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你是怎样看待的呢?
同样都是青春期,为什么有的孩子没有任何“青春期综合症”,一如既往地认真学习,父母省心,家里风平浪静
而有的孩子却像变了个人似的,叛逆焦躁,一天到晚和父母对着干,闹得鸡飞狗跳?
12岁左右,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期,孩子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TA们渴望自己做主,希望对自己的人生说了算。
他们对这个世界开始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希望寻找自己的人生方向。
在这个成长过程中,孩子的自我成长和父母的管教必然会出现冲突,于是很多父母产生了深深的无力感。
实际上,0-12岁,是孩子性格、情感以及习惯塑造的关键期。
如果孩子12岁之前,父母能把孩子的成长“理顺”,12岁之后,父母只要把控好底线,即使孩子有自己的想法,TA的大方向也不会走偏。
但是如果12岁之前,父母在教育上偷懒,青春期的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别扭,不得安宁。
李玫瑾老师曾指出:
6岁之前,父母的唠叨和话语都是黄金,12岁之后,父母的话语就是垃圾。
在孩子12岁之前,父母只要付出50%就能达到100%的效果;
而青春期,你付出200%的努力也未必能换回孩子的一点配合。
所以想顺利度过青春期,孩子在12岁之前,父母在这几件事上一定不要偷懒。
01
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
加拿大心理治疗师克里斯多夫·孟说:“在亲密关系中,没有什么问题是大到爱无法解决的。”
教育家孙云晓老师也指出“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在孩子的养育中,一定是关系先于教育!
最简单的道理,和孩子关系处好了,什么话不好说?
3岁之前,父母要亲自养育孩子
孩子一出生就丢给老人带,等孩子大了回到自己的身边,家长开始抱怨孩子不听话,和自己不亲。
李玫瑾教授曾说过“孩子3岁之前,父母不管再难,也要亲自抚养孩子”,因为孩子在3岁之前,是情感抚养的关键期,父母的养育会给孩子带来充足的安全感,为后面的成长做铺垫。
如果这段时期出现情感的缺失,可能会造成亲子之间的隔阂,而这种隔阂可能会延续一生。
所以,青春期的孩子和父母疏离,出现陌生感,很多都是因为在幼儿时期的养育出现了问题。
高质量的陪伴才是陪伴
心理学家曾经说过,高质量的陪伴有三个要素:
情绪的调整、情感的投入、一起做有意义的事,三点缺一不可。
不要拿工作忙为借口逃避对孩子的陪伴,不要认为坐在孩子身边玩手机也是高质量的陪伴。
高质量的陪伴,是父母和孩子出现有效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双方的信息、情感、语言都会得到充分的沟通和满足。
英国一位教育专家说:父母在该教育和照顾孩子的时候,千万不要借口工作忙,而忽略对孩子的陪伴。
在年老的时候,一切荣誉和金钱都是过眼云烟,而一个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让你晚景惨淡。
青春期的孩子,存在心理断乳与精神依托之间的矛盾,即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依旧对父母的陪伴有着较强的依恋。
一旦孩子从小缺失陪伴,青春期的孩子就不知道该依赖谁,很容易陷入迷茫,不知所措。
和孩子多沟通多交流
很多家长抱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总是紧闭房门,拒绝和父母沟通。
实际上青春期的孩子急需倾述,他们需要智者的指点。
他们之所以拒绝和父母交流,就是因为在儿童时期,父母从没有和孩子进行过有效的交流,和孩子沟通太少,导致青春期时,父母想交流的时候已经晚了。
在《小欢喜》中,为什么宋倩对孩子尽心尽力,却换来孩子的逃离?
而刘静阿姨却成为了英子的知己,因为刘静善于沟通交流,她愿意倾听孩子的想法,在交流的过程中,和英子实现了有效的共情。
02
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和稳定的情绪
青春期的孩子,情绪变得不稳定,敏感脆弱,多变易怒。
青春期需要父母帮助孩子修枝剪叶,如果孩子本身性格暴躁,情绪不稳定,偏极端,父母多说的一句话就可能换来无法想象的后果。
孩子小时候对父母依赖性强,看不出来性格的作用,等孩子进入青春期,自立意识增强的时候,性格就会反映在他的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和行为方式上,甚至还会影响到他的学习成绩。
父母以身作则,控制自己的情绪
白岩松说:
“为人父母要小心你的思想、语言、行动,因为这些会变成孩子的性格,也会变成他的命运。”
父母拥有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性格,都会影响到孩子的身上,成为他人格的一部分。
拒绝极端式教育
教育家蒙台梭利曾经说“每一种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
父母严苛怒骂,孩子会变得怯弱胆小;
父母溺爱包庇,孩子会成为蛮横无理的人。
家长要在孩子的养育中,掌握好教育的平衡点,才能让孩子成长为一个正常人格的人。
03
让良好的习惯成为优秀的基础
广西高考状元杨晨煜的妈妈在分享育儿经验时,说过:
“一定要在孩子没有自主思考能力时,监督他养成习惯;
监督过程很痛苦,但定型以后,后面的路就好走了。”
3-12岁是一个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这一阶段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好习惯一旦养成了,就会变成一种条件反射,驱动孩子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即使进入烦躁的青春期,好习惯也很难被改变。
这既能免去家长在青春期的唠叨,也能避免亲子关系出现矛盾。
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终身受益。
有规律的作息,健康的饮食,注意个人卫生,定期整理方向等等。
一个人生活在有规律的生活习惯中,会保持健康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对于孩子的学习、生活等都有极大的帮助作用。
运动的习惯
青春期孩子荷尔蒙分泌旺盛,很容易出现情感波动,胡思乱想。
同时他们的情绪不稳定,如果得不到抒发,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情绪问题。
所以在12岁之前,就要让孩子爱上运动,尤其是男孩子,千万不要宅在家里。
在12岁之前,给孩子报个班,让孩子爱上一项运动,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大有好处。
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是影响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进入初高中,大家拼的就是这两样。
而建立学习习惯的最好时期,就是在小学。
小学学习不紧张,科目少,孩子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将每一个好习惯夯实。
上课专注听讲,学会记笔记;
保持字迹工整,作业卷面整洁;
学会预习,学会复习;
能快速独立完成作业并检查;
善于思考总结......
每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习惯,在进入中学后都将让孩子受益无穷。
阅读习惯
凡是学习后劲足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阅读量大。
中学知识体量大,内容丰富且有深度,如果孩子在小学期间就能大量阅读,完成一定的知识积累,中学的学习会轻松很多。
有学者研究发现,9到10岁是孩子阅读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如果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能保持热爱阅读,他的阅读习惯就会扎根成为终身行为。
否则,孩子就会陷入“阅读消退期”,之前读再多书也没有用。
在孩子4-5岁的时候,每天坚持亲子阅读20分钟,随着孩子长大,慢慢过渡到自主阅读。
尤其要注意,不但要让孩子读,还要让孩子广泛阅读,范围越杂越好。
很多家长,都是到了孩子青春期,才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开始对孩子进行严格的管束,可惜孩子已经不听父母的话了,最终闹得两败俱伤。
想让孩子青春期顺利度过,就要在他12岁之前,将早期的各项基础打好,让你的每一句话都变成黄金,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以上是今天的学习笔记。
我是吴美嫺我在贵州贵阳,感谢您的阅读和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