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连续发生的几件事情,让我迫不及待的想要读一读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这本书。之前读过,但没有结合实际,所以印象不深。
为什么明明是别人的错,痛苦的却是自己?
作者说这本书的唯一目的就是帮助我们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如何在日常生活、活动与社会交往中与人打交道,并有效地影响他人;如何击败人类的生存之敌——忧虑,以创造一种幸福美好的人生。非常符合当下人的需求。
所以我计划每天坚持读一章。
第一章节想采蜜就 不要招惹蜂巢
在这一章节当中举了一些案例通过故事让我们明白很少有罪犯承认自己是个坏人,他们和你我一样,都有共同的人性,所以他们会给自己找借口。向你解释为什么要撬开保险箱,为什么会扣动扳机,试图为反社会的行为寻求一个恰当的理由,不管这些理由是否站得住,他们都坚信自己的行为是正当的,不应该被关进监狱 。可见那些无法无天,或者做错事的人,都认为自己什么都没有错。
那么你我身边的人是否更是如此呢?
那天在会场等候之际,同事小刘说到周末AA聚餐的事,说笑之间有点调侃的味道对慧说:“这次聚餐,要大出血了啰!哈哈哈~”
慧笑笑应道:“吃就吃呗!只要不浪费就行,对吧?”随手拍了一下她前座的红。
不知触动了红的哪根神经,只见她猛地转过头,一脸烦躁的对慧低声说道:“烦死了!哔哔哔,再说把你踢掉!”,弄的慧一脸的尴尬。
只见她的脸一阵红一阵白,此时会议即将开始,慧也没在多言,陷入了沉默中…
平时两人经常说说笑笑,后面几天明显感觉她们互动得少了。
不明原因的人悄悄问慧,所为何事?慧无奈道:“有的人生性脾气火爆,改不了,还是注意点,省得自讨没趣。”
是呀,连锁百货商场的创始人约汉奥娜梅克曾经承认:30年前他就懂得抱怨是愚蠢的行为。克服自己的种种缺点,就已经够我忙的来,哪还有精力去抱怨上帝为何不把天赋平分给每个人?
很早就渗透的道理,我们却摸索了几十年才认识到。99%的情况下,不管犯下多严重的错误,人们都不会责怪自己。
批评是无用的,它激起的抵触让人急于辩白;批评是危险的,他伤害自尊甚至让人自杀。批评带来的并不是改变,而是怨恨。
月和霞、薇,三个人今年是新的组合,上周三个人因为界限不清起了点争执,薇认为周一室内的工作都是月的事,提前十分钟到岗,忙得满头是汗的月一脸懵逼,既然要分得清,解释是难免的。薇自觉理亏又扯出一段老早以前的事,还说是霞说的,结果让当下没理清的事又变得更复杂化了。
月终于明白: 这段时间她们俩对自己带睬不睬的态度。
不说还好,就这样傻傻的,快快乐乐的过去了。现在又说起,原本委屈的月更是觉得委屈,当时那件事,月向霞解释的很清楚,不是不帮她,而是不会,加上时隔太久,真的难以帮她补齐,况且假期临近,别人都忙得差不多了,自己也有很多事没做。原本以为此事就此过去,没想到在霞心里就是认为月不肯帮她,却没意识到是自己的问题,岂不知因为这事月也挨过领导批评。“别插手太多”,“不懂要学会拒绝”。
一位心理学家汉斯塞利也曾说过,人们对他人的肯定有多渴望,对责备就有多恐惧。责备所引发的怨恨,不仅于是与无意,更会打击人的积极性。
指责如同回旋镖总会伤及自身和被批评的人,或是为自己辩护,以同样的职责回击,我没有哪里做错。
试图改变别人为什么不从你自己开始呢?改变自己远比改变他人令你受益更多,并且风险更小。孔子成言:苟正其身也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何人?
若想激怒对方,你只需强烈的批评作为武器。即使你批评合情合理,对方都可能会记恨终身。和人打交道时请牢记这一点,人并非理性生物,他们有情感驱使,被偏见支配,傲慢与虚荣是他们的动力之源。
作家托马斯哈代在英国文学史上光芒四射,却因为他人的指责而就此封闭,英国诗人托马斯查特顿面对刻薄的批评,以自杀作为他的回答。
本杰明富兰克林年轻时言辞错笨,笨拙,成熟后却圆滑世故,因待人接物十分得体而被命名为美国驻法大使,他的“成功之钥”就是从不出口伤人,他对每个人都称赞有加,批评,指责,埋怨是蠢才,与生俱来的才能理解,宽容却是对人品和自律的极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