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简书》里的文章聚焦在热播剧《我的前半生》,作为有类似经历的妈妈,我不谈这部剧,只谈谈我对爱情、婚姻和家庭的最新理解,以及想对儿子说的话。
一晃,儿子快22岁了,看着他在朋友圈里晒着青春和阳光,我觉得心里暖暖甜甜的。或许,爱情很快就会去到他的身边吧,未来的某一天会和某个心仪的女孩子组成幸福的小家庭,拥有自己的小天使,哦哦,我只是这么想想就激动起来了。
年少时,我对爱情和婚姻究竟是什么一片茫然,这里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外部原因,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个非常特殊的时期,谈论爱和情绝对是禁止的,家里不讲、学校不教、社会上也无处可以寻找到相关知识的内容;内部原因,我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年龄的巨大差异也让我无法去寻求帮助。
经历过恋爱、收获过爱情、进出过婚姻殿堂的我,今天翻看《社会心理学》有关爱情、婚姻和家庭部分的内容时,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如果那个时候就能了解这些内容该多好啊,可以清晰看到爱情是如何一步步靠近自己、然后被它牵引着缔结婚姻关系到建立起家庭的整个过程。我缺失了人生非常重要的这部分知识,导致自己在迷茫的婚姻中徘徊了二十年,我希望儿子能够尽早认识、理解并掌握它,用自己的真诚、真意和真爱赢得一份甜蜜恒久的爱情,一个温馨快乐的家庭。
这里展示的是著名的爱情三角形理论示意图,耶鲁大学社会心理学家斯腾伯格告诉我们,爱情是由亲密(重视彼此的喜欢、理解与期待)、激情(魅力与性吸引)以及承诺(决定发展稳定的关系)三要素组成的三角形,形成了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条边和三角形共七种类型的爱情。
爱情的庐山真面目
斯腾伯格列举的喜欢式爱情、迷恋式爱情、空洞式爱情、浪漫式爱情、愚蠢式爱情和同伴式爱情这六种爱都只是类爱情或非爱情,在本质上它们并不是爱情,只有第七种(三角形)才是爱情,它同时具备了三要素(激情、承诺和亲密)。
现实生活的复杂多样性不是用一个简单三角形就能够诠释清楚的,因为我有自己的三角形,对方必定也会有他自己的三角形,我觉察到对方内心的三角形,对方也会感知到我心中的三角形,加上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情况就会变得更加复杂。但不管情况如何多变,这个基本三角形可以帮助我们把类爱情和非爱情与真正的爱情区分开来。
爱是一种能力,被爱也是一种能力
斯腾伯格把同时具备三要素作为完美的爱情,是想告诉我们建立一段稳定、持续的爱情不容易,它需要恋爱双方耗尽毕生的精力去培育和呵护。即便是具备了三要素也并不意味着爱情就能成为现实,爱情需要双方更多的努力来协调好这三者的关系。爱是一种能力,被爱也是一种能力,它们只有通过不断地锻炼和实践才能被培养出来。
理解了爱情,现在来看看婚姻。
有学者认为,婚姻的行为决定于婚姻的动机,一般会把经济、繁衍和爱情(包括性)作为婚姻的三种动机。不同的时期,这三者的先后秩序也会发生变化,于是诞生出了七种夫妻关系:爱情型、功利型、平等合作与分工型、建设型、惰性型、失望型与一体型。其中平等合作与分工型这两种类型能够相互间肯定对方在家庭中的价值,有比较强的责任感,所以他们的家庭生活一般都比较和谐和稳定。
婚姻是家庭成立的基础和标志
婚姻解体就意味着家庭的解体,对孩子来说一定会产生负面影响。我应该如何与孩子解释离婚这件事情,把对他的负面影响尽可能降低呢?书里介绍了这些年离婚案例的统计分析结果,得出了下面这些离婚原因:一是低龄结果;二是未婚先孕;三是恋爱时间短;四是家庭有离异史;五是婚前性行为;六是夫妻不平等;七是性生活不和谐。
我踩雷踩在了第六条上,严重的自卑心理驱使我把对方奉上了神坛,完全失去了自我,夫妻角色严重不平等,让对方越来越难以适应,婚姻关系失调,婚姻的功能丧失。原来问题出在我自己身上!多么痛的领悟啊。
在社会的细胞──家庭部分的「家庭功能」讲解中提及了教育功能和感情交流功能,对教育功能的解释是这样的:它包括了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教育。我有学习和成长吗?没有,当对方独自飞奔往前时,我只在原地欣赏和喝彩。感情交流功能的解释如下:感情交流是家庭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是影响家庭幸福的重要因素。我对此并没有努力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许给自己找任何不去做的借口”,我大声对自己说,“既然是家庭中的一员,就应该有这种意识”!
反思反省,反省反思,没有学习就没有能力对自我形成一个清晰的认识,没有对自我的认识就无法产生出改变自我的内驱力,也就没有进步,没有成长的可能性。把发生的一切都归因于外界是不理智不成熟也不利于自我成长的行为,只有做到不抱怨,做到能够坦然去拥抱那个不完美的自己,才可能重塑起自尊体系,寻找到失去的自我,培养出自信心。
今天我耐心细致地把自己剖析拆分做了一番研究,看到了自我成长的巨大空间,这么做的目的也是希望儿子能够清楚明了自己脚下走的每一步,知道自己要往哪里去。能够活出自己、不断挖掘开发自己的潜能、成为自己所期望成为的人,这是我送给儿子最深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