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你是一个听者,下面这两种表达方式你更喜欢哪一种?
第一种:“爱丽丝,你去城区的时候能不能帮我个忙?
如果你坐地铁去主街,然后从第1个出口出地铁站,步行到十字街。
在十字街和瓦英路交汇的十字路口,你会看到桑迪文具店。
你能去店里帮我买一包0.5毫米的铅笔芯儿吗?”
第二种:“爱丽丝,你去城区的时候,能不能帮我个忙?
我需要一包0.5毫米的铅笔芯,去桑迪文具店买最方便。
你可以坐地铁到主街,下车后从第1个出口出地铁站,然后步行到十字街。
这家店就在十字街和瓦英路交汇的十字路口。”
如果我们是听者,就会感觉到第一个例子有多令人讨厌,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况,可能会抓狂,当你终于领会了说话人的意图,他之前所说的那些内容,你可能还得请他再重复一遍,写作也一样,读一篇文章,但是完全不知道内容引向何处,同样让人郁闷。
以上两个例子出自《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本书从结构、风格、可读性三个方面,列举了20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写作原则。包括如何规划表达的观点和顺序,如何使用恰当的例证,以及如何增加文章的易读性等,涵盖的写作技巧,几乎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写作。
本书的作者布兰登·罗伊尔,出生于加拿大,就读于哈佛大学,后在考试培训机构kaplan担任主管,其作品先后5次荣获“国际图书奖”,5次荣获“总统图书奖”金奖。
任职于kaplan期间他潜心研究写作语法和逻辑推理教学,总结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独创了一整套教学体系,并先后出版了《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一本小小的金色语法书》等经典著作。
我在阅读这本书时,最吸引我的内容是,在结构和风格这两个部分中,作者介绍的“自上而下写作法”、“让你的例证个性化”这两个内容,这两个内容对于写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武器。
一、不要玩“我有个秘密”的把戏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写作类别多为说明文,说明文通常解释且总结一个主题或事件,从策略上来讲写一篇说明文总结或结语,一般放在开头而非结尾,首先告知读者文章大意,再提供支撑观点的事例或细节,这样读者就不必猜测作者的中心思想。
说明文的主要目的是解释,告知或说服,而小说或其他创作性写作的主要目的是,启发或娱乐,就小说和其他创造性写作而言,延迟给出总结,无伤大雅,比如意外的结尾,但是说明文在写作时不宜向读者隐瞒结论,应开门见山的给出,不要玩“我有个秘密”的把戏。
经验丰富的写作指导老师在纠正学生写作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他们把总结放在文章的最开头,而不是结尾处。
说明文的写作重点应该自上而下,采用倒三角结构,即先写“最重要”,再写“次重要”,最后写“最不重要”的内容。
在没有目的地和飞行方向时,飞行员绝不会将飞机驶离跑道,当写作意图是解释或告知时,我们应该先总结,然后再运用细节作为支撑,不要玩我有个秘密的把戏。
二、让文章更令人难忘
呈现,而不诉说
下面的例子将向你展示如何使用一般和详细的支撑论点。
陈述:人们正在挨饿。
一般支撑论点:人们正在挨饿,你可以从他们的眼睛里,皮包骨头的样子中看出来。
详细支撑论点:但是,你忘不掉的是他们的脸,像重复出现的梦魇画面,他们总是回来,挥之不去的脸庞,从摇摇欲坠的茅屋窗户后面向外望,眼神空洞,他们深陷的眼睛毫无生气,皮肤紧紧贴着背部,双手向外伸,眼神呆滞,萎靡地乞求着,我走过这饥荒的痛苦,犹如在梦中一般。
这一详细支撑论点,彰显了历史悠久的作家格言:“呈现,而不诉说。”能让你的文章呈现出生动的画面感。
轶事是修饰观点的小故事,例如,你正在写“为何我们要走自己的路,而不应过多被他人的建议左右”。你写道:这种情况令我想起了一位年轻小提琴家的故事,这位小提琴家对自己能否继续演奏小提琴的才能心存疑虑,不知道自己有朝一日能否实现成为艺术大师的宏伟目标,为此她心事重重,一次她有幸与一位大师级的小提琴家相遇,年轻的小姑娘问:“您是否愿意听我演奏一曲,然后告诉我,我有没有成为艺术大师的才能?”大师回应道:“如果我听了你的演奏,然后告诉你,你不具备这项才能,你会怎么做?”姑娘回答:“我非常看重您的评价,因此我不会再表演,大师说:“如果你会因为我所说的而放弃,那么你显然不具备成为艺术大师所需的条件。”用一个小故事来呈现你的一个观点,让你的观点更容易被人理解和铭记。
引用名言,为文章增色
引用能够成为十分有说服力的工具,尤其是引用伟人或名人所说的话,引语如果选择得当,会使你看起来非常有智慧,还能为你的文章增色不少,不幸的是要从记忆中回想起适合的引语并不是那么容易,这就要依靠我们平时的不断积累了。
比如上面讲述的年轻小提琴家的故事,我们可以引用一句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用这句话作为这个故事的总结升华,会给文章增添许多色彩。
作者还讲述了类比、明喻、暗喻这几种强有力的工具。这些工具都能让你的文章更难忘。
写作应该精雕细琢,但这不是最重要的方面,是写作第二重要的任务,最重要的写作原则是让观点得到充分的论证,细节则使文章更可信,更难忘。
多项研究都已经证实能力与大量正确练习有关,成功人士大多完成了一万小时训练,这一万小时训练是刻意练习的时间累加。然而,刻意练习不是盲目练习,你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后再不断的练习,才能达到循序渐进的效果。
蔡康永曾说过的一句话,我比较认同:不必随时站在高处,但关键时,可以爬高几阶,或爬高几层,有助于看出自己的处境,从哪来,往哪去,别人的道路有何不同,等等不爬高就看不见的事。那,如何登高呢?别人的经验,就是你的阶梯。透过书,或透过生活,都能发现的。想要有一天,真能踩上巨人的肩头,眺望到最远,就开始练习吧。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就是我们写作路上的阶梯,领悟书中的内容就是踩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经过不断练习,我们会长出翅膀,伸开翅膀我们就能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