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目听起来挺拗口的,句总先来解释下这个题目。很多人把批评与论断当成家常便饭,工作中批评别人,回家批评老婆孩子,在外面批评论断朋友,对任何事情都能找到理由去批评。这样的人理由很多“我是为你好”,或者“希望你能进步我才这么说”,等等。其实认真深思与挖掘一下,你就会发现,其实是你内心里的需求未被满足的结果。你骂下属,其实是你希望他能达成你的期望,是满足自己的感受;你骂孩子,是因为望子成龙,你希望他成为你想象的那样的孩子;你骂老婆,是因为老板没按照你的想法做事,但殊不知男女本来就是有别,不按照你的想法是很正常的。上面这样的例子,就是自己想完成某些心愿,但自己完不成,就把怒气发到别人身上去满足自己的某一些内心需要。
句总在这个问题上是有深刻体会的,有很多年其实自己都诶呦意识到这个问题。句总对自己要求比较高,自然也逐步把自己的期望放到身边的人身上,比如对老婆,期望她按照我的想法去做事,但实际上这是完全不可能的。原来我以为批评沟通下,就会改变这个状况,于是经常就某些事情对老婆各种批评,事后发现,根本没有用,于是自己很生气,就容易吵架。事后认真反思下就会发现,其实这是因为自己内心里渴望被认可的需求,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就会让自己觉得很有成就感,或者有面子。
讲到这里,估计大家知道我想讲的是什么了,任何一个把批评当做沟通方式的人,都应该好好反思。批评跟论断不但不能改变人,会让你自己陷入自己内心需求的漩涡,跌入万劫不复之地。你看人不顺眼是因为自己对自己不满意,你看你孩子不顺眼,是因为你“望子成龙”,而自己并没有成龙。
改变别人的不是批评跟论断,也不是所谓的道理与鸡汤,能够改变人的永远都是爱跟陪伴。
今天一个朋友分享他的父亲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所以给他造成了很多的伤害,句总其实也是,一工作就遇到了一个完美主义的老板。其实完美主义痛苦的不光是别人,其实最痛苦的是自己。完美主义者往往是对别人对自己都是期望特别高。
而另外一些人正好相反,自己过的不如意,就把问题归结在别人身上。于是对别人吹毛求疵。而往往特别的现象是,总是对身边的亲人或者朋友要求更高,而对远一些的人却放松要求。这种其实就是自己内心的需求没有被满足,而把问题外延发泄到别人身上的典型代表。自己工作没进步,不去认真总结反思分析,反倒指责老大对你不公,同事对你不好。这种人就是把自己的内心渴望变成了批评发泄在别人身上。这样的例子特别多,身边有很多类似的朋友,生活过的不容易,就抽烟喝酒发泄,对身边的人横挑鼻子竖挑眼,这样的朋友,要远离。
任何的不顺心不如意,都要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对自己的期望永远要高过对别人的期望。遇到不顺心的,去从自己的身上找找原因,不要把自己内心的渴望或者需求变成了批评发泄到别人身上,别人没义务对你负责,哪怕是你的老婆,你的孩子。
这句话不要误会,要望子成龙,但要合理。
很多人是把自己未竟的事业或者期望,放到孩子的身上,于是各种棍棒、各种打骂、各种暴力都发泄在孩子身上。这其实是非常典型的把自己内心的需求变成批评强加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其实是自己无能的一种表现。
句总对孩子的期望就是平平安安的,不用非得成功,如果能成才能成功我很高兴,但一定是自己孩子的期望。我如果想做什么事情,或者未竟的事业,我就自己去实现它。
上周去参加好爸爸学校,发现分享的学员很多都是这个情况,从小被父亲管教的特别厉害,总是以我是为你好,我希望你成为什么什么样的人,我觉得你应该成为什么什么样的人,这些都对孩子造成很多的问题。往往孩子逆反心理重,最终却变成了爸爸最不希望成为的人。这就是把自己的内心渴望或者未被满足的需求变成了批评与压力加到别人的身上。
趁着年轻,自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达成自己想达成的目标,不要等老了,把目标或者期望加到孩子的身上。
很多男人,把事业上的不如意,以及外面受到的气都回家发泄到自己老婆身上。别觉得你不是,你认真去想想,或轻或重而已。
夫妻关系是最亲密的关系,而且是持续时间最长的关系,虽然两人没有血缘关系,但关系持续是最长的,也是最对等的。父母早晚会离开你,孩子很快也会离开你独立,剩下的就是夫妻了,所以才说,夫妻本是同林鸟。但经常就是一只鸟欺负另外一只鸟,真是可笑啊。要是这种欺负通过语言暴力的形式存在的时候,就更让人不齿。男人养家糊口是本分,做不好就更努力一些,别总是把自己的不如意发泄到老婆身上。
这种情况往往都是自己内心里未被满足的部分,找机会变成了愤怒与批评,然后发泄给对方。
文章的最后推荐一本书,叫做《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就是讲了一种沟通方式,但内容跟我上面讲的非常相似,很多人的沟通方式,都是逆向选择,明明是爱却变成了批评,明明是想对对方表达爱,却变成了吹毛求疵。推荐好好看看。
把这本书的章节也放到下面,供大家参考。
第一章 让爱融入生活
第二章 是什么蒙蔽了爱?
第三章 区分观察和评论
第四章 体会和表达感受
第五章 感受的根源
第六章 请求帮助
第七章 用全身心倾听
第八章 倾听的力量
第九章 爱自己
第十章 充分表达愤怒
第十一章 运用强制力避免伤害
第十二章 重获生活的热情
第十三章 表达感激
认同请点击右下角“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