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农历春节期间,央视一档以古诗词竞赛为主题的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火爆了全国。节目集结了各个阶层、不同岗位、年龄各异的人们对中国古诗词的炙热喜爱,让他们怀着赤诚的心相聚到一起,以诗会友,相谈甚欢。人们对古诗词的探讨与欣赏,一时间掀起了全国范围内的“诗词热”。无数观众为之痴迷,热血澎湃,从不错过这场精彩绝伦的诗词盛会。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与诗几乎同生同源,而古典诗词,则更是我们国家优秀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的重要媒介。
千百年来,中国韵味深厚的古诗词,被后人口口相传。而这些精美的诗句之中蕴含着的国家精神,更是历经岁月的沉淀,更加熠熠生辉,光芒万丈,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国人。
“无臂男孩”彭超小时因意外而失去双臂,在没有双手的日子里,他有幸遇见了一生知音——古诗词。被“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和自信鼓舞后,他开始坚持用双脚写字,用书写品味与体会诗词之美,坚强地走下来:是诗词的力量支撑着他,支撑着他走出了自卑绝望的困境,走向美好未来的殿堂。
无独有偶,百人团中的理工才女陈更,更是以傲人的成绩荣登三次擂主宝座。虽然,她是一个专攻机器人等高科技的理工女生,可是从诵读古诗词之中她领悟到了与精密计算所不同的奇妙感觉,那是如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新思想和新境界,那是数字永远所不能媲美之境。身体内流淌着炎黄血液的她,也被这诗词历久弥新的意蕴和音律所深深吸引、折服。
笔者在被祖国之优秀文化燃起深深敬佩之心的同时,也对部分网友大褒大贬的失体言辞而感到担忧。
当年仅十六的才女武亦姝最终荣获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的桂冠时,网上顿时炸了一般火热一片,对她的夸大赞誉和极端批评也是充斥着各大社交网站。各种标题党横行,甚者竟然人肉出她的家庭情况等隐私,着实让人“眼花缭乱”。
诚然,十六岁少女的知识储备能到此水平的确令人“惊讶”。但不可否认的是,她给当代的青少年树立了一个正能量榜样——鼓励少年们多读经典之作,多学优秀知识。过多的外界干扰,很难说不会让人迷失最初的方向,变得浮躁不安。成年人尚且如此,何况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若让尘世的喧嚣浮华过早地渗入她的内心,拂去她内心的一片纯真净土,那她定无法再享受和领略中国古诗词那超脱尘然的美。
以此可见,或许给这个孩子更多的自由与空间,才能让她更好地成长,至少,可以无忧无虑地度过自己的青春年少,让这朵骨骼清奇的花骨朵儿自由生长,才是对她最好的保护和祝福。
另外一方面,大赛亚军彭敏身上体现出的一种坚持和淡然也值得我们学习。彭敏出生在湖南一个并不宽裕的家庭里,可他对诗词文字的执念与热爱,让他从小便想尽各种方法寻书,从小到大,从未停下看书的脚步。与所有励志故事相同,他不负众望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并成为了北大的研究生,成为了家里所有人的骄傲。
可与所有励志故事不同的是,在高校毕业后,拿着高学历的他,并没有选择一份安逸且高薪的白领工作,而是把热爱做到了极致。他在《诗刊》里从事编辑工作,反复诵读各种喜爱的诗词以及经典之作。他抱着热爱文字的淡然之心参加了2015年的《中国成语大会》和第三届《汉字听写大会》,并且荣获冠军,在《中国诗词大会》中又一展身手,凭借多年的诗词积累成为了亚军。助他成功的并非是他的天赋异禀或是机遇降临,而是他生命中日复一日对古典诗词的执念。
我想,或许这才是真正的热爱吧,用淡然的心坚持做着一生热爱的事情。这才是诗词最后带给我们的启迪,去做就好了,不问将来,只求现在。
古诗如母乳,滋润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成长。这些富于韵味的古诗词之所以能在苍茫的历史星河中存留下来,被一代代诵读,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的优美文字或是平仄相应的韵调,而是字字相连中所渗透出来的惊人的力量。诵读诗词,让我们寻找到人生的方向;诵读诗词,让我们与祖国紧密相连;诵读诗词,让我们寻找到自身的诗和远方;诵读诗词,让我们摆脱低俗文化的侵入,拥有文化自信。
《中国诗词大会》的开办,是传统文字凝聚力的爆发,也是大国文化自信的体现。或许我们不再能像古人一般写出如此回味无穷的诗句名篇,可是我们可以用一生去欣赏和学习古人的胸怀与气概,将祖国文化永远地,传承下去。
作者:陈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