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主题:《指向“个体语文经验”发展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讲座专家:
长春市宽城区教师进修学校 王娟
讲座时间:8.17日晚
"个体语言经验"是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内在素养。它涉及到学生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包括对语言的理解、运用和创造。这一概念强调了语言学习不仅是掌握知识,而是通过实践培养个体的语言能力和素养。考察个体语言经验的基本属性,可以帮助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培育和发展这种素养。
一、个体语言经验的内涵意义
在8月17日晚,王娟专家的讲座《指向“个体语文经验”发展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后,我对个体语文经验的重要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一、重新审视个体语文经验的内涵意义 王娟专家对“个体语言经验”概念的阐释,让我明白了个体语文经验不仅是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内在素养,更是新课标理念的积极落实。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往往过于关注语言规则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的语言经验。个体语文经验的形成,正是对这一教学现状的反思与改进。
授课中,王老师出示的有关张立军老师的观点,让我深感共鸣。语文教学不应仅是传授静态的语言规则,而应关注作者动态的言语表达过程。如何将课文中的语言精华转化为学生的言语实践,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王娟专家的讲座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让我们意识到要关注学生的个体语文经验,培养他们活生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 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与写作的训练……这种技术的训练,他科教学是不负责任的,全在国文教学的肩膀上。”
“学语文为的是用,就是所谓学以致用。经过学习,读书比以前读得透彻,写文章比以前写得通顺,从而有利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这才算达到学习语文的目的。”——叶圣陶
叶圣陶先生的教育理念在此次讲座中得到了传承。我们应将阅读与写作的训练落到实处,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真正实现读得透彻、写得通顺,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这也是个体语文经验的最终体现。
二、个体语言经验的教学策略
1.深入浅出:多重维度解读文本
文本解读要做到三重理解
第一,从言内走向言外。
从文中发现文章所要表达的内涵。
第二,从语言走向言语。
在运用的过程中习得言语
第三,从多元走向有界。
文本解读要实现两个转换。
第一,从文本转向课文。
第二,从一般转向个体。
帮我写400字的感悟吧
2.咬文嚼字:积累丰富语言材料
根据脑科学研究,儿童在3—9岁是全脑学习语言,9岁之后特别是12岁以后,其始果不如9岁之前的全脑学习。按照儿童脑部神经功能的发育规律,小学阶段重视语言和写作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文字是一道桥梁。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也就是说,好的文字能够让读者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能驱遣我们的想象。
语文材料有哪些?
1.语文知识要多
读书,每个学生必须做到正确、流利,这是‘保底’工程,达不到这个要求,绝不放过。——于永正
主题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基础阅读……
读书是语文课的头等大事。
2.有新鲜感的词语
3.用来证明、证实某个问题的事实或语言材料
4.丰富的生活知识
3.强化实践,体会语言运用规则
做中学:身体的实践活动,通过身体器官或借助工具进行学习,以观察、实验、设计观赏、创作等为主要活动形式,被称为“具身学习”。
(座中学)
大脑的认识活动,以听讲理解、记忆、作业、练习等为主要活动形式,被称为“颈学习”
引导学生参与学科探究活动,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体会学科思想方法。加强知识学习与学生经验、现实生活、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增强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阅读教学要摒弃繁琐的内容分析和人文内涵上深挖洞的做法,把教学重点坚决地铆定在理解品味语言,特别是运用语言上。
结合语境,体会词语的情感意蕴
以《走月亮》《月迹》为例,发现文中文本的有趣,作者语言的特点。例如儿化音,重叠词
研读语形,领会语言的运用规则
特殊句子的写法指导发现,说一说,写一写
整合语篇,积累篇章的建构经验。
以赵州桥为例设计任务:
任务—:提取信息,填写名片,了解赵州桥。
任务二:丰富信息,研读特点,熟识赵州桥。
任务三:梳理信息,运用语言,介绍赵州桥。
每个任务层级递进。
4.分类梳理,形成结构化认知
由零散的,碎片式的,杂乱无章的信息,变成有逻辑的,有结构的,成体系的知识
学习,是重构大脑,是神经连接重构,是建立连接组。学习的全部意义,就在于训练生活中所需要的那些神经回路,而不是给心智填充事实。
把事物介绍清楚要突出特点,方法灵活。
学科观念是基于知识理解与学科探究建立的具有概括性、复杂性和统领性的思想。
学科观念是一门学科的知识体系中最具解释力、统整力和渗透力的核心知识,内含学科思想、学科方法、学科思维等。语文学科观念是语文要素的上位统整和实践指南。可以表述为解决真实问题的一个“金句”。
5.创设情境,建构个体语言经验
所谓情境,就是课堂教学内容涉及的语境:所谓真实,就是这种语境对于学生而言是真实的,是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遇到的,能够引起他们联想,启发他们继续思考,从而在这个过程中获得需要的方法,积累必要的资源,丰富语言文字运用的经验。
—王宁
任务情景的创设要体现情感性,把握和谐性,增强生活性,顺承文本语境,链接生活情境,创设问题情境
每个知识点,老师都利用一篇篇生动的文章,文章的任务设计,活动设计让我们理解如何建构个体语言经验。
6.伴随评价,改进优化语言品质
通过标准,评价方法,评价功能引导学生积极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育评价是在师生间形成一个反馈矫正系统,及时帮助学生找到学习中的得失,以便更好地发展自己。
在教育评价范式中,评价已经不是教或学之后再来评的一个环节,也不是一个人教和另一个人学了之后等待第三者来评的那个孤立的环节,教学、学习、评价逐渐被看作是三位一体的关系,评价与教学、学习紧密地交缠在一起,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教学、学习应当是“数据驱动”(data-driven)的,而数据就来自评价;评价持续地镶嵌在教学、学习的过程之中,而不只在教学、学习终结之后实施;教学、学习、评价三者共享目标。
——崔允漷
教师是设计师。该职业的一项基本工作就是精致地设计课程和学习体验活动,以满足特定的教学需求。我们也是评估设计师,诊断学生需求以指导我们的教学,使我们自己、我们的学生,以及他人能够检验我们的动作是否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教学评一致性强调教学目标、过程与评价标准的一致性,确保评价反映教学效果;而教学评一体化则侧重于教学与评价的融合,强调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一部分。相同之处在于都关注教学与评价的关系,不同之处在于一致性侧重目标统一,一体化侧重过程融合。
听后感悟:
听完王娟教授的讲座《指向“个体语文经验”发展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我深受启发,对语文教学的理解也更加深刻。讲座中,王教授对“个体语言经验”的内涵进行了深入解读,让我意识到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学生个体语言经验的积累与发展。
我深刻感受到了个体语文经验的重要性。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往往注重语言规则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在实际运用中的体验。王娟专家的讲座让我明白,语文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经验,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语言的理解、运用和创造。这种经验是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内在素养,是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目标。
讲座中提到的多重维度解读文本的教学策略,让我对文本解读有了新的认识。我们应当从言内走向言外,从语言走向言语,从多元走向有界,这样的解读才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形成自己的见解。同时,我也认识到了“咬文嚼字”的重要性,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至关重要。
此外,强化实践的教学策略让我印象深刻。通过“做中学”和“座中学”的结合,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语言运用规则,这样的学习方式更加生动、有效。讲座中提到的例子,如《走月亮》《月迹》的教学,让我看到了如何通过具体任务的设计,引导学生发现语言的趣味,领会语言的运用规则。
分类梳理和创设情境的策略,则为我指明了如何将零散的知识点转化为结构化的认知,以及如何在真实情境中建构学生的个体语言经验。这些策略不仅有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也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
最后,伴随评价的教学策略让我认识到,评价不仅仅是教学结束后的一道工序,而是应该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成为教学的一部分。通过评价,我们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这次讲座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个体语文经验,让他们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我将把这次讲座中学到的知识和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努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