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是在一个公众号的推文,被标题吸引,点了进去,发现书中的方法可以解决我的很多困扰和疲惫的而状态,时间管理四象限,我能倒背如流,但是为什么每天还会跟陀螺一样完全停不下来,身心俱疲呢。而那些举例的没管理好精力的日常,竟然觉得是那么的熟悉。
书的开始引入一个问题:
你觉得生活是一系列的短跑冲刺还是一场马拉松?
短跑冲刺讲究的是高效速度,马拉松拼的是耐力,这就是精力管理和时间管理的区别。书中提到,人,做为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精力源,由体能,情感,思维和意志组成,这四大精力源互为补充,协调合作。
1、对于我们用脑力搬砖的码农们来说体能是比较容易疏忽的,小鲜肉们入职几年后原本的八块腹肌会紧密的团结在一起,从生理学的角度,精力来源于氧气和血糖的化学反应,体能做为我们精力的转化保证。为什么我们越夜越低效,为什么我们久坐反而疲劳就是因为熬的不是夜是精力,消耗的是体能。我从去年开始,有大半年坚持每周两次去健身房,有时候是中午,虽然中午锻炼了,但是下午回来之后工作效率奇高无比,当运动形成习惯,你的身体会知道,嘿,你是不是也该健身了。所以现在即便6点起床,也能保持好的体力搬砖溜娃。我常跟朋友说而体能锻炼是其他精力源管理的样板间,管理好自己的身材,才能管理好其他精力维度。这一点我很服气我们星马俱乐部很有名气的曹校长,几年如一日的晨跑打卡,身体强健了,还发明了扔帽子这个活动,让其他几个维度的精力跟体能共成长。
心理学家认为,积极情感可以为效能提供动力,而消极的情感会降低我们的工作效率。(比如我们下班要跟女朋友约会,特别是异地恋的朋友,当天的工作效率肯定特别高,这里的积极情感是我要见女票。)同时,让压力变为动力,选择有营养,有内涵的活动让有效的情绪再生而有效情绪可以促进我们更高效的工作(比如每周按时参加自己喜欢的社团活动),和一群人创造更多的积极情感。
思维精力中的乐观有助于恢复精力,定期的放空,切换思维,定期运动都有助于提高创造力。持续挑战大脑,训练我们的专注力都能很好的预防思维衰退。比如,除了日常的工作,繁琐的代码的理性思维逻辑思维挑战,我们还可以选择参加社团活动,读书沙龙,演讲俱乐部来让自己接受更多的思想碰撞。
尼采有句名言“知晓生命的意义,方能忍耐一方”意志精力可以让我们更好的活出人生的意义。高效人士的7个习惯中的一个就是“以终为始”,清晰的目标和使命能点燃人的精神动力,并使得人们觉得充实。有目标,寻找有意义感是人与动物的最大不同,而这个寻找的过程使得我们为我们的人生不断的赋能。心理学中有一种愉悦的感受叫“心流”,比如我们团队一起去攻关一个项目,我们一起去挑战一个功能,这种即便通宵达旦也不觉疲倦,超然的状态就叫做心流体验。它会让我们觉得欣喜和激动,甚至还会兴奋,效率也是超高的。
所以要管理好精力,就要管理好我们这四个维度的精力源。怎么做呢?
书中给了四个法宝:
1、全情投入。比如我们常见的黑客松,团队挑战,关到小黑屋,不受干扰的专心做一件事情,其产出的结果往往比一个团队开发组一个月的产出还要多。从需求分析到开发再到测试和功能交付,也就几天的时间。是什么让大家可以变得这么高效?是奖金吗?是名气吗?都不是,是投入度。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碎片化时间变得更加宝贵,我们更便捷的能获取到资源,随手可得的学习资源常常让我们觉得一天不学习就会被时代所抛弃啊,特别是我们这种老阿姨,人老珠黄再不学习就会被公司抛弃,被老公嫌弃,被孩子厌弃。于是看上去我们很努力,其实呢,打开手机,几十个公众号,几百个群,有用的常看的无非就那几个。偶尔一次没带手机,以为应河西等着我去拯救,其实一天下来也没几个人找我们。时间和精力是被我们自己碎片化了。怎么办?全情投,打个比方,你的另一半跟你吃饭,如果他一边吃一边玩手机跟全程不看手机跟你吃饭,你的心理感受哪个会更好?
我们在全情投入的过程中,专注力是非常高的,所以效率会很高。之前我觉得自己读书太少,跟这一个师父学速读,当时我就说,学会了之后半小时一本书,那不是很快就能成百科全书了,他嘿嘿一笑,哪里那么简单。后来发现确实我最快可以半小时看完一本书,但是这个过程要专注力特别集中,看完之后人是比较疲惫的,这就是全情投入最好的效率对比的印证。
2、当然我们也讲究有的放矢,平衡消耗。我们说一天24小时,我们为什么需要夜晚来放松和休息,是因为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明天和后天的苟且。所以我们需要去平衡我们的消耗,注重休息,还要学会休息。比如适当的放空,比如在公司放工间操的时候起来动动。这里又要说到曹校长,他带领部门小伙伴做的下午茶活动就很有特色,工间休息的时候大家一起来健身,团队凝聚力达到了,这短暂的几分钟的充分休息,是最好的放松。于是我效仿了下,在开发组也展开了下午茶打卡活动,效果还是不错的。咱们部门也可以试试看。
3、去年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叫《刻意练习》,我们总嚷嚷着要突破自己的舒适区,但其实舒适区哪那么容易去突破呢?就像我们写代码一样,能不能圈复杂度再低一些?能不能性能再高一些?对于未知的恐惧总让我们不敢向前一步,突破惯常能让我们超越原来那个停滞不前的自己。勇敢的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去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
4、仪式习惯,仪式感是个很奇妙的东西。比如我现在叫孩子起床不再是嘶吼的狂躁,而是用周杰伦的星晴,伴随着美妙的音乐起床,一天的心情都会星晴的吧。比如我在错过一班公交车之后不再是“我真倒霉”而是“感谢司机叔叔让我有个休息的机会”,比如,我会固定在公交上去看书做英文阅读,限定好时间。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开完早会后,我会把手机打成静音,在认真做完工间操后用5分钟时间看下有没有特别重要紧急的事情。比如中午午饭后,浏览半小时公众号,再休息,比如晚上睡觉前我跟孩子一起向对方致谢,分享下彼此今天做的好的三件事。
有了这四个法则生活变得愉悦和丰富了许多,再也不是乱糟糟,即便现在忙工作,忙孩子,忙演讲,有能妥妥的去做好相对平衡。
所以总结起来就是用四个基本法则,去定目标,定计划,去全情投入我们每一个生活的每一个阶段,才不会觉得生活只有一地鸡毛那么烦躁。所以,做好精力管理,我突然发现我可以做好工作的前提下,去参加头马活动,去一年考一个职业资格证,去带好孩子,过去的一个月,我的状态是满足。
其实精力管理没什么秘密,大道至简,我们也都知道该怎么做会更好,关键的秘密在于在做中学,在做中去迭代改进,去反复练习。
最后,作者用一组问答,帮助我们寻找自己的深层价值取向:
Q1:如果现在就是人生的尽头,你学到的最重要的3件事是什么?为什么它们如此重要?
Q2:你最敬重谁?最钦佩他的3种品质?
Q3:你能做到的最好的自己是什么样的?
Q4:你希望你的墓志铭上如何总结你的人生?
拿出一张A4纸,写下这些问题的答案,你就会明白,哪些对你来说是最重要的,你最看重的是什么。
可是如果你暂时不想面对这么灵魂的拷问,那么或许可以和我一样,从每周两次健身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