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
1、系统对违反常态的问题的觉察速度是很惊人的,觉察过程也是微妙的。
- 评论:身边发生不同寻常的事件,我们总是格外关注,远如神秘的事件,近如身边的突如其来的巨大响声都会短时间内完全吸引我们的注意力。
2、统计性的思维总是根据事物的不同类别和总体性质来得出个案的结论。
- 评论:统计性的思维能够包含容纳更多事务发生的可能性,它采用概率的概念而不是就事论事的方法,因而是从一般的或是普遍性的规律来推导到个体事件发生的情况。本书着重强调了统计思维的重要性,但是现代人却十分缺少这种珍贵的品质,以偏概全是我们经常犯的错误,作者也希望我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性的使用统计的思维来思考问题。
第7章、字母“”与数字“”
1、当我们对答案不确定时,系统1就根据过往的经历去“赌”一个答案。
- 评论:对答案不确定是因为我们大脑中并没有相关的概念知识,因此我们只能在脑海中搜索与之最相近的概念来类比处理当前的问题,但是这个类比是否正确有待检验。
2、吉尔伯特提出:在理解一个陈述(说法,观点)前,一定会试图相信它。
- 评论:完全正确,想想我们阅读理科教材时的情况,如果我们不能相信我们在看的东西至少是大部分正确的情况下,我们又怎么会细究它的内容呢。数学界有一个普遍的说法,说:我们并没有掌握任何定理或者公式,我们只是在大脑中习惯了它而已。这个习惯就是相信了这个东西。你不相信,就不会试图理解。这和“曝光效应”也很类似。
3、:喜爱(或讨厌)某个人就会喜爱(或讨厌)某个人的全部----包括你还没有观察到的方面,这种倾向就叫做光环效应。
- 评论:光环效应确实在日常生活中太多见了,经常性的,我们不喜欢一个人,就看他做什么都不顺眼,和他有关的一切我们都讨厌;反过来也是可能的,对一个人有好感,那么某些时刻,我们会把一些不是当事人所做的事情认为是他们做的,从而更加增加对他们的好感,爱屋及乌就是描述这个效应的一个非常好的例子。不过我们也要注意这种倾向,家里人常教导我“每个人身上都有他/她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是一个领导应该做的事情”,为人处事要考虑全面而不是纠缠片面的事情不放手。
4、我采取的避免光环效应的评卷方法遵循了一个普遍原则:消除错误的关联!
- 评论:光环效应在生活中时常发生,对一名教师而言,他们日常对学生的深入了解在她们平时批卷时会侧面反映出来,甚至这个过程自己都没发现,以至于在阅卷时产生一些偏见,为了公平起见,有时候会让其他老师批改自己班级的考卷;或者另辟蹊径,不整张整张批改考卷,而是,这种做法我在中学读书时时常见到老师这样干,但当时不能理解这种做法,以为只是一种批改习惯,现在我才知道这里面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5、企业高管可以将以下这条原则应用到工作中:
在开始讨论某个工作之前,先让与会的每一位成员各自写下简短的意见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这个过程很好的利用了小组不同的只是和见解的价值。
- 评论:一个相当好的做法!在讨论还未开始之前就让每个人吐露心声,这种反馈才是相对比较真实的,因为一旦有人抢先在大会上说出自己的看法,不管大小,这个看法都会给接下来发言的同学产生影响,这就是先入为主,如此一来大家的讨论就不是独立的了,而是相互影响,效果大打折扣。
6、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过早的下结论对我们理解直觉性思考非常有帮助,,即。系统一基本上对于引起印象和直觉的信息的质量和数量都不敏感。
- 评论:你看到的就是你以为的是真实的,这句话就是这个意思,根据你看到的现象,系统一描绘一个故事,该故事能够包含容纳你目前位置看到的这些现象,但是对其他可能的情况避而不谈,情况可能出现吗?不知道,也不在乎。
7、一个好故事最重要的是信息的前后一致性,而不是其完整性。的确,你常会发现,知道的很少反而可以把已知的所有事物都囊括近连贯的思维模式中。
- 评论:,人们只相信他们脑海中基于看到的现象编纂出的故事,而不是现实本身。知道的越少,能说的反而越多,因为事物发生的可能性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