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坚强有些话说,曾经一直担心幸福吉祥不够坚强,也曾因每次孩子哭闹给予的不是说教而是理解被质疑,直到最近,当我看着那个因为害怕车速太快不得不边骑边哭的小宝宝,因为心疼有了更多的思考。(注:这个宝宝不是幸福吉祥。)
接纳孩子对困难的恐惧会怎样?
场景一:吉祥拒绝上轮滑课。
早上上学刚下车吉祥的情绪来了,对着我拎着的轮滑包抱怨道:“我不想上轮滑课。”
Twins妈:“哦,你不想上轮滑课。”我同理着回答,没有指责没有说教。
拎着两娃的大包继续前行,身后的吉祥见我没有反应十分不情愿的撇着嘴说:“我走不动了。”娃真的有情绪了,他在用抱怨提醒我看见他的情绪。我该干点什么,而不是就这样继续走着。
走到一处安静角落,放下轮滑包,做好了和吉祥沟通的准备,放下急着上班的心,放下对孩子上轮滑课的期待,就想听他说说怎么了。
Twins妈:“吉祥,妈妈看见一想到要上轮滑课,你特别不开心。”
吉祥:“我就是不想上轮滑课。”
Twins妈:“嗯,特别不想上轮滑课,轮滑课上什么事让你不开心,能和妈妈说说吗?”我发出了一个邀请,我也真的好想知道轮滑课上什么这么困扰他。
吉祥不说话,没好气的坐在轮滑包上。
这时一旁的幸福答语道:“吉祥不上轮滑课会被老师谈。”
Twins妈:“被老师谈?”
幸福:“就是老师会找吉祥谈话。”
Twins妈:“哦,如果不上轮滑课,老师会批评你,这让你很紧张。”结合原来的情况我明白了幸福的意思,之前吉祥在班上也提出过不上轮滑课,最后老师和他做了单独的沟通,这种沟通仅仅是沟通,其实并无批评之意,却让吉祥有了压力。
吉祥:“我不想被老师批评,我不想上轮滑课。”吉祥继续说出心底的顾虑。吉祥对于这种技巧类的运动通常比较抵触,尤其当他发现自己做的不够好时,通常会找一些借口选择逃避来处理。也许轮滑课老师只是对他动作进行纠正而非批评,但对他来说那就是批评,这让他有压力。
Twins妈:“嗯,想到要被批评心里很紧张,谁说不是呢,妈妈也不喜欢被批评,被批评我也会特别紧张。”
我同理着他,此时他已不做声,感觉情绪好了些,因为着急去上班我试着说了我的感受,:吉祥,妈妈有些担心,我担心上班要迟到了,我们现在去幼儿园好么?
吉祥:“好。”孩子的反应让我惊讶不已,我没有想到当我说出了孩子内心的顾虑,他自己知道接下来还是要去面对。
于是拎起包三个人重新出发,为了让吉祥更安心些,我提出可以和班主任沟通下请她在轮滑课多关照下吉祥,不要让轮滑老师批评他。当我和老师交代完毕,看到那张有些愁云的小脸露出轻松和满足的笑容。
对于这个笑容我的理解是:孩子的顾虑消散了,他的内心因为被看见而轻松了;他的心更踏实了,因为他的顾虑被看见而安心了;他知道自己该如何面对了,因为顾虑被理解被接纳,这份理解和接纳给了他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勇气,他知道了该如何去调整心态去适应困难和挑战。
不哭=坚强?
想到“坚强”二字,这是教育孩子时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每当孩子撇下嘴角,眼眶发红,亦或伤心大哭,我们都如临大敌般希望孩子停止哭泣,停止抱怨,担心一旦接纳了孩子的哭泣或负面情绪,就会让孩子变得软弱和不坚强。
这样一个公式诞生了:面对挫折,不哭=坚强。
带着这个公式,面对伤心的孩子我们不会去问孩子伤心的缘由,先是一通劈头盖脸的说教:
你要坚强,不能遇到点困难就哭;
你还想不想做得更好,哭能解决问题吗?
别哭了,你一哭我听不清你说什么?
你可以的,你赶紧试试你就知道你可以,别哭了。
此刻让孩子不哭远远胜过走进孩子内心,看看孩子为何而哭。
有时,父母知道孩子伤心的原因:因为害怕做不好;因为好难;因为超出了自己承受的范围。父母选择忽视孩子的这些情绪,更希望孩子赶紧把这些恐惧与害怕丢掉,担心一旦接纳了这些情绪孩子就会向困难妥协,未来会一遇到困难就选择逃避,变得不坚强。
真的是这样吗?
场景二:幸福练车一头扎进月季花丛
一个用P.E.T.(父母效能训练)养大的四岁多的娃——幸福同学,一次平衡车练习,为了提高在转弯时的速度,教练在后面推着他过弯,以使他能够适应高速转弯,第一次尝试因为没有掌握好转弯角度,眼睁睁的看着他连人带车一头扎进跑道旁边的月季花丛,等我急忙跑过去准备扶他时,他已经从花丛中扶车起来,淡定的告诉我:“妈妈,手套里面有根刺。”
本以为他会吓得大哭,或者拒绝再练习,当我假装淡定地把手套中那根月季花刺拔出来,重新为他带上手套,看着他肥嘟嘟的小手被月季刺划破好几个口子,小家伙毫不迟疑的继续开始练习。
说实在的,那一刻我都觉得这个孩子怎么这么“生猛”。回过头来再看这份“生猛”,这应该是面对困难和恐惧时的勇气,这份勇气来自于以往很多这样的时刻,那时的他还会伤心沮丧郁闷,庆幸的是这些都被全然接纳了。这些接纳,让他有了面对挫折和恐惧的力量,有了继续前行的勇气。他知道就算他做不到,妈妈的爱依旧还在那里,不离不弃。当孩子心里装满爱,面对困难时,这份爱帮他变的坚强起来,他不需要每次因为伤痛,因为挫折来找妈妈了,他可以很好的调整心态去面对这个变化的世界。
很多时候当我抱着伤心大哭的娃时,总有这样的声音飘过来:“那么大了还让妈妈抱;”“男孩子怎么这么爱哭呀?”……我发现身边的人比我这位当事人还受不了孩子哭。庆幸的是我没有因此而动摇抱起他们的心,没有动摇看见他们情绪的初衷。
慢慢的,我发现两个孩子遇事很少哭闹,仿佛并没有因为我接纳了他们的哭闹和情绪使他们肆意的用哭来解决问题:骑车摔倒了,自己爬起来;骑车被撞了自己拎起车重新出发;面对让自己好为难的轮滑课,欣然面对。
不让孩子哭会让孩子变坚强吗?
观察了那些面对困难因为哭泣被冷落,被说教的孩子,虽然带着眼泪完成了任务,但他们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哭泣被冷落被忽视而能更好的处理面对困难时的心态,他们的哭还在继续。也许有一天他们不哭了,但并不是他们变坚强了,而是因为一次次的哭没人理解,反倒迎来一通指责和说教,于是孩子把这份恐惧和伤心深埋心底,它们不会因为不被接纳而消失只会让孩子更冷漠,冷漠的对待自己对待他人。那时的孩子独自一人面对挫折、困难还有时刻准备指责自己的父母,孩子的心要有多坚硬才能做到父母要求的“坚强”呢。
于是我心中也有了一个公式:不哭不等于坚强,坚强=及时的调整心态,面对挑战,在调整的过程中孩子可以哭可以沮丧可以无奈,但这都是他调整的过程,最终那个小小身体里面的内心因为被接纳和陪伴一次次变得强大,从容的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
深爱着这两个真实表达自己情绪的宝宝,痛快哭!痛快笑!