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体系是什么啊?路线图是什么东东?
想了解#知识体系#请看我前面的系列文章。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带着渴望快速成长的小伙伴,一起把自己的知识体系架构起来,通过独一无二的专属知识体系奠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前面我们谈论了很多关于知识、知识体系与成长的理念,如果你看过了,那么这篇进入实操阶段,我会手把手教你如何绘制架构自己知识体系的路线图,然后,按照这个路线图一步一步打通知识成长的任督二脉,形成你的专属知识体系。
下面,言归正传,我们开始吧。
1.为什么我们需要路线图?
可能有很多小伙伴看到这篇文章的题目一头雾水,会不由自主地问上面这个问题。
快到年底了,我想请大家回顾反思一下,年初定下的目标实现了吗?(这个问题是不是很扎心!)
翻出我们年初的计划表,绝大多数小伙伴可能定下了若干目标,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好一点的小伙伴有总目标、有分解的阶段性目标,为什么没有执行下来呢?
因为,你制定的目标计划,可能是无法执行的计划哦!请大家问自己两个问题,在你定目标、做计划的时候——
(1)是看着别人做得很成功就照着定下目标,还是深入分析自己的实际状况再确定可行性目标?
(2)是拍拍脑袋就定下模糊的计划,还是经过定性与定量分析再写下明确的计划呢?
拿我们很多人都会定的读书计划来说,很多人会定下一年读多少本书的目标,这个目标仅仅就是数量。好一点的人则会给自己定下读书的几个方向,按方向读多少本书。
不过,你是怎么确定这个读书数量的呢?究竟是50本还是100本,才是适合你的数量呢?
很多人并没有搞清楚,为什么读书?读多少合适?怎么去读才能完成目标?结果,到年底发现,自己的读书目标数量可能完全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
学过几何的小伙伴都懂一个基本原理——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从我们当下的此点到目标所在的彼点,中间肯定的是直线最短。但是很多人在实际生活中,却经常不知道绕了多少弯路,白费了多少力气。比如读书,有人也读了很多书,但是对自己的工作生活好像并没有什么促进作用,有人读书却能迅速打开自己的人生格局。
差别在哪里?其实,最根本的就是没有搞清楚两点之间的路线。这就是路线图要解决的问题。
路线图,是一种先进的规划计划方法和管理工具,主要用于对现实起点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发展方向、发展路径、关键事项、时间进程以及资源配置进行科学设计和控制,主要采取图表的方式进行形象表达,其要义是围绕目标任务,强调需求牵引,选择发展路径,明确时间节点,对建设发展做出科学规划。
路线图就是把两点之间路线用清晰的图示方式表达出来,便于我们准确执行的计划管理工具。
那么,路线图和我们通常所做的计划有什么区别呢?路线图是一般计划的升级版。
第一,路线图采取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让我们对发展目标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第二,路线图采取目标与现状对比分析的方法确定发展需求,使需求与发展的实际过程结合更加紧密;
第三,路线图需要通过采用关键技术和实现路径的方法,是计划安排更加科学合理;
第四,路线图采取文字与图表的呈现方式,更加直观便于对照执行;
第五,路线图可以动态更新,通过定期修订、及时调整,增强计划的指导性、针对性。
那也许你会说:可是我定的计划经常是执行不了啊,路线图定好了会不会也执行不了呢?
不会!只要你的路线图一定是按照规范要求制定的。路线图发生作用有其自身的作用机理。我们制定路线图,从外部导向来看,包括下面三个主要的驱动力。
01.问题—目标导向驱动
找到你自身学习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所谓主要问题是亟待解决、对你的成长发展产生严重制约的那些真实问题。搞清楚这些问题解决后的最佳状态,那就是你的目标。根据目标倒推发展路径。其中,问题是驱动你前进的推力,目标是你前进的拉力,这两者会形成推进路线图的合力,最终路线图发挥作用,解决问题、实现目标。
02.需求—利益导向驱动
除了我们自身存在的问题,需求也是一个重要的驱动力。以我们自身的需求和外部的需求出发,通过对自己发展环境、外部机遇、发展势头、拥有资源等方面的综合分分析,衡量如果要满足需求需要付出多少成本,通过成本与或得利益之间的比较,确定是否着手制定路线图满足需求。当我们确定要满足某种自身或外部需求时,通过分析自身因素,制定实施路线图,满足需求并获得利益回报。这样的一个闭环过程中,需求是推力、利益是拉力,二者促进路线图的实现。
03.创新—竞争力导向驱动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面临着来自外部的竞争者,很多时候外部竞争者发起的创新活动,会让你处于落后状态。这时你需要通过分析自身优劣因素,制定路线图并加以实施,通过完成路线图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赶上竞争对手,而这又会引发新一轮的竞争,要想始终保持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这种循环必须持续进行下去。这其中创新是推力,竞争力是拉力,二者形成合力促使你努力保持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2.知识的两条发展路线
要绘制架构知识体系的路线图,还有一些基础知识需要我们了解掌握。首先我们要了解,要想实现知识的有效增长,应该从两条发展路线认识知识的增长增值过程。
01.横向路线
我们平时获取知识时的一般性思路有两种。
一种是学习了知识1,了解到新的领域,转而学习知识2,在学习知识2的过程中,又了解到知识3的价值,开始学习知识3,如此继续,从知识1→知识2→知识3→知识4→……→知识n。
另一种是学习了知识A、再学更深入的知识B,在此基础上,可能会再深度学习知识C,如此继续,从知识A→知识B→知识C→知识D→……→知识N。
也许你会有疑问,第一种说是横向路线好理解,可是第二种难道不是逐步深入的纵向过程吗?
还真不是!在这两种获取知识的思路中,其实我们的知识主要是在数量维度上发生了增值,即便是第二种深度学习,其实也是获得了更大量的深度知识,知识还是知识,并没有转化成为其他东西,所以,在这里统一算作横向路线。
02.纵向路线
纵向的知识发展路线,最终的目标是通过市场检验知识的实际价值。
具体的过程是,当你完成知识的获取之后,重要的不是继续学习新的知识,而是把知识变成能够实践的技能,通过熟练掌握某项技能,形成你能够交付的产品,并将这个产品投入市场接受检验,就是——
知识→技能→产品→市场
举个例子,写作知识。
当你读完许荣哲的《小说课》,把里面的知识点通过思维导图、笔记熟记下来之后,你不要继续去阅读斯蒂芬·金的《写作这回事》,而是应该按照许荣哲老师的小说写作技法,逐个或者综合相关知识点去练习相关的写作技巧,把知识点变成你的写作技能。当你熟练掌握这些写作技能之后,你需要写出你的作品,把这些作品交付市场检验,如果得到市场认可,这个知识发展过程可以算是走通了。
从上面两点可以看出,知识发展路线图就是由这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交叉而成,将知识、技能、产品、市场、需求、时间等多种要素综合起来,就可以绘制出架构知识体系的路线图。
典型的知识体系发展路线图,应该如下图的形式。其中时间的单位也可以换成季度、年。
3.知识的不同类型
了解了知识的两条不同发展路线的基础上,你需要了解知识还有不同的类型之分。在知识横向与纵向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规划好不同类型知识的位置。有可能你辛辛苦苦学了很长时间的知识,却对你的知识体系架构没有任何帮助,只不过是浪费生命成为了低品质的勤奋者哦!
01.硬知识与软知识
所谓硬知识,是知识发展过程中具有支撑性作用的知识硬核。
尽管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但是每天人们能够获取的信息和知识,大多数并非值得深度学习的硬知识。平时我们所谓的“干货”文章,其实并不能算硬知识。真正的硬知识,主要来自经典书籍和论文,需要经过三个方面的检验。
第一,时间。我们现在看到很多畅销书,多数在两三年之后就再也难见踪影了。时间是检验知识硬度的最好标准。论文也是如此。比如彼得·德鲁克奠定管理学基础的一些文章,现在读起来还不过时,因为这些文章触及了真正的问题,并提出了具备底层规律的解决方案。
第二,引用。经典的硬知识的原创性很强,很多都是经常被引用的。如果说你不知道从哪里找到硬知识,那么去阅读多次再版的教材吧。比如,最近我在学认知心理学,就买了美国学者约翰·安德森的《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第7版),这是翻译过来的版本,在美国可能已经出了更新的版本,不过对我来说已经足够了。在这本教材中,我看到在很多文章中被引用的经典案例和观点。论文也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引用频次,一般被引用数多的文章都是比较硬的好文章。
第三,口碑。如果你关注的很多牛人都推荐的书,排除营销因素,大体上应该比一般的书会值得阅读。很多人都在谈论的文章,一般硬知识含量比较高,比如李叫兽关于营销的几篇经典文章,其中蕴含了很多元知识,值得深度学习实践。
所谓软知识,是知识体系的补充性知识,对于硬知识起到外围支撑作用。
我们平时看的“干货”文章,多数都属于软知识。比如你每天在“得到”App听的文章和书,都算软知识,因为这些知识都是经过知识解读者的理解,“嚼碎”软化之后喂给你吃的东西。
为了便于你的理解,这样的文章或者音频听书,都会尽量把知识用最轻松的方式交付给你,这样做最大的问题就是一句英文谚语——Easy come easy go。
因为知识缺乏必要的硬度,也就是必要难度,你不需要费劲就能获得,也就很难在大脑中刻下痕迹。这是经过认知心理学检验的人类认知的基本规律。
在架构知识体系发展路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特别关注硬知识,把硬知识作为架构知识体系的规划重点,留出足够的时间空间,让自己的知识体系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之上。
02.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是从认识论维度提出分知识分类法,是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 Polanyi)提出的概念。波兰尼认为——
人类的知识有两种。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只是一种类型的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像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是另一种知识。
他将前者称为显性知识,后者称为隐性知识。按照波兰尼的理解,显性知识是能够被人类以一定符码系统加以完整表述的知识,隐性知识则是那种我们知道但难以说清楚的知识。
在现代知识管理理论中,有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隐性知识,很多学者认为,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对于知识管理来说非常重要。
对于个人来说,在我们的知识体系发展过程中,同样也存在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问题。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个人知识体系发展至关重要。
还以写作为例,你知道新闻的5W,和你能够写出一篇精彩的新闻稿之间,还差着很远的距离。当你通过不断的写作练习,在实践中体会5W在一篇新闻中的排布方式,这是你对新闻写作的隐性知识就慢慢开始积累。当某一天你写的新闻发表出来的时候,你会发现,如果让你说出如何写的经验,你可能很难把自己从实践中积累的隐性知识表达出来。
而在架构个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提升元认知水平,通过反思尽量把隐性知识变成显性知识,以便于成为自己知识体系中更加容易识别调用的知识,也便于我们传播这些知识。
到这个层次,也才能称之为“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完成这样的知识转化过程,从知识向技能的转化才成为可能。
4.五步绘制架构知识体系的路线图
结合我们自身知识需求和认知特点绘制的路线图,是架构知识体系的基本指南,是获取知识的漫漫征途中不迷失方向的重要依据。敲黑板,重点来了,下面跟着我五步学会绘制架构知识体系的路线图。
这五步是——
需求分析→目标分析→问题分析→任务分析→路线图绘制
01.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可分为两个方面,外部需求和内部需求。外部需求是外界环境对你提出的知识需求,比如工作岗位就是最为重要的需求来源之一。内部需求则是对你来说非常重要的知识,内部需求更多的是满足你的精神世界,比如文学阅读带来的精神滋养,会让你的内心获得平静,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外部需求和内部需求的分析,重点需要完成两项工作:
一是识别和分析你的需求结构和构成要素;二是确定各类需求要素的优先顺序。
在分析需求的过程中,你可以寻求外部的帮助。举个例子,比如对于岗位需求的分析,你可以咨询一些资深的行业人士,了解岗位对于知识的需求重点,列出需求要素表,其中的需求要素最好不要超过10项,并请他们对需求要素的重要值进行评分。建议采取5分制,然后将你所有人的评分意见进行加权,得出各项要素的综合评分和排序。对于内部需求要素,则需要通过你自己的反思分析进行确定,不超过10项,也采取5分制进行打分。
当你确定好外部需求要素和内部需求要素之后,请把它们列入同一个表格,外部需求要素和内部需求要素可以交差排列,总体控制在10项以内。
02.目标分析
目标分析是在明确自己未来发展主要方向的基础上,对发展方向所涉及的知识目标进行具体判定的过程。
对于目标的分析,也需要完成两项工作:
一是识别和分析你的目标结构和构成要素;二是确定各类目标要素的优先顺序。
目标应该包括总目标和分目标。总目标是个人发展方向的总体知识要求,分目标则是对总目标的结构化分解。分目标尽量控制在10项。
知识目标分析的重点是对各类知识目标要素进行排序,这点与需求要素分析排序相似,可参考相同程序进行。在知识目标分析的过程中, 既要充分了解自己的知识发展现状,同时也要咨询行业专业人士,以合理确定知识目标的重要值和排序。
当分析完需求要素和目标要素之后,这时需要进行二者的关联分析。这需要将需求要素和目标要素构成关联表格,可以邀请行业内专业人士对每项进行打分,每人对纵横交叉要素的相关性做出评价,正相关表示为“+1、+2、+3”,无明显相关性表示为“0”,负相关表示为“-1、-2、-3”,打分结果填入关联表格对应项中,共有10项需求要素和10项目标要素。
将所有人打分的数值求和填入对应表格中,比如对于目标A,需求1到需求10都会有一个对应的关联度评价值,将这10个关联度评价值求平均值,就得到了目标A的评价值。以此类推,求出目标B到目标J的评价值,进行比较,得出相应的优先次序。
通过这样的分析方法,就可以筛选出在需求拉动下需要优先实现的目标。
03.问题分析
分析完目标之后,接下来就是要确定阻碍实现知识目标的主要问题了,核心是要从现存问题中筛选出需要优先解决的主要问题,然后分析判断主要问题中的关键和难点,通过对这些关键和难点的突破,解决主要问题、最终实现目标。
这里分析重难点问题的方法,与需求分析、目标分析相类似,可以邀请行业内的专业人士,结合自己的分析判断,对重难点问题进行打分排序,列出不超过10项重难点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意记录下专业人士对问题原因的分析和可能的解决途径。
然后将知识目标要素与重难点问题进行关联分析,并按重点排序,得出重难点问题的先后次序,以便于在规划路线图的时候,有所侧重。
04.任务分析
前面进行了需求分析,确定了发展目标,找出了重难点问题后,就需要落地到架构知识体系过程中的主要任务和项目了。
根据前面知识发展的两条路线,架构知识体系的任务可以分为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针对各个重难点问题可以从两个方向进行分析任务。横向是从知识增量的角度列出任务,纵向是从知识应用的角度列出任务。
比如,针对问题a,横向需要实现从知识a1→知识a2→知识a3的发展,纵向可能需要完成产品a1→产品a2→产品a3的发展。只有通过这两条路径,才可以认为问题a得到了有效解决。
依次类推,得出重难点问题b到j的解决路线。
05.绘制路线图
完成了上面4步之后,架构知识体系的路线图已经呼之欲出了。参照本文第二部分的知识体系发展路线图示进行绘制,重点是安排好不同的任务的时间段。按照时间维度和任务的颗粒度,可以把架构知识体系的路线图分为年度路线图和3-5年的路线图,时间再长的话,对于个人来说可能意义就不太大了。毕竟在这个变动不居的年代,谁知道5年后的自己会怎么样呢?
在路线图的绘制过程中,还要注意设置里程碑。里程碑就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任务节点,这样我们就可以及时检查监控知识体系架构过程,评估知识发展状态,调整目标任务,相应地修正路线图,保持路线图的科学性有效性。
写到这里,可能有的小伙伴会说,我还是不知道怎么绘制路线图啊?!的确,绘制路线图的具体操作还有很多细节,并需要配合相关的图表,在文章里没办法带着大家实际操作哦,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私聊,如果人够多的话,可能会考虑组织一次线上路线图制定的微课,带大家一起学习具体的操作方法哦!
以上。
———End———
这是河东西知识管理系列文章的第11篇,如果觉得有用的话,欢迎点个喜欢❤,也洗耳恭听各位小伙伴的宝贵意见哦!期待和大家一起成长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