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尘间红叶
今天是微写作班的第十五天,日程过半。开课时听了十二老师的分享课,一直没有静下心来梳理和思考,现在我想问一下自己到底收获了什么?
1)写作的初心(初衷和动机)
老师的写作动机是为了解开人生的困惑,她认为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东西。文字是可以跨越时代和时空的,它隽永存在,有一种魅力。好的文章,体现作家的价值观,决定了他的文字有深度,更宏大。
以前上学时,我也偷偷地写文章,还给报社投稿。常常一个月,甚至几个月的等待,期盼与煎熬。大多时候,是石投大海,杳无音讯。记得最后一次参加征文活动,获奖证书寄来时,我已经离开了学校,开始了另一段人生。
长达13年的搁笔,为了生活负重前行,我成了“眼高手低”的旁观者。直到偶遇简书,再次拿起笔,如同一个在黑夜里默默前行的人,仰望星空,沉醉于它的浩瀚和美丽。每一个写作的人,都是天空中独一无二的星辰,用自己的光和热,点亮了这个美丽的世界。
无论“写作是消除内心的肿胀”,还是“自我疗愈”,我觉得自己在写作中获得了快乐和满足。也许某些时候,过程是痛苦亦或忧伤,但捧读自己的文章,那种自豪感和幸福,是不写作的人难以体会的。
在简书三个月,我写了八万字,四十几篇文,大多是自己的经历和心历路程,最多的是离开故乡二十年的挣扎和思念。写作对于我来说,是倾诉,自己的情感,思考和感悟。
2)写作的语境,形成自己的风格,确定自己的方向
看到首页的爆款文章,不羡慕是假的,会为自己分分钟钟被虐成渣而羞愧。但不会吐槽,抱怨,有了年纪和阅历,懂得了以平和,宽容的心态来对待与己不同。学会了欣赏,他们自有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写作的动机和收获,我们只是方向不同而已。
老师说,语境是用自己的话去写东西。在写作过程中,树立自己的偶像,典范。寻找与自己心灵相通,价值观相同的作家,对他们的作品进行大量阅读,潜移默化地对自己的文字形成影响,时间久了,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我喜欢萧红的作品,也曾进行精读。也许是心境不同,一直是浅尝辄止,未真正走进故事主人公的内心,体味不到其中的艰辛和痛苦。但这并不影响我喜欢她的文字,以后更要多读。
3)情绪是写作的最佳时机
“情绪不是错误的,而是写作功底和写作的积累不能统一,让情绪和自己不能融为一体,才写出不能令自己满意的文章。”
我曾错误的认为,一个人带着情绪写作,写着写着就会沦为碎碎念。一直怀疑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技巧问题。
老师举例说明咪蒙写爆款文时,心中常有“气”,不吐不快,容易引人共鸣,打动人心。她自己写《不念过去,不畏将来》其中几篇,也是和先生吵架后,自己爬起床,坐在电脑前,写就的。
“如果你的故事不动人,不是你的写作水平和技巧的问题,只是因为你没有爱上自己的角色人物,没有真正体会他的内心。”
反观自己点赞数量多点,阅读量多点的文,大多在写的过程中流了泪,先感动自己才有可能动人。不能为了写作而写,需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成文,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
4)写作素材库的建立
因为在心中积压了许多年的情感故事,前三个月的写作对我来说,并不困难。写出来的结果,令自己心情舒畅,快乐,满足,也好像搬走了一块块心底的石头,身心轻松了许多。
然而,最近,也因为17天的连续写作,总觉得脑子空了。有时候会发愁,该写些什么。一个人的经历再丰富,也有限。哪值得日日反复咀嚼,直至被自己和读者厌倦,读之无味弃之。
老师建议写书评,影评来锻炼思维方式。树立写作典范,多读其书。与人聊天,参与他人生命成就素材库,可跨越年龄层次交友拓宽见识。
我总结一句,多读书,细观察,交友深,以别人的故事成就自己的文字。
5)写作的终极意义,出书和成为作家。
在简书写作,我为自己定下的目标,仅仅是上首页,把自己心中的积压情感尽诉。但在写的过程中,渐渐发现并不断修正自己的方向和目标。如同老师说,无论能不能成为作家,有没有坚持下去的动力,我也会选择坚持写作。作家的生命是长久的,当你把该经历的都经历过了,再来选择。
我也看到简书上的无戒老师,宣布全职写作。由衷佩服她的勇气和底气。一个人在丰富多彩的世界,能够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并拒绝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始终如一热爱写作,真的需要不畏将来的勇气,也要有一定成功或不惧失败的底气。
而我自以为,到今天仍是做不到。但也不悲观,失望。一生的路还很长,没有人预知前方将经历什么。只有有一颗热爱写作的心,并为之努力,即使一步步前行的脚步缓慢,但我自己却知道我一直在路上。
end
(30天微写作,短篇感悟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