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没有“叫花子民主”,这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观点一致,也暗合了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对“文化”的定义:自从人类发展了农业与牧业,生活有了保障之后,人群相当程度地定居于一地,也有余力启发心智活动。这两个条件使各地人群的生活方式,逐渐具备一定特色,这就是所谓“文化”。
因为有了上两本书的知识积累,本书中涉及史实一类的文字大可以略读,重点看的是作者对史实解读之后的观点。而且黄仁宇从“大历史观”的宏观视角看待中国历史,书中很多地方都把中国历史与地中海文明、埃及文明、两河文明、欧洲文明做对比,并从史实中对比西方思想的异同,借鉴西方主流思想及观点,评论中国历史史实,这种客观性无疑是传统中国历史研究者所不具备的。
如果说许倬云已经跳出了以史论史的常规模式,那黄仁宇的步子迈的比许氏更大——他有过文武两种身份的转换,有过漂亮国的治学经历。
作者在书中对传统儒学基本持谨慎批判的态度,综合西方的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知识对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历史进行分析并表达了独到的见解,这对达成我读历史书的目的殊有用处,但是一些道理要靠悟,限于一些规则不可说,我只说对我启发最大的一点:
为什么中国延续2000多年的体制在西方资本主义体系面前不堪一击?
亚当斯密:可能远在当日之前,这国家法律与组织系统容许她聚集财富的最高程度业已达到。
也就是说,国民经济总量已经到了原有的系统所产生的效益/价值能达到的上限,无法再高了。
原有体系是一个什么体系?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习惯上重人身关系,而不严格尊重法治,更能产生不正规的影响的体系。儒家信徒往往感情用事,只能使以客观标准解决问题的机缘无从展开,更没有严格的“数目字管理”。而且,儒教是一种社会的纪律,在纷乱的时代其用处很小。
儒家自恃为十全十美的理想,毕竟假设多于实际。以满足民间最低期望而目的,而不及最高的标准。是组织简单、效能低下的政体,既缺弹性,也欠实力。当这些中庸、平衡的思想体系,遇到以“国家”为形式封装起来的、用科技和资本武装起来的、已经形成闭环增长模式的西方体系时,就像一个三维世界被二向箔压扁拍平,属于它的绚烂只存在于记忆里,闪现于湮灭时爆发出来的强光,留给世人无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