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前明月光”里面的“床”到底是什么床?——兼谈如何做选择题

图片发自简书App

静夜思


——李白(唐)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这首三岁孩子会背,五岁孩子可能就懂的《静夜思》,估计和《咏鹅》一样,是大部分人的启蒙诗了。网上有人在讨论李白的这首诗是不是比较low?因为其地位才被捧得高?这件事要分两方面看:一方面呢,古诗词只是古代流行的一种比较精炼和讲究的文体,涉及的内容就和我们现在写日记的内容是一样的:生活、工作、旅游、爱恨情愁、国仇家恨等等。既有琐碎俗事,又有国家大事;既有小情小爱,又有忧国忧民,所以呢不必过度拔高。况且即便是大诗人那也不是一天练成的,也不能保证成名之后的作品首首都是精品。另外一方面呢,就要看知识分子有没有膝盖了,毕竟传统文化的三大毒瘤:疯狂造神、厚古薄今、成王败寇,也不是一天就能消除的。


苏老师不是来讨论这首诗的水平如何,因为我是用来教孩子的。这首诗用来教教孩子那是绝对没问题的。现在要讨论的是这里的“床”是不是指睡觉的“床”?查了一下诸多学者专家们的研究,这里的“床”居然有五种说法:一、睡觉的床;二、井栏;三、井台;四、窗的通假字(错别字);五、胡床(古代折叠小板凳)。上次我写的“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真的是“因为”的意思?——推翻需要勇气更需力证!一文中”坐“不过是二选一,”晚“不过是三选一,现在可是”五选一“!有选择恐惧症的朋友就别往下看了。


我一向认为诗词既然这么讲究韵律和格律,在表达意思方面却还不清不楚,是不是就有点本末倒置了?这又不是现代人在写古风歌词,可能自己写完了都不知道在说些什么!当一道选择题你吃不准选哪个的时候,是不是先要做排除法?


先来看“窗”的说法,到了唐朝,除非是口口相传,通假字(错别字)的概率是比较低的,这两个字无论从字形上、意思上都差得远了,何况以前又没有玻璃窗而是纸糊的窗,能让人怀疑结霜的天气必然是冷的,还能开窗睡觉?再来看“睡床”的说法,李白无论睡在还是坐在屋里的睡床上,举头只能望见天花板。除非屋顶上开了个镂空的大天窗,那么屋里既可能结霜、又可以抬头望月,苏老师没有研究过唐代建筑,只是担心下雨了怎么办?


床前看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


低头思故乡。


这是李白《静夜思》的宋朝版,我们现在读的是明清版,从宋朝版的来看,似乎在室外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李白当时是清醒的,床前“看”月光,“看”这个动作是有意识去做的。加上题目是《静夜思》,不是《静夜难寐》,可见“在床上半梦半醒”的说法概率比较低。


现在是三选一了,那么是不是要搜索一下唐诗里面“床”解释为“井栏”、“井台”、“马扎”(折叠小板凳)有多少了?而且要看看放在全文里哪一个更合理了。幸好前面一件事已经有学者做过了,他认为“井栏”是围在井四周的栏杆,就像古代睡床四周的围栏一样,所以称为“床”:


1. 李白的《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玉床金井冰峥嵘”。


2. 古乐府《淮南王篇》:“后园凿井银作床,金瓶素绠汲寒浆。”


李贺亦有《后园凿井歌》:“井上辘轳床上转”。


3. 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屋里的床何以能绕?床是井栏的明证。


但也有学者反驳了以下两点:一、“井栏”是什么呢?清朝学者仇兆鳌批注过:“旧以银床为井栏,《名义考》银床乃辘轳架,非井栏也。”银床不是井栏杆,而是井上的辘轳架,就像木工、金工手摇脚踏的机械工具叫“车床”一样,叫井栏杆是不对的,李贺诗“井上辘轳床上转”,床正指此机械才对。二、凡是代表“井床”的,都有“井”的提示在里面。只有《长干行》里单独一个“床”或有可能是“井床”但也可以是类似”茶几“一样用来招待客人的”床“,毕竟在唐代这三种”床“都可以有,何况还有马未都分析的”胡床“。


那苏老师又是什么看法呢?首先,井栏杆也好,井轱辘架也好,甚至是造井时同样为了起到防护作用、高出地面的一块“平台”也罢,都与“井”有关。不管“床前”是指“井”的哪部分前面,区别都不大。其次,确定为”井栏“的”床“,绝大部分诗句里都有”井“的提示,这些不能作为充分证据,只能说“床”可以指井栏。所以现在只有《长干行》里的”床“值得探讨一下: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第一句”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被译成说女子在孩童时期,就和男孩子在她家门口一起玩折花游戏。苏老师实在不懂什么叫“折花游戏”、怎么玩的?而且这里面有男孩子什么事?有些所谓专家的解释也真是够了!这不就是说女子在孩童时期,折下了院子里的花枝独自在那里戏耍吗?然后男孩子骑着竹马来了,开始和女孩一起玩了。玩什么呢?“绕床弄青梅”。虽说后来“青梅竹马”这个成语里的“青梅”指的是女孩,但绝不代表这句诗里的女孩叫“青梅”。这里的青梅解释为青色的梅子,应该就是比较生涩的没有成熟的梅子。就算是有种梅子熟了还是绿色的叫“青梅”,那么采下来放在茶几上当零食招待客人是合理的,这是否就要改成“绕床吃青梅“了呢?有人说“弄青梅”应该是互相丢青梅玩,那本该吃的拿来在“客厅里”乱扔已经不妥,若是没熟的梅子又特意摘来干嘛?你说这里的“床”解释成像茶几一样待客的床合适吗?还是女孩先是折了枝花在门前自己玩,然后男孩骑着竹马来了,两个人一起在院子里绕着井栏边,捡起青梅树上掉落下来的青梅扔来扔去更合理呢?


找到了单个”床“字可以代表”井栏“的依据之后,再来看看这首《静夜思》里的”床“。关键在于第二句”疑似地上霜“,是”疑似“而不是”宛如“、”好似“之类的“明喻”词。如果是后者,那么这是句比喻句,就难说一定不是睡床。”疑“字说明这种猜测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那么是不是”井栏“边比较潮湿的地方更容易结霜呢?所以月光照在那里,才会让李白“傻傻分不清”啊!若是怀疑屋里的睡床前结霜,那李白十有八九不是被月光照醒而是冻醒的。


综上所述,这里的“床”解释为“井栏”才是最合理的。至于支持这一说法的人,又扯到什么“背井离乡”上去,这就又“画蛇添足”了,因为“背井离乡”这个成语是元朝才有的。


最后要说的是,苏老师的《古诗词趣读与写作启蒙》课,一向认为古人的诗词是有逻辑讲章法的,也要求孩子学会独立思辨而不要人云亦云。否则的话,做一个“古诗词的搬运工”又有什么意义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547评论 6 4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99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428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99评论 1 27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612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77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41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03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52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05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93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75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5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3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72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3,970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14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