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货币作为通用凭证,其价值是背后所背书的商品和服务,比特币的价值就由此决定。」
前段时间写了一篇文章讨论比特币,有同事提了一个问题:“比特币到底值多少钱?”,最近一个月,比特币的交易价从4260到2420(根据okcoin交易所价格)出现大幅度波动,让这个问题显得更现实了。
比特币值多少钱?讨论这个问题,其实还是要回归到货币的本身作用上去,我们先复习一下基本常识。
作为媒介,货币把以物易物的一次交易分割为两笔交易:第一次是用自己生产的商品或者服务交换得到货币,第二次是用货币交换自己需要的其它产品或者服务。因此,这两次交易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为供需双方提供了方便。考察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货币本质上是信用凭证——人们可以用它证明自己曾经对外提供过某种价值,并以此要求获取同等价值的其它商品或者服务。
为了方便讨论,我们把商品和服务统称为商品,后文中提到的商品,如无特殊说明,指的既包括狭义的商品,也包括服务。
既然是基于价值的信用凭证,那么凭证的“价值”其实就是它背后所“代理”的商品的价值。简单来说,一枚比特币的价值仅取决于进行交换的两个人,以买一块匹萨为例,如果你愿意用一块匹萨换得一枚比特币,那么这枚比特币的价值就是一块匹萨的价值。
这看起来是废话,但很多有价值的结论往往会基于这种废话,正因为前提正确到了接近废话的地步,我们后面的结论才会可靠。
进一步考察上面买匹萨这个现象,我们考虑到每一枚比特币都是实质等同的,换句话说,每一次交易都是在为所有的比特币确定了一个价格,随着各种交易的不断进行,这个价格也在随时变化。这些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规律,然而如果我们把视角切换到整个比特币市场,你会发现,基于上面的前提,我们可以为整个比特币市场建立一个对应关系:
> 所有流通的比特币总价值 = 所有用比特币进行交易的商品总价值
从某种角度看,上面这句话实际上是从宏观角度重复了刚才说的前提。在比特币交易市场上,无数的消费者用脚投票,在不断的界定比特币的价值。在这里,比特币的价值,就是比特币交易所的成交价。
“交易所的交易价就是比特币的价值”,肯定会有人感觉很荒谬,按照这种分析,岂不是可以假设任何一个商品可以具备任意高的价值了吗?
这话也对也不对。现代经济学(不是马克思那一套)认为交易就是双方界定价值的过程,只要有人愿意出价,那就是对这个商品进行了一次标价,而考虑到各类人想法不同,这个价值的确是”一切皆有可能“。但是,当无数的交易构成了市场时,情况又会从混乱趋向稳定,即使一两个人出于恶作剧的目的进行捣乱,众多的交易一旦展开,商品的价格还是会稳定下来,这就是所谓的市场价。
不过问题并没有结束,现在我们的理解是:比特币的价值等于现在的市场交易价,但这只是`现在`。而当人们在问“比特币值多少钱”的时候,他们真正想问的其实是`未来`——比特币`将`会值多少?
答案很简单,由于比特币作为货币是一种信用凭证,所以比特币市场中”输入”了多少商品,现有的比特币就“背书”了多少商品,相应的,未来有多少财富进入这个市场,那么比特币就会在将来值多少商品的价值。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规律对进入比特币市场的其它货币也适用,因为虽然货币不等于商品本身,但是它们也是信用凭证,其它货币的进入实际上等价于它们“背书”的商品进入了比特币市场。
那么,这个价值会有多大呢?其实在2013年比特币暴涨的时候已经有人算过了,在一篇名为《比特币的内在价值》的博客中,作者写道——
* 如果你认为比特币和黄金差不多,全球央行的黄金储备总价值大约12万亿美元,换算下来一枚比特币大约价值57万多美元。
* 如果你认为比特币能完全替代美元钞票,美元的M0大约9000亿美元,如果用2100万比特币代替的话,一枚比特币大约价值4.5万美元。
* 如果你认为比特币能够替代全球隐藏的「黑钱」,由于「黑钱」不好定义,我们用「消失不见」的美元钞票来代替。全球的黑钱大约有1万亿美元。假设都用比特币来持有,一枚比特币的价值大约为4.8万美元。
事实上,这种计算方法就是基于比特币将会覆盖的商品市场规模来进行估计的,根据我们之前的逻辑,其实这个估计方法原则上是合理的,当然细节上需要修正。
----
注: 这里的“细节”主要是需要考虑流通速度,考虑到费雪公式:
P × Q = M × V (商品加权平均价 x 商品数量 = 货币数量 x 货币流通速度)
对于比特币来说,假定商品数量和价格不变,流通越快,需求量会越低。
> 通俗来说,如果一张美元每天经过1次交换,而比特币会经过3次交换,那么需要的比特币仅有美元的三分之一。
----
这结果也许令人吃惊,甚至有人认为这些都是天方夜谭,是郁金香泡沫,他们说法币才是有价值的货币。其实不然,认为法币天然有价值,有可能会陷入一个循环论证的陷阱:首先再重复一遍我们之前的结论了——一种货币值多少钱,取决于通过这种货币作为信用凭证表示的商品价值总量和货币总量的除法商;然后考虑一下那些人的逻辑:因为法币有价值,所以应该会有很多人使用,而法币值多少钱,又归因于众人的使用——这不正是自我循环么?
这个循环论证的错误如此简单,很多人也知道没有说服力,所以他们找到了一种补救性解释——法币不只是普通货币,它背后有国家信用背书,因此它会更有价值。
这个打补丁的解释也有问题,因为国家信用并不是什么神秘力量,它只是信用相对更好,并不是无限责任,在一个较长期的时间范围上看,国家的货币信用其实是很不靠谱的,如果法币的价值在于国家信用,那么其优越性也不会比某个大公司发行一种货币更好,这也是《货币的非国家化》作者的思考基础——国家在本质上也是一个市场主体而已,因此法币没有特殊性(货币的信用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深究一下也很有意思,后面有机会再说吧)。
既然我们不能用自我循环来证明什么,那么就回归到货币的价值上去,看看货币究竟是解决了什么问题。前面说过,货币是基于价值的信用凭证,那不妨讨论一下为什么需要这个凭证,我们也许就能明白货币这个凭证的价值。
不用过多解释就能想明白,货币这个凭证是为了让以物易物的交易分离出交换双方,使得双方可以独立进行,换句话说,货币是用来降低交易费用的。优币还是劣币?至少在流通能力上应该可以体现:
法币的交易需要银行介入,转账及其复杂,成本高傲,费用也不低
比特币的交易可以独立完成,成本很低
不能随意制造导致贬值,这只是一个好货币的基本要求(当然,现存的各种货币连这个都很难达到),比特币在这点上只不过和黄金相同而已;而低成本、稳定可靠的交易费用,这才是比特币超越黄金(也包括纸黄金)的魅力所在,基于这个前提,比特币能够广泛用于一切电子交易,同时能降低跨国交易成本,这个市场如此之大,足以支撑比特币的价值走上更高的台阶。
[注:本文最近一次修改时,比特币按照 okcoin 的成交价已经跌到了 2700 RMB 以下,所以你可以把我这篇文章看作一个预言,一到两年后我们再回来看这篇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