感受与判断。
如果冷静分析,就能知道,每次家长这种回应,恐怕会让孩子以后更多有这种表现——孩子在受挫、情绪低落时,没有得到家长帮他冷静下来、进行理性分析、反思事情的起因、总结经验教训、决定以后怎样改进,相反,他得到了二次攻击和羞辱挫败,这只会加剧、延续他目前的问题。
有时,孩子的哭闹和一些挫败体验,会激起了家长隐性记忆中的一些有关体验,家长心里埋藏的负面情绪被触发,还没等头脑产生什么结论呢,就直接反应过激了。所以我们家长平时要多学习提高自己,提升互动的水平,要有能力转念,学会积极地、建设性地看待事实。不能总是简单粗暴地依本能来回应。
假期时,我们在外地旅游,所住地方附近的一个公共场所里有一架钢琴。我和孩子偶尔去那里弹弹琴。我们只是稍微弹弹,不至于完全手生。但每次到那,都会遇到其他同在当地旅游的家长和孩子。人家常常先到了,我们只好等着。人家通常都是很认真地练琴,一页又一页地翻着,就在我们以为终于要练完了时,正在严格指导孩子练琴的妈妈对我女儿说:“小姑娘,你别急,哥哥练完了还有妹妹要练,你还要再等一会哦。”我女儿在一旁显然很急,恨不得要直接抢着坐琴凳上的样子。我脑子里也盘算着今天的时间安排,也着急,不过还是喊她过来,告诉她,你看看他弹的是什么曲子。事后我和她说,这也是个你观摩别人练琴的机会,那个男孩练的真是很认真啊。那天,我们的耐心最终得到了回报——对方孩子爸最后来了,弹了一首肖邦的曲子。这位孩子爸弹的好极了,我俩大开眼界、心满意足!
真是境随心转,似乎只要你摆脱了头脑中的消极念头,足够正面积极,事情就终归不会很糟!
改变头脑中的那个声音,是个功夫活,需要先有觉察,然后每次都尝试练习,假以时日,会有进步。另外,这种本事,我们还要多跟孩子学习,学习他们在感受上的“一事一议”、不乱延伸联想、少生产判断与情绪的垃圾。
育心是个长智慧练就优秀妈妈的平台,我们通过学习和知识与经验的积累,不让孩子被我们大脑制造的各种“垃圾”所消耗,做到遇事不冒然反应、平时不胡思乱想,能专注于当下,集中能量,让生活简单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