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大学毕业,大概是14年,非常流行大数据。
大数据,云计算,定义商业时代的消费者偏好,行业竞争,股价走势等等。
首先要说明,我就是个计算机小白。于是,在我看来,大数据和云计算,就是个统计学分析的运用,固然实用性很强,并不为之感叹。
而如今这几年,衍生进化加强版的人工智能开始盛行。AR,物联网,智能引擎,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变化和可能,日新月异。“AI能够在未来五年内替代50%人的工作。”这是李开复教授最近在奇葩大会上说的。
随着社会和技术生产力高速发展,不难想象这个越来越快捷便利的世界。简单重复工作都被取缔,选择偏好过程简单化,很多沟通交互不需要人类自己,而是交给机器人。
不管是大数据时代还是现在的AI,这些程式都是人类发明出来为人类服务的工具。初衷美好,所以不应该拒绝。但依然有很多人持反对的观点,担心科技过快发展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也许涉及信息安全,涉及伦理道德,但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出于害怕失业,害怕被超越和取代。
我在想,如果人工智能发挥到极致,我们的生活会是怎么样的。AI能够通过大概率事件推断,懂你的全部所思所想,他是百科全书,更是你的大白,知道你生病了该用什么药,你该看什么书解决自己的疑惑,甚至比你更了解你的感情需求,了解你是个什么样的人。
应该说,人是强大的。擅长经验总结,会创造和发明,拥有很多的智力成果。但某种程度上来说,人是脆弱的。因为人竟会抗拒自己劳动创造的产物,会因此大规模的产生恐慌。与其说害怕时代前进的匆匆脚步,不如说害怕面对无能的自己,害怕卑微的自尊被戳伤,害怕接受心底不敢承认的真相。
什么是使我们有别于AI的,不是智商,不是思维和能力。这些方面,可以说,我们可能不再占优势。真正不一样的,是性格,感情与自主思想。个性化的感情是把双刃剑,形成了丰富的个体,理解和感知的多样性,另一方面所谓无欲则刚,也正因为有情有欲,所以人有其弱点。多少人花了一辈子终究无法克服,死在了自身的性格和脾气上。而人类的独立思想和文化,更是博大精深的,是错综复杂的,是并不能用简单的程式计算得到的。这是我们骄傲所在。
李开复老师说,人工智能不懂美。也不懂幽默。所以我们要更多的涉及文娱领域,因为这是我们的优势,是人类独享的权利。生活之美,在点滴,在过程,不在于结果。我想这也是有其奥义的,经历了生死别离,回归到人文艺术上来。作为人,要懂得长远谋划,总结经验,尽早结束犯错受苦历经磨难,攫取辛勤成果;更要有情怀,懂得功成或功不成都适时身退,不要那么焦虑。或许有一种选择是可以放正心态放慢脚步,活在当下,学习慢慢欣赏和享受。而这本来就是我们的天分,不是嘛。
以上,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