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作为影响人生效率的终极问题之一,可以说一直以来都困扰着我。经过陆陆续续的阅读和学习了一些材料和书籍,做一点小小的学习总结,我想对于时间管理知识和理念的学习很多人应该也有需要,仅供各位参考吧。
从背景层面来看,在当前这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里,我们的状态正在趋于永久“在线”,我们从早晨睁开眼到晚上入睡这段时间无时无刻不在处理和接收各种新的信息。在我们的时间变得越来越碎片化,任务却越来越繁重的生活里,如何管理利用好每个人都同等有限的资源——“时间” 来提升自己的效率,已经成为一个人在生活工作中能否获得幸福与成功的关键。可以说时间转化率密切影响着我们生活的质量。
但与此同时在这地球上,就有那么些人似乎自带“高效能”属性,他们能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别人无法企及的任务,又或是能兼顾家庭与工作,每次碰见这样的人都不免让人心生敬佩。评价这些人时我们会很自然的给他们冠以“时间管理大师”,“高效能人士”等等头衔。那么他们身上是否多多少少有些个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也可能要因人而异?
除此之外,现今的各种时间管理方法也是让人看的应接不暇。走进书店,架子上能看见各种标榜着激动人心标语的时间管理书籍,它们都争先恐后想取得那些梦想成为高效能者的芳心,而GTD管理法和番茄工作法可谓是这些“明星”中的明星。
GTD方法简介:用一套统一的标准处理流程去应对遇到的问题,从而提升解决问题的效率。
番茄工作法:教你如何把任务和时间分块,训练你在一段时间内专注高效工作的方法。
话说回来我不是来标榜这些人和方法的,因为就我所知,他们同样存在着各种拖延问题(很有意思吧,比如大文豪雨果或是达芬奇这样博学的大师,在他们遗世的文献中都曾谈到过关于自己拖延的问题。而中国的古诗中也有类似“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这样的感叹。看看这些历史你就会惊讶的发现“时间管理”竟然是一个贯穿世界历史,尚未完全解决的全球性问题)。而现在各式各样的“管理”方法之间也有不少矛盾之处。可见这一问题的复杂程度,这里不多展开了。
既然这个连大师都无法摆脱的时间管控问题,我能做的只是结合一些高效能人士的经验之谈,并通过“管理自己而非时间”和“建立科学时间观”两个维度谈谈我在学习高效管理工具之外的收获。
维度一:管理自己而非时间
这部分观点来自于李笑来老师的《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和《做时间的朋友》。其实这两本书我都没有好好读,但从书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时间管理的“独到”看法。
笑来老师的观点倒也讲的很明确,可基本概括成:时间摆在那里,一分一秒的流逝,不受意志控制,你没法真的去管理时间,你真正能做的其实是管好你自己。
按这个观点来看,难道我们谈论了几十年的时间管理解决方法是有问题的吗?时间就真没法管了?我认为倒也不是。因为学习这些经典的管理方法本身就是一个个训练自己合理分配时间,系统梳理任务,考量和划分代办事务优先级的过程,虽然时间长度确实没有改变,但利用率一定是不断提升的,可谓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系统提升“时间利用率”的捷径啊。
但笑来老师开辟了一个新视角,“管理时间”这个问题确实有其容易让人“误解”的地方。它的问题在于让我们把管理的侧重点聚焦在了“时间”本身上,从而使其中一些人误以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在于找到更好的管理工具和制定更完备的计划,只要找到了这样的工具时间管理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却忽视了对于自己行为约束能力和实际工作效率的思考。这就好比我希望能尽快从A地驱车赶往B地,却只考虑到了找一辆好车,而没有发现自己连驾照都没有考出来,那再好的车也无法为我所用。也就是说仅关注“方法”容易让我们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寻找“处理问题最佳的方法”上,殊不知有时一些方法不奏效的关键是在于我们自身执行力的不足,没有考虑到自身利用时间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否已经打磨到了能够运用那些“时间管理大师”的方法的程度。不了解这一点本身能力就不足的人最终就难免陷入方法无用论的观点中,使得事倍功半,甚至丧失了学习管理时间的动力,却还不知方法要见效也难免需要一段磨合期,并和这段时间内自己相应能力的不断提升有关。
“时间管理”的真正目的在于提升时间利用率,这是一种个人能力,而所有后天的能力都是需要不断练习才能熟练掌握的。寻找好的方法,并在方法中不断打磨提升自己的执行力让效果得以显现,显然两者相辅相成。
总结来说通过把管理时间问题看成是“自我行为管控”的问题,笑来老师从更本上改变了我对这个问题单一的理解,让我意识到在学习管理工具的同时,也应该看看自我约束力和方法执行力是否也需要加以提升才能让管理工具发挥正在的功能。
另外可以学习到的是:在无法解决当前问题时,通过在原有问题基础之上提出相关联的新问题往往能获得新的视角和新的收获,这也是这个思考维度的价值所在。
维度二:建立科学时间观
这个维度的观点来自于伯恩·崔西的时间管理书籍。我在这里结合了成甲同学的观点来讲讲。
作者认为时间管理能力是一系列综合能力(目标制定能力、多任务处理能力、习惯养成能力等)培养的结果,并倡导我们面对不同的时间管理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讨论。这些方法不再展开,有兴趣可以找来书深入学习,我直接说“建立科学时间观”的部分。
关于“建立科学时间观”,作者从人生选择和长远时间观念培养这样的高度来谈,给我的感觉是一种泛泛而谈的大。但不得不承认,全新的维度和高度确实带来了新的观点,这也是它的“非常”所在。博恩崔西认为最大的管理问题不是时间利用效率的问题,而是没有在生活、工作中选对努力的方向的问题。如你所见,这和笑来老师的方法如出一辙,博恩崔西也是通过变换问题,从另一个视角得到了不同的解决时间管理问题的方法。
就我总结来看,博恩崔西所倡导的解决“时间管理”问题的方法不在于教我们学习解决生活中具体时间管理问题的方法,而是希望通过指导你改变“时间观”,教你明确自己的“人生选择”,然后从根本观念上就“杜绝”出现严重时间管理问题的可能性,而他定义的时间管理问题的本质其实是—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并把大把的时间花在了错误的事情上。
作者通过哈佛大学社会学家爱德华·班费尔德做的一个有趣的实验来说明自己观点的由来。这个实验目的是希望了解一个“富二代”能取得比他父母更大成就(更有钱)的因素有哪些。所以试验中他们找了一批“富二代”小孩来做实验对象。整个实验是不是合理我无从考证,我们看看结果就好。总之实验结果比较出乎意料,爱德华发现那些后来取得了比他们父母更大成就的孩子中,他预期可能相关联的比如智商、性格、教育优势等因素的影响都不大,甚至有些孩子有几项优势反而比他们父母赚的钱更少了。而真正帮助孩子在后来取得更大成功的原因中,拥有“长远的时间观念”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这些成功的孩子能着眼于未来,而不是拘泥于当下,具有心理学中称为“延迟满足”的属性。作者以此为依据,认为人们做出错误的选择,并因此浪费了大把时间的根源很可能就在于没有建立正确的时间观。
关于建立长远时间观念的方式,作者给出的建议是:
1)像花钱一样花时间。我的理解:把时间当做钱(或折算成钱),尽量拿来投入到能给我们带来长久快乐和长期高价值回报的事物中,比如学习和有效社交,又或是经营一段美好的感情。不要只拘泥在当下的享乐,对于不符合自己时间成本的事交给别人去做。
2)做事时首先要关注事情是否能取悦你自己。因为只有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不要过多关注别人的看法你才能获得属于你的真正的幸福。也就是做一个“全功能的人”——【由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提出的概念,是指这个人不会受到他人观点的过分影响,一个成熟的发展健全的成年人会考虑别人的喜和怒、别人的观点,但是仍然坚持以自己的方式做出自己的决定】。
最后我想说下,这个观点在我刚看到时确实让我有些脑洞大开的感觉,在我尝试运用到日常决策中后可说感觉非常受用,确实对于我做出正确决策有一些指导意义。同时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远离“惰性”,毕竟时间就是在将来能换来产出的真金白银嘛。
总结一下时间管理的两个流派和本文加入的这两个维度的实际意义。(流派总结来自于成甲说书)
流派1:高效派(适用于初学者)——重点在于提升效率,更快速的完成更多的工作。
博恩崔西的时间管理课、GTD方法和番茄工作法就属于这一类。通过高效率来实现慢生活,这是他们的核心理念。主要侧重点是在讲那些方法可以让生活更有序,从而实现组织高效。
流派2:精要派(适合因为陷入越有能力做的事越多,需要精简的人)——他们认为不用做那么多事,只应该做更精要和更重要的事。
《精要主义》和《简单思考》这两本书都是精要思想领域下的呈现。
那么关于时间的管理,我觉得其实也就是一个对于自己时间精打细算用于投资的过程。我所讲的两个观点其实告诉了我们两个很好的“投资理念”。“管理自己而非时间”告诉我们要想管理好时间这笔“财富”首先你要学习正确的“理财知识”并不断练习提升自己的“理财水平”,做时间管理上的渐进主义者。“建立科学时间观”则更像是在告诉我们拿着“钱”的时候不要只想着如何消费与享乐,把钱花个精光,应该树立长远投资的眼光,“延迟满足”,让自己获得更多长期、可持续的收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