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2日,星期三,晴
01
昨天晚上和同事一起聚餐,旁边一桌在我们所有人到齐之前已经吃上了,并且还在侃侃而谈。
因为无聊,坐在那一边玩手机,一边听着邻桌聊天。好像在说些食物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听着听着同事在旁边忍俊不禁,想笑又不敢笑,憋红了脸。
仔细听来,也并无不妥。很快,邻桌吃完人去桌空,因此也没有太在意。
坐我旁边的同事终于忍不住了,拍着大腿笑的前仰后合。“你们知道吗?他们刚刚说的话,太好笑了,完全胡说八道。最凑巧的是,他们讨论的话题,正好就是我曾经研究过的。”
为了不让听到这件事的人受到错误观点的影响,还原委给我们所有人科普了一下,大家唏嘘不已。
是啊没人知道也就算了,可是同事以前的职业就是研究营养学的,偏偏他们在一个内行面前说着外行话,那这话听起来确实就显得特别的不靠谱。
“对于自己不甚了解的事情,最好不要乱讲,不懂装懂的人就是属于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这是刚入职的时候领导培训时的告诫,对这句话一直不以为然,实际上不经意间,我们所有的修养都透过语言一览无余的展示在别人面前。
02
之前听过一个故事,在一场高端的书画展上,两个根本不懂书画艺术的人走到一幅大写意作品面前,评头论足,并且俩人说的不亦乐乎。
恰巧这幅作品的原作者就站在旁边,俩人的谈话内容被画家从头听到尾。画家走过去问:“小伙子,你们知道这幅画中画的是什么吗?”
俩人相视一愣,其中一人开始滔滔不绝的给画家介绍,说的一本正经,有板有眼,还指着画中的线条和细节分析的头头是道。
小伙子越说越激动,本来压根就看不懂的他还凭着自己的臆想,指着画把作者批评的特别尴尬。
画家终于忍不住了,问道:“小伙子你说了这么多,我能问问你,你懂画吗?”
小伙子表示,本来是不懂的,来之前恶补了一下书画评析技巧。还洋洋得意自己简直就是天才。
画家听完,轻哼了一声,扬长而去。
小伙子愣在原地,不明所以感到莫名其妙。正当俩人准备离开时,被工作人员叫住了。只见工作人员走过来,递给他们一本写意画评析和一张名片,名片上显示着某当代著名写意派画家。
工作人员告诉他们,这是刚刚和他们聊天的那位画家委托他送过来的,而那位画家正好就是这幅画的原作者。
这位画家还特意委托工作人员带给小伙子一句话:最可怕的事不是你笨,而是不懂装懂。
小伙子听完,脸刷的一下就红了。
美国的本·琼森在《木材,或关于人与物的发现》里说过:语言最能暴露一个人,只要你说话,我就能了解你。
03
在历史上,一本正经的一家之言事例数不胜数。最出名的当属苏轼与孔融,那两位名人是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苏轼在进士科考中,随手杜撰了“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的历史故事答于试卷。考官梅尧臣披卷阅至自处不禁有些疑惑,因为自己并不记得这个典故,然而卷面文章言之凿凿,似乎也并不像是杜撰。
后来考官梅尧臣见到苏轼便问,说这个我怎么不记得史书上有这个故事。结果苏轼居然大方承认,哦,是我编的。
不过这还不是最牛的,苏轼最不可思议的是又接着卖萌:不过我估计以尧的品德,这事儿发生了也很正常。言下之意,说不准这事儿就是真的呢。
当然,苏轼此举也不是他的首创,东汉末年让梨孔融的一本道行为比苏轼早了好几百年。
曹操灭袁绍,以绍子袁熙妻甄宓赐子曹丕。孔融云:“即周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惊,问出于何典,融答:“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到最后孔融的下场也并不好,被曹操处死,株连全家。留下一个“覆巢之下无完卵”的故事,被称之为与“唇亡齿寒”、“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齐名的三大马克思主义哲学联系思想实例。
这两个小故事说明,他们虽是有学识有思想的名人,但说话办事还是得遵循实事求是,不可想当然的杜撰。
说话很简单,嘴巴一张一合配合好舌头的律动就好了,但要把话说好,就大有学问。
要在恰当的时机对恰当的人说出恰当的话,把话说好是一种境界,需要的不仅是一份聪明,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
04
英国生物学家霍普金斯说过:语言是思想的图像和反映。
因此,我们在说话的过程中也是将自己呈现给他人,而富有魅力的语言,更能将自己的品味和学识完美的呈现给别人。
就像在内行人面前谈论专业知识的吃瓜群众,在原作者面前一本正经的评价作品好坏的外行小伙子。
无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偏偏还有人将于自己的无知通过语言一览无余地展示给所有人。
可以有所保留,但言多必失。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END-
「无戒365极限挑战日更营第1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