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童年”这两字的时候,还是犹豫了一下,一是这两字似乎作为标题来说已经很无新意,二是带着些许酸感和迷茫感。
可还是决定写了。
今天下乡,去了一个村子。我第一次去这个村子。去的路上,心一直悬着,因为,那条路,真叫一个险:一直都是上山的路,坡度均在50度以上,每一100米都会有一个急弯,一边全是峭壁,并且只能一辆车行驶,若是非普拉多级别以下的车,休想上到这个村子,但摩托车除外!可能这就是摩托车在这个地区畅销的原因之一。短短9公里,硬是行驶了半小时,海拔也从300米上升到1420米。村子是在一座山山顶,当我们刚进村子时候,发现整个村子都是依山而建,若从远处看,就是出个门要小心,不然一个跌倒估计就会滚到山下。
路边,有几个小孩,最小的2岁多,最大的也才5岁。看到我们的车缓缓停下,也用稀奇的眼神投向我们。村长是个50多岁的男人,衣着让人看着有些许心酸。要是在城里走着,估计会有人嫌弃。
据说村子里全是留守老人和孩子,年轻人全出去打工。是呀,周围全是石头山,靠山吃山也吃不饱。可是他们都不愿意搬迁,这让我们的扶贫工作开展起来,难度大得多。
在与村长谈话间,那几个小孩很是好奇的围绕着我们的大越野车转,摸摸轮胎,摸摸灯。年纪大些的孩子对小小孩说“这是车车,嘟嘟嘟嘟响的车车”。小小孩更是好奇了。我心生怜悯,便过去想跟他们一块玩,可是他们见到我,却躲到车的另一边。一想,也对,这地方,估摸半年不来几个人,肯定是害羞。我直接打开车门,拿了一提蛋黄派,然后笑着说,过来,姐姐给你们好吃的。其中年纪最小的孩子第一个走了过来,其他的也就跟着过来了。一提蛋黄派,刚好每人两个。
可是他们居然都没有当场吃。其中5岁的一小男孩,拿到后,竟然跑到离我们车50米开外的一老人面前,远看,那老人可能有70左右。我注意到他们:小男孩把蛋黄派递给老人后,朝我这边指指,老人笑笑的,撕开递给小男孩,男孩竟然摆摆手,把蛋黄派硬推到老人嘴边。老人轻轻咬了一口,孩子又才肯吃一口。脸上挂着满意的笑容。
后来,我问了村长,他说那是男孩外公,只有男孩和外公外婆在家,父母都出去打工了,一年回来一两次。
我也有一个孩子,八个月,每天都是我妈妈在家带着她,每天下班,在门口叫小禾,她都很激动,见到我我更是激动。所以我特别明白,父母,对孩子来说多重要。可是,这小男孩的靠山却远离着他,难怪他那么懂事,都舍不得先吃。
我问村长,这里有学校吗?他说没有,小孩子上学都要到5公里的山下,因为父母不在家,只能住校,一周回来一次,都是走路,一个单边要走2小时;没有幼儿园,差不多到6.7岁,直接上小学……毕竟为人母,我真有些听不下去了。
不禁想起,上个周末,我带我女儿和表弟,到市里儿童乐园玩时候看到的,城里小孩丰富多彩的生活:各式的游客设施,服务员还蹦蹦跳跳的教舞蹈、儿歌等。而这里的孩子的童年玩具,是一果冻壳,或是一堆泥土,或是一只蚂蚱……巨大的差别,像两支强劲的电流撞在一起,触动着我的每一个神经。
暗想:我的童年,虽然也在农村,可再苦,我的玩具也是一个洋娃娃。
瞬间,我说不上到底农村娃娃的童年是幸福的还是城里娃娃的童年是幸福的。以前我小的时候没有现在城里的儿童乐园,所以我想给我女儿在儿童乐园长大,因为我觉得那样五彩缤纷的世界她会喜欢,更有助于她身心发育,毕竟我曾经没有享受过。可是我又问我自己,是否对自己的童年满意,却又没有否定的回应。而我到底想给女儿一个怎样的童年,我也不知道。
看了这几个孩子,他们有他们骨子里的单纯善良,可是他们的环境却又是那么的……城里孩子的活波聪明,生活的丰富多彩,在这看来,确实相形见绌。
两种童年,两种生活。也许城里孩子,以后能出国留学,而农村孩子则因为环境关系,16岁以后,在家“修地球”。经济发展,教育先行。可是精准扶贫工作开展起来,真是不易。
所以,我希望社会各界人士,多给边境山区孩子更多的关怀,他们需要和城里孩子一样的玩具,一样的教育。,才是给山区真正的脱贫,而不是靠城里人捐几套穿不了的旧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