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是推动stem教育的发源地,并在2014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强制5~12岁儿童接受编程教育的国家。今年3月份,王洋老师特意前往英国考察,了解世界上最前沿的少儿编程教育是怎么做的。以下是王洋老师英国行的见闻:
第一站
我们拜访了EDSPACE,EW CITY COLLEGE,听他们讲英国现在编程教育的现状,就给了我很大的震撼。英国家长不考虑要不要孩子学习编程,考虑的是要不要从3岁开始学
英国学校教育体系确保了英国儿童编程学习的覆盖率达到了100%,在社会教育机构学习编程成为部分家庭在这个学科上增量的选择,是为了满足更高标准的追求,这对于相关的其他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手段、教育理念、减低学习成本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中国相关企业目前还处在满足基本供给和教育市场的初级阶段。
第二站
我们拜访了一家叫做MAMA code的公司,他们招收3—8岁的孩子学习编程,在中国这是难以想象的,当然这也是英国产业环境逼迫的结果,在英国招生5岁以上的孩子学习编程是非常困难的,这个年龄的孩子没有需求,所以在英国教育企业需要教育家长,3岁的孩子已经需要学习编程了,程序语言可以和人类的语言同时开始学习,因为这样可以让孩子一生获得和计算机交流的语感,甚至这家企业介绍他们的学生有60%是女生。
更加让我吃惊,结合英国5岁以上孩子100%会学习编程,我想到未来的竞争是可怕的,等到英国这一代小学生长大,那时英国和中国在信息产业上的优劣一目了然,或许没那么可怕,中国有庞大的人口基数,我们不需要100%,即便是一个很小的百分比的人才可以和英国人才竞争,我们的人才绝对数量也不见得会输,中国的未来建立在目前中国教育意识领先的这些家长身上,建立在小码王这类企业努力的基础上,但是我们清楚我们做的远远不够,让更多的孩子学习编程,开发更加适合的课程让更小的孩子能够学习编程,这个路还很长。
第三站
我要着重介绍两家厉害的公司:一家叫做Pi-TOP,一家叫做KANO。这两家企业提供了另外的思路,提供软硬件结合的整体解决方案。
计算机技术有今天的发展源于尽可能的开放性思想,硬件按照通用的平台思想设计,操作系统、互联网、编程技术和各种软件都努力的设计成跨平台可兼容的结构,即便是硬件本身的各个组成部分也被这样的设计思想引导着,这给整个产业带来了非常有益的帮助,但是这样开放的环境给小朋友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但英国的同行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找到了恰到的解决方案,这两家企业围绕着树莓派准备了周边的配件,让孩子不必为寻找配件困扰,同时留出空间,孩子需要自己动手将这些配件组装起来,这个过程帮助孩子了解计算机硬件的体系结构。
Pi-TOP在欧美市场上拥有很高的占有率,他们主要的经营方式是和学校合作,为学校提供硬件、教学软件和教学服务。
而KANO则是面向个人市场,所以产品设计上看起来更加精细,这两个产品背后的思路非常的像,为了深入了解,我购买了一台KANO给12岁的儿子当礼物,他拿到这个礼物后,这个产品的几个设计点震撼到了我:
1、KANO不能立刻开机使用,需要自己动手组装。
包装盒中提供的是一堆零部件,孩子拿到手后开始迫不及待的按照一个设计非常精良的说明书开始组装,这个过程是有趣的,是孩子一个重要的体验。
2、开机后软件是被整合好的。
这非常符合孩子的感受,系统中包含了很多编程的教学软件,我儿子很快找到了其中的一个,并且迅速迷恋其中,只要有一点点时间就会跟随着这个教程学习。
3、KANO的教学软件都是基于任务驱动的思路呈现的
学习过程是一个个任务的实现,每条语句用最简洁的方式介绍,孩子跟随着敲出正确代码,一条语句使用三次后,提示的示范代码就不在提供,只是用一句话要求孩子实现一条语句的功能,这个过程是非常舒服的,任务的跨度也很小,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
小码王提出的很多教学观点被这个教程完美的体现了出来,比如:我们要求用任务驱动学习过程、用内在成就感驱动的自主学习,KANO用它的形式实现的非常到位。
当然对于中国孩子来说这个产品有一些不符合方面:
首先,产品目前是纯英文的,对于中国孩子,英文是一个挑战;
其次,这款产品的设计纯粹基于素质培养,在中国彻底没有功利的学习系统是否能够被家长接受是个挑战;
再次,系统对于孩子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整体上KANO的内容和设计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Ps. 对于我家12岁的孩子来说,这个礼物其实不是十分的恰当,因为产品主流的客户是6~12岁,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在欧美12岁是学习编程的一个节点,之前是感受编程的阶段,12岁后应该学习商用编程技术了。
第四站
Firetech,一家只有10位员工的小公司,他们竟然提供了7000个课时的教学内容,而且课程设计的成熟度非常的高,所以他们的教师培训只需要1天,而小码王为了确保教学质量需要对教师进行几个月的培训,由此可以看出英国同行的效率是非常高的,我看到这背后是英国高等教育的成功,英国的大学能够供给出大量优秀的员工,虽然小码王对于优秀人才的获取一直不遗余力,但是和英国企业相比,我们还是有差距。
第五站
驱车一个半小时,到了牛津郊区,一个天高云淡的地方,司机说我们这是到了军事基地,收集了很多古老计算机的极客,老板6年前不满意英国的编程教育,停掉生意,创业研究教孩子编程,现在他的儿子也在公司。这才是父亲,反思我们为孩子努力多少。
第六站
Discovery,一进门就激动了。
进入制作转播中心更激动了,122个频道,45种语言,介绍他们的探索教育,让人更加激动。
拥有27亿用户的discovery,创建便基于伟大的愿景,30年来一直为伟大的愿景不断的创新,完全不会停到曾经的成绩中。
第7站
Bath,世界上唯一的整个城市是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坐在古罗马时代建筑内,听Bath大学创业园企业介绍,真是别样的人生体验。让人感慨的是,这些创业者有老爷爷,老奶奶
很多图都传不上来,大家将就看吧
——————————————————————————————
我的一些感触
考察之前我便清楚中国和欧美的教育本身存在着很多差异,差异源于文化背景和发展过程中各自的探索创新,中国教育在学习和反思西方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建构教育思想,这是一个追赶的过程,如同信息技术在中国社会变革中的作用一样,青少年的科技教育也在扮演着弯道超车的角色。我以为我们的起步相差不大,事实上这次考察让我认识到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首先,是教育理念的差距。我很容易就能感受到不同市场发展重点的差异。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企业所拥有的市场能力,是欧美同行不具备的,这跟人口密度、家庭的教育投入和法律法规密切相关,也跟西方教育企业的愿景相关,中国企业创立的目的是获取有潜力的巨大市场,获得企业规模快速增长的成功,而这些天访问的企业无一例外的都会提到他们对于200年教育模式的反思,他们创业是为了能抓住科技变革带来的机遇,变革教育模式本身,在英国这个感受更加明显,要知道现代的大学体系就是英国人创建的。
其次,这种理念反映在产品上,英国企业普遍更加重视课程内容的研发,无论课程课时数量,还是产品设计的精细程度,总体上远远领先中国企业。在中国的很多从业企业准备了二十几个课时的内容就敢销售,很多情况下边销售边研发课程,形成了典型的市场驱动内容的模式,这带来了很多教学失败的现象,我们遇见了很多孩子在友商那里学习HTML5、学习Python,甚至学习Scratch失败的案例,这种失败是不可承受的,因为一次教学的失败会打击掉孩子一生对于编程学习的兴趣。
小码王在中国市场显得有些另类,成立之处便提出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并以此设计课程,以此不断的教育家长,成立一年半,公司还很弱小的情况下,成立小码研究院,持续系统的研究教育理念,但在英国,每家企业介绍时,都会提到他们的教育理念,甚至有企业出版了专门讨论青少年编程教育理念的书籍,他们谈论:
建构主义教育
探究式学习
培养批判性思维
以编程学习为工具培养儿童专注力、创造力、严谨的品质、抽象的计算思维能力而不是软件工程师
这些都是小码王和小码研究院一直宣扬倡导的内容。我们在中国市场和同行讨论这些的难度特别大,但在英国遇到许多知音,pi-top的创始人拉着我的手,当着所有其他人的面说:“我事先就看了你们的资料,在中国我最想合作的就是小码王。”我们受到鼓舞的同时,也更加要坚守初心,为来小码王学习的每一个孩子负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