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的《月夜》(刘方平)

“诗书优游”平台、频道和主播介绍及百合的往期分享合辑


本期分享

惊蛰时节,气温回升,地气渐暖,蛰伏了一冬的虫子们钻出地面,和“桃花红、杏花白,黄鹂歌唱燕归来”一起报告春天的到来。本期分享,一起来欣赏刘方平的《月夜》。

刘方平《月夜》赏析


找入声字和标平仄模板

找入声字和标平仄模板

        图中入声字是用右下角的小黑点表示的,看看你是否能很快找到所有的入声字。找到所有的入声字以后,就可以玩“标平仄”这个游戏:在所有的平声也就是的一声和二声上面画一横(或者画一个空心圆),这个符号表示平,不过千万要注意,有些一声或二声的字实际上是入声字,要标成仄声哦!然后在所有的仄声也就是三声、四声和入声上面画一竖(或者画一个实心圆),这个符号表示仄。如果你自己不会标也没关系,可以对着我分享的图片找到每一个表示平仄的符号,照着标在你的诗上就可以了。不过,我非常推荐你们自己挑战一下,然后再与照片对照。


朗诵、诵和吟的音频

        朗诵、诵和吟都是在嗟叹和咏歌中体会诗词节奏和韵律的好办法哦!在吟诵中你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把所读的诗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同时切实感受诗词的美。

平起式七绝《月夜》


赏析文本

惊    蛰

        雨水节气的春雨并没有如期而至,但就在惊蛰的第五天,北京迎来了第一场春雨。虽然“春雨贵如油”,这场雨很小,但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一切却真的有些不一样了。“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暖气潜催次第春,梅花已谢杏花新”,路旁的杏树和李树不知哪天已经开了满树的花。我们学校那一丛开得分外热烈的迎春花更是“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旁边的玉兰也已经含苞待放,很快就能“翠条多力引风长,点破银花玉雪香”了。看花时时不时的还能听到一两声鸟叫,有时在操场上跑步还会邂逅几只小虫子。果然是“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啊!

红杏迎春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也是春天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蛰是形声字,从虫执声。这个字古音读zhí,台湾地区至今仍保留这个读音,只是在“惊蛰”这个词中读zhé。《说文解字》“蛰,藏也”,《尔雅·释诂》蛰,静也。《疏》藏伏静处也。所以“蛰”的意思是昆虫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有意思的是,古人认为龙和蛇也是虫,所以《易经·系辞传》中说“龙蛇之蛰,以存身也。”“万物出乎震”也是出自《易经》,意思是万物出生于震,因为震卦是象征万物由以萌生的东方。而八卦之中震为雷,惊蛰时节春气渐暖,春雷始鸣。雷声惊动了整整一个冬天都藏伏于土中的蛰虫,于是他们纷纷从土中钻出来到处游走了。这也是为什么和惊蛰有关的谚语基本上无一不提到“雷”,比如说“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等等。但是现代气象科学表明,由于南北跨度大,我国不同地区春雷始鸣的时间迟早不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听到雷声,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仅与沿长江流域的气候规律相吻合,对于二十四节气起源地区黄河流域来说,惊蛰就有雷声的情况是很罕见的,因而“春雷惊百虫”的说法也就不那么现实了。

蛰虫出

        那么,冬眠的蛰虫到底是被什么惊醒的呢?俗话说“花开管节令,鸟鸣报农时”,二十四节气的七十二物候里有许多都是草木枯荣、动物习性,就是因为花草树木和鸟兽鱼虫对气温变化、季节转换分外敏感,又跟古代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无论是秋天阴气积聚还是春天地气变暖,大地气温的变化都是一天一天累积的,草木的根在地下,而虫类,它们的“卧室”就在地下,它们最接地气,最能够感知地温和气温的微妙变化。所以实际上冬眠的蛰虫是被越来越暖的地气催醒的,而不是被雷声惊起来的。可能也正是因为这样,惊蛰这个节气原来被称为“启蛰”。听起来似乎更像是地气用温暖启动了蛰伏一冬的虫子,告诉它们可以钻出地面去舒展舒展筋骨了。我国现存最早的记述节气物候的科学文献之一《夏小正》中就写到:“正月启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那“启蛰”这个名字是什么时候又是为什么改名为“惊蛰”的呢?这和“正(去声)月”改称“正(平声)月”和“邦”改称“国”一样是源于古代避讳的习俗。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名“启”,所以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了意思相近的“惊”字。与此同时,孟春正月半的“启蛰”与仲春二月节的“雨水”的顺序也被置换了。同样的,“谷雨”与“清明”的顺次也被置换。也就是说汉初以前春天的六个节气的顺序是立春—启蛰—雨水—春分—谷雨—清明,到了汉景帝时就变成了我们现在说的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这大约也是在节气形成的过程中人们根据对现实生活的观察而做出的调整。进入唐代以后,“启”字的避讳已无必要,“启蛰”的名称又重新被使用。但由于人们已经习惯了“惊蛰”这一名称,唐开元十七年僧一行编定的《大衍历》又再次使用了“惊蛰”一词,并沿用至今。但深受唐朝文化影响的日本至今仍然使用“启蛰”这个名称。

桃始华,仓庚鸣

        惊蛰时节,气温回升,地气渐暖,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所以古人梳理的惊蛰三候也是一派鸟语花香、生机盎然:一候桃始华。《诗经·周南·桃夭》中最绚烂明艳的诗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就绽放在这惊蛰时节。二候仓庚鸣。仓庚就是黄鹂鸟,《诗经·豳风·七月》中说“春日载阳,有鸣仓庚。”春风和煦,阳光明媚,黄鹂鸟展开它清亮婉转的歌喉快乐地鸣唱。三候鹰化为鸠,是说老鹰变成了布谷鸟,这听起来当然是谬误。不过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成春天来了,食物充足,鸟类的性情也变得没那么凶猛了,变得温顺了。惊蛰时节可真是桃花红、杏花白,黄鹂歌唱燕归来。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龙蛇启蛰蜂蝶忙!

桃花红、杏花白,黄鹂歌唱燕归来

        “九尽桃花开,农活一起来”,在这一派融融春光中,农民的春耕也更加忙碌起来。同样是在《诗经·豳风·七月》中也说到“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三之日是正月,四之日是二月。到了二月农民就都“举足而耕”下地种田了。我们的古人信奉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春耕上承天气下接地气,耕后而播的作物才能吸纳天地之灵性,给人们到来衣食富足的好生活。

        说到惊蛰时节的主角“虫子”,那可是我最讨厌的东西了,又脏,又恶心,还经常咬人。但是在诗人笔下,我却常常觉得虫子不但不讨厌反而还感觉很美好。比如陈子龙的“蝶化彩衣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这虫子似乎富有传奇色彩。杨万里的“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感觉在炎热的夏夜中,一声清脆的虫鸣好像能带来一丝清凉王维的“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和李清照的“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虽然带有几分凄凉悲伤的色彩,总是让人想起离别愁绪和伤心往事,却也不失优美、深远的感觉。惊蛰时节的虫子又不一样,它们带来的可是春天的消息,自然就带着一种生机和活力。有一位诗人就在地气渐暖的春天里,非常敏锐地捕捉到了虫鸣之声所带来的温暖和生机,这位诗人就是刘方平,我今天就来给大家分享他的这首《月夜》。

春天的虫

        这首诗的作者刘方平是唐玄宗天宝年间的一位诗人,洛阳人。有关他的资料我们知道的很少,生卒年代、字、号、生平事迹均不详。只知道他大约出生于公元758年前后,他不是汉族人,是匈奴族,野史记载是当时名动一时的美男子。天宝前期曾经去考过进士,又想从军,但都没有如愿,后来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生未仕。他与皇甫冉、元德秀、李颀、严武为诗友,为萧颖士赏识。他的诗多咏物写景之作,尤擅绝句,诗风清新自然,常能以看似淡淡的几笔铺陈勾勒出意蕴无穷的场景,而且寓情于景,手法甚是高妙。这首《月夜》正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作。

        《月夜》这个题目顾名思义就是写一个有月亮的夜晚。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月夜呢?

更深月色半人家

        我们一起来看诗的第一句“更深月色半人家”。更是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这个计时单位具体是怎样的呢?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古人把一夜分为五个时辰,夜里的每个时辰被称为“更”。一夜即为“五更”,每“更”为现今的两个小时。一更是19点至21点,二更是21点至23点……依次类推。第二种说法是汉代皇宫中值班人员分四个班次,开班、三次交班、收班,叫“五更”,因此,一夜有五更,两更之间的时间为1.2个时辰,2.4小时。戌初一刻为一更,亥初三刻为二更,子时整为三更,丑正二刻为四更,寅正四刻为五更。即从晚上七时十二分起更,九时三十六分左右第二更,半夜零时左右第三更,凌晨二时二十四分左右第四更,凌晨四时四十八分左右第五更。无论哪种说法,“更深”都是指夜深了。这也是写夜色的诗句中常见的表达,如《孔雀东南飞》中“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颜真卿《劝学》中“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等等都用“更”来计时。接下来“月色半人家”,说的是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暗里。这里的“半人家”是诗中的佳笔,它写出了静谧的月夜中房舍的半边为银白的月晖笼罩,而另半边却隐于黑暗之中。这样黑白映衬的场景,比月光洒满各处的景色更有画面感,那月色也在一半黑暗的衬托之下显得更加清亮怡人。而且“月色半人家”又是“更深”二字的具体化,突出了“更深”时月色西斜低垂于夜空,而不是皓月当空,普照大地。这与下句又是密切配合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北斗七星

        我们来看第二句“北斗阑干南斗斜”。 北斗当然就是大名鼎鼎的北斗七星,七颗星的名字非别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和摇光,在现代天文学里它们属于大熊星座。我们的古人把这七星连起来想象成为古代舀酒的斗形,又因为它们在天空的北方,所以叫做北斗。其中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组成为斗身,古曰魁,也就是历代学子们崇拜的魁星。因为魁星是所说的主宰文章兴衰的神,所以在科举考试中取得高第即称作“夺魁”。而北斗第四星就是同样令人羡慕不已的文曲星,在我们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因为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常常被传说是文曲星下凡,比干、范仲淹、包拯、文天祥、许仙的儿子许仕林、刘伯温都是民间传说中的文曲星另外三颗星玉衡、开阳、摇光组成为斗柄,古代叫杓biāo。从“天璇”通过“天枢”向外延伸一条直线,大约延长5倍多些,就可见到一颗和北斗七星差不多亮的星星,这就是北极星,也就是《论语》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的“北辰”。我们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我们的古人非常重视对日月星辰的观测,并且以这种观测构建了古人的宇宙观和世界观。《史记·天官书》中说“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於斗。”也就是说,古人认为北极星是上帝的象征,而北斗则是上帝出巡天下所驾的御辇。其他五行、节度、纪元都是依据北斗的运行规律来定的。一年由春开始,而此时北斗在东,所以上帝从东方开始巡视。古籍《鹖hé冠子》也记载:“斗杓东指,天下皆春;斗杓南指,天下皆夏;斗杓西指,天下皆秋;斗杓北指,天下皆冬。” 可见北斗在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这大约除了天文学上的意义外,也因为北斗星是天空中最容易识别的星星,认星歌就有“认星先从北斗来,由北往西再展开”,就是说初学认星者可以从北斗七星开始依次来找其它星座。这句诗中后面的“南斗”就是在北斗以南的星座,这个南斗星座有星六颗,形状也象斗,所以叫“南斗”。阑干初为纵横之意,比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白居易《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和《琵琶行》中“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阑干”都是纵横交错的意思。引申一下,“阑干”也可以表示“横斜貌”,这句诗里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这句诗用了互文的手法,写到北斗和南斗都已经西斜了,这就紧承首句的“更深”而来,可以看出夜色更深了。而且月光半照,是因为月轮西斜。诗以北斗阑干南斗斜为映衬,构成了两句之间的内在关联,由此这两句就一起营造了春夜静穆的深邃意境。

认星先从北斗来,由北往西再展开

        接下来第三句“今夜偏知春气暖”。偏知就是才知,表示出乎意料。春气,就是春季的阳和之气。《庄子·庚桑楚》中说:“夫春气发而百草生”就是说春天阳气蒸腾勃发百草生长。杜甫《宿白沙驿》诗中也写到:“万象皆春气,孤槎自客星”。这句就是说:今夜十分意外,感觉到了初春的暖意。那么,对于春气的变暖作者为什么这么意外呢?第四句回答了这个问题。

        “虫声新透绿窗纱”。“新”表示初,“新透”就是第一次透过。“窗纱”就是我们现代人的“纱窗”,不过古人“窗纱”的材质和我们现在的“纱窗”可不一样。在远古时期,人们用动物毛皮遮挡窗户。在秦汉之际一般都用绢、布糊窗,或者用麻、布编织“窗扇”来保持透光和防风,不过也得是富人,平民基本上都是用草席做窗户的。而从南北朝一直到宋朝,窗户纸是主流。这个纸是在桐油里面泡过的油纸,很厚,不易潮湿,夏季挡风雨,冬季挡雪花。《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贾母领着刘姥姥王夫人薛姨妈凤姐还有一群姊妹到潇湘馆的时候,看着黛玉窗上纱的颜色旧了,就让凤姐拿软烟罗给换上。贾母又说潇湘馆绿竹本就是绿色为主,所以让换上银红的叫做“霞影纱”的软烟罗。可见在富贵人家,窗纱可是非常精美的材质。我们不知道刘方平这首诗中的窗纱是不是这种“软烟罗”的,值得特别留意的是这个“绿窗纱”的“绿”字。古代的窗纱好像是以绿色为主。贾母要凤姐给黛玉换窗纱时就说“这个纱新糊上好看,过了后来就不翠了”,可见黛玉原来的窗纱就是绿色的。刘方平这首诗中的“绿窗纱”很可能也是绿的,所以是实写。但我读到这一句的时候就想起了宋杨万里《闲居初夏睡起·其一》的“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緑与窗纱”。作者是午睡起来,他的视角是室内看到室外,透过薄薄的窗纱看芭蕉,好像芭蕉把它那浓浓的绿色分了一些给窗纱,使得那窗纱也像是绿色的了。所以我觉得刘方平家中的窗纱倒不一定非得是绿色的,因为窗纱的颜色在更深夜浓时大约是看不清的。这里完全可以理解成诗人因为那窗纱中传来的阵阵虫鸣而忽然感觉到了那暖融融的春气,在那暖意和惊喜中蓦然觉得窗外必是充满了春天的绿色,把那窗纱夜也染绿了。所以作者说今晚头一遭儿听到虫声透过那被树叶映绿的窗纱传到了屋子里来了。

虫声新透绿窗纱

        这首诗写的是初春月夜黎明前的情景,描写了作者对初春月夜气候转暖的独特感受。诗的前二句写景:星月西斜,夜深人静,月光斜照半边庭院。北斗南斗,不知不觉已经横斜。后二句记所闻、所感:今夜十分意外,感觉初春暖意,一声清脆的虫鸣透入绿色窗纱。全诗描绘了一种优美宁静而富有生机的意境,令人感到物候变化的喜悦,这种喜悦在静美的夜色中随着清亮而充满生机的虫声铺展开来:恬谧的春夜,万物的生息迁化正在悄无声息地进行。而作者“今夜偏知春气暖“,因为”虫声新透绿窗纱”,这正是诗人全身心地融入大自然而得到的佳句。 “偏知”二字流露出作者的惊喜之情;“新透”二字,写出虫声之响亮,有种生机勃发的力量感。“绿窗纱”之“绿”实际上在夜晚是看不出的,但阵阵袭来的虫声和暖意则让诗人分明感觉到了春天那盎然的绿意。虫鸣本是寻常声响,若不是有心之人,很可能难以察觉到,说明作者不仅有心,还有一颗诗心。末句暗用了通感手法,在声音美之上再饰以色彩美,于是便美不胜收了。一般说来,春虫的鸣声并不过于吸引人的注意,倒是唧唧的秋虫成为众多诗人笔下的常见之物。这样描写月夜,诗人对季节、时间、空间感受非常敏锐,因此不落俗套,富于创新。由虫声而知春暖春意春至春景,让人的喜悦之情油然而生。因此,这首诗是源于诗人的内心,诗人是以一颗纯净的内心来观察自然的。

       唐诗中,以春和月为题的不少。或咏春景而感怀,或望明月而生情思。此诗写春,不唯不从柳绿桃红之类的事物着笔,反借夜幕将这似乎最具有春天景色特点的事物遮掩起来,写月,也不细描其光影,不感叹其圆缺;而只是在夜色中调进半片月色,这样,夜色不至太浓,月色也不至太明,造成一种蒙胧而和谐的旋律。

       现在,喧闹的生活已经几乎封闭了我们观察自然的心。在忙碌之余,你是否偶尔也能放下繁重的学业,用心去听一听大自然的声音。或许你也能够看到“月色半人家”的奇特,感受到“虫声新透绿窗纱”的生机。

刘方平《月夜》

《月夜》参考反馈题目

1.    惊蛰时节,你有没有感受到春天的虫子已经在蠢蠢欲动了?能给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发现吗?

2.    你知道惊蛰有哪些习俗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3.    你能再给大家分享一首刘方平写的诗吗?

4.    关于“半人家”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一半的人家被月光照着,一般人家是黑暗的。一说是每一家人的房屋都是有一半被月光照着另一半是暗的?你更同意哪种说法?为什么?

5.    你能再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北斗星、北极星和其他星座的知识吗?

6.    你能再给大家分享一首有关虫子的诗吗?


参考资料

宋英杰讲二十四节气

当然,还有各种百度……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088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715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361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099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0,98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63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86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75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40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18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05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190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50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52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51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37评论 2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